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 短视频时代,呼啸而来,公益慈善需要成为“最亮的星”。
互联网现代慈善中,只有别出心裁、锐意进取的公益组织与个体,才能博得广泛关注与喝彩。
无论是巧用“社交病毒传播”的行动计划或挑战,还是“直播+公益”进行临场化、年轻化表达,或是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产出内容,每一次的技术更迭总会出现“创新者”“破局者”“跟进者”和“滞后者”的划分。
短视频已成“红海”,万幸岸边的巨轮整装待发,你要登船吗?
注:9月初,发展简报组织开展了《短视频时代,公益组织如何“破局”》的直播活动,多位业内人士分别讲述了他们的经验与见解。本文整理自嘉宾分享。
01
公益人在抖音上,也能发光发亮
从帮助了1万多个家庭团圆的“头条寻人”,到用摄影作品讲述故事,筹集善款逾4700万的“感光计划”,再到深入山村肌理,精准地服务22万次乡村儿童的“益童乐园”,字节跳动公益一直在路上。
无论是今日头条、抖音,还是西瓜视频,字节跳动旗下多款产品,都在以独特的方式,“坚持信息公益,为公益赋能,提升公益效率”。
其实在抖音上,公益人的身影也并不稀缺:
“80后白头校长”张鹏程重返村里的小学当老师,改善破败不堪的学校,挨家挨户地劝孩子来上学,当厨师、做老师、管维修,他似乎“无所不能”。
90后“佛系”北漂,跑回老家做起了“农场动物园长”,在直播间两头驴总是跟他抢镜,一点一滴的记录让众人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王静与《山海情》里的水花很像,她在山村种蘑菇、摘野果、榨茶籽油,讲授种植技巧,勤勤恳恳,作为“农村生活记录者”,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激励着大家。
……
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这些闪光的“小人物”并不平凡,他们用短视频表达自己——幸福生活不止一种,万千世界大有作为。截至2020年1月,抖音日活跃用户已突破4亿。无可否认,庞大的用户访达数量、海量的优质视频内容,抖音已经不容公益组织再“忽视”。
在抖音,海量的用户每天在“刷”视频,当他们看到极具感染力、穿透力的一线公益的真实场景时,很多人就会被触动,能够关注到公益项目本身。随后,抖音就会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推送例如乡村振兴、儿童教育、动物保护等类别的公益视频。
以“优质内容”启航,再加上技术驱动,公益组织可以在抖音上布局传播,发布原创内容,吸引新的粉