

▲彩虹天使咖啡屋创始人李绍嬅(左四)和员工们的合影
导读:
送走深秋,进入初冬,彩虹天使咖啡屋稍微能轻松一些了。咖啡屋内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烘焙香味,在一个长发及腰的女生的指导下,师傅们正在小心翼翼地研发新产品。
不过,因为大家交流的方式是手语,令这个咖啡屋,有了一丝不一样的地方。听障人士,是这间咖啡屋之所以开起来的初心。
咖啡屋目前一共有15种手工糕点品类,坚果塔、金月娘、雪花酥……唇齿留香的糕点,配上浓茶,口腔里的美味化成了心里的满足。
这两年,陆续有媒体将目光放到了彩虹天使咖啡屋上,面对四面八方的来客,创始人李绍嬅不厌其烦,讲了一遍又一遍与咖啡屋有关的故事。但她每一次讲述的故事,又因为细微元素的差别,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李绍嬅有着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访谈中,她温柔耐心的语调,加上生动的面部表情,别人很容易走进她所讲的故事中。
在一个温馨的下午,我们也被李绍嬅带进了她和听障师傅们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坚守,有不易,有温暖,有热腾腾的人气。
以下,是李绍嬅所讲的故事。
多出来的一年 故事走向完全转变
2011年,因为先生工作调动,我们一家人举家从台北搬迁到了北京。说实话,一开始从来没有想过之后会留在北京,那时候先生的工作只签了三年,我们就想着三年之后就回台北。其实那三年,我对北京并没有很特别的感情,就想着只是一站临时落脚的地方。没想到后来三年过去了,因为一些原因,先生的工作还得再留下一年。也就是那一年,北京这座城市对我来说不一样了。
当时老二还不满一岁,大女儿也没有到上小学的年纪,原来我们就想着,那三年我全职当家庭主妇,带两个孩子没有问题,等回台北正好大女儿也就上小学了。但多出来了一年,大女儿的上学问题只能在北京解决。有一天她放学回来,告诉我,要做“学雷锋作业”。当时真的只是为了完成女儿的作业才接触到听障孩子的。正好我们家附近有一个康复中心。我就和大女儿同学的家长们商量,要不排个音乐剧,去康复中心表演,让大家一起交作业。
我当时不懂怎么做公益,以至于孩子们到那里表演了好一会儿,我才反应过来,这是一个听力康复中心!大家都听不到!真的很不专业,都没注意到康复中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浩浩荡荡过来表演。但我还是觉得很奇妙,康复中心的孩子都听不到,但大家还是看得好专注,甚至还有孩子抹眼泪,康复中心的校长也哭得稀里哗啦。当时校长挨近我说:“我们的孩子听不到,但是他们看得很认真。”
我开始观察康复中心的孩子们。原来,他们虽然听不到,但他们通过用眼睛看,加上小朋友夸张的表演,也就不自觉被带进了音乐剧情境当中去。
那时,小朋友们正在表演的音乐剧,讲述的是一只被大家认为最笨的羊,在其他“聪明的羊”被大野狼骗走后,救出了羊群们的故事。作为这个音乐剧的导演,我想表达的主题是:一个人只要有爱,他的生命就会有力量,这个爱的力量甚至会会让看似没有价值的人,发现自己的价值。
遇到康复中心的孩子们之后,就觉得整个世界都变了。
▲志愿者与烘焙师傅在玩闹
学烘焙难 教孩子更难
做家长的,就想成为孩子的榜样。之后,我就会经常带着孩子们去康复中心做志愿服务。时间久了之后,我开始想,除了陪伴他们玩乐,我还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毕竟,小孩子总会长大,到时候,他们该如何融入社会呢?
女儿寒暑假的,我们总会回台湾探亲。当时,总会有朋友托我们带蛋黄酥之类的糕点回来。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教听障孩子们手工糕点,让他们以后能自食其力?
打定主意,我和康复中心商量,留出一间教室来教孩子们烘焙。
但一开始,真的很难。
一边,是我自己学做糕点难。
中国台湾的烘焙课程非常热门,提前半年都预约不到,更不用说我这种临时起意的了。幸好,我认识一些朋友,她们之前上的烘焙课就是跟很好的烘焙师傅学的。我就拜托朋友们教我,录了视频,回家后一次又一次反复练习,让我的家人当“小白鼠”。之后的假期,每回去一次,我就去学一种糕点。
真的很奇妙,以前我学了很多次糕点,但都从来没有成功过,但后来决定为了孩子们开始学做糕点后,我常常很快就做成功了,真的是超神奇。以前我就是个烘焙小白,没想到为了带他们往前走,自己也被迫学了很多。原来还有志愿者协调了手艺很好的糕点师傅来培训,但后来我发现因为糕点师傅把他们当成普通的学徒来教,根本行不通,还是得自己手把手教才行。一开始得允许听障孩子们试错,要让他们先做个大概,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然后再一个个去调整。
另一边,是教孩子们糕点难。
每一种糕点背后或许有上百种配方,必须要在这些配方中找到最简单的配方来教他们。另外,很多听障孩子因为来自很贫困的家庭,不识字,我又不会手语,沟通就很困难。不过,哪怕是会手语,我后来才知道手语也是有方言的。不能沟通,那我就必须手把手教他们。我做一个步骤,他们做一个步骤,让他们通过模仿学习。
▲咖啡屋制作的甜点,有金月娘、坚果塔等
在这几年和听障孩子相处之中,我才意识到,他们有的会缺少时空概念、社会常识之类的知识。曾经就有一个12岁的孩子,非要跟我们说她的妈妈14岁。如果和咖啡店里的师傅讨论“岁月”这类比较抽象的词语,他很难明白,必须要把话说得特别清楚才行。我经常跟朋友开玩笑,我现在的语言水平已经退化到了小学,只用大白话交流。
但哪怕是耗尽了耐心,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毕竟手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
而且听障小孩的心理会比别人脆弱些。他们有一种胆怯心理,怕自己浪费食材、怕出错。所以我就带我的两个小孩教他们做。他们一看,一个几岁的小孩都能动手,自己有什么不能的?
就这样,在两个女儿的陪伴下,听障孩子们做的糕点也逐渐有模有样起来。
但光会做还不够,一定要卖出去,才能让师傅们更有动力。
“纯天然”现在看来似乎是我们糕点的卖点,但在以前,这反而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困境之一。关于手工糕点的价格,我一开始也有些担心贵了。成本高,我们也不是品牌,谁愿意来买你这么贵的东西?当时还有人跟我说,要不干脆买些现成的蛋挞皮和蛋挞液,几分钟就可以出成品。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卖出去东西,听障孩子们是没有得到任何东西的,反而会让他觉得,是因为别人可怜他,才会买他的东西的。另外这样对我也是没有一点价值的。
所以后来,我干脆走了另一条“极端”的路:我想要让他们学会更难的手艺。而且这东西是一定是真材实料,人家吃了要惊艳的。我当时就打定主意,就是要把最简单的工序、传统手艺教给他们,但是食材得是好的。如果坚果塔还不能让咖啡屋翻身,如果这样做都做不成功,那代表我的理念是错的,那我也不用坚持下去了。没想到,坚果塔推出后,还真的有人尝过后跑来成为了志愿者。现在坚果塔成了我们店热销产品的一种。
咖啡屋正式开业后,熬过了最开始一盒也卖不出去的艰难,幸好,在一次中秋试吃会之后,我们得到了60盒苹果酥的企业订单。这个订单对我的鼓舞真的很大。
这两年,咖啡屋主要的运作模式主要是TO B。我们是店铺,无法接受资助,但一些企业在听说我们的故事后很感动,有的成了赞助商,有的逢年过节就进行采购,有的还自发成为了我们的宣传员。2019年,除了企业采购,咖啡屋的线上微店也会有零散订单,每个月收入大概在1万元。一步一步,我们才撑到了2020年。咖啡屋的生意也是近半年才有了一点起色。
雨过天晴 彩虹总会出现
咖啡屋之所以取名叫“彩虹天使”,是因为彩虹和天使代表了一种盼望。寄寓了暴风雨结束了,生命终将出现一道彩虹。我希望听障孩子们能够对爱怀有期望。
彩虹天使咖啡屋的初衷,不仅仅是赚钱这么简单。我想做的是,让这些听障师傅能够通过糕点,打开一道通往社会的大门。不仅是有谋生的能力,也能建立起自信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真正融入社会。
咖啡店现在一共有7名听障师傅,他们来自大江南北。
王彬是年纪最大的,掌管后厨。他有个儿子,他的女朋友和他感情好得不行,非要辞掉了外地薪水还不错的工作,来咖啡屋工作。
磊磊是店长,他的管理能力更好。磊磊擅长、喜欢拍照片,自从我跟他说,以后微博、微信的照片就交给你了,他就一直牢牢记住,总会帮大家拍照片。我的手语也是跟磊磊学的。磊磊也懂点汉字,一开始,我就把关键词写下来,让磊磊教我,我再自己组合跟大家沟通。
小燕是不久前才加入咖啡屋的。她以前在一个国企上班,但去年被裁员了,被裁员之后在家里状态一直很不好,她妈妈就让她去残联举办的烘焙培训班学习,学成之后就被介绍到了这里。来这里一段时间,她现在状态好了不少。一开始我要和她拥抱,她是很排斥的。她不相信,怎么会有人平白无故对她这么好。不过,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她现在都会自己主动要求和我拥抱了。
其实,我就是想多陪伴他们。我们更像是一家人的关系,现在他们也会关注咖啡店的营收。开咖啡屋这件事,完全超乎我自己和家人,甚至职工们的预期。如果不是把他们当成了家人,真的很难去消化一些情绪,但我一般也是对他们报喜不报忧的。以前我还经常被质疑是在利用残障人士,如果真的是利用,我就做最简单的事情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学做糕点,坚持撑着这个店铺呢。
咖啡屋对我来讲,最重要的还是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就是希望咖啡屋所在的地方,都可以吸引来如我们现在的志愿者这样的人,他可以在这间咖啡重新找到对世界的单纯的爱。他可以不是为了要做公益来的,他可能走进这里,只是想要感受一个很简单的信任跟爱的感觉。所以我对咖啡屋的期待就是,希望它最终的本质是一个让更多的人相信爱,相信单纯的爱的地方。
我们有扩店的计划,希望能够形成一个 “两三个人为一组出去开分店” 的模式。像磊磊就可以带两个新人组成一个小组,去到别的地方开店。像王彬这样的老师傅就可以留在现在的咖啡店负责培训。虽然这样的模式非常需要耐心和时间,但咖啡屋也是在适当地慢慢扩展规模。有两名糕点师傅就是疫情期间收的。真的是咬着牙收的。
疫情之下,大家都不太容易。我们店对面那家酒吧的老板之前还问我,咖啡店是订单很多吗?我说没有啊,为什么这么问。他回说,那为什么你每天都可以笑得那么大声?我好希望跟你一样的心态。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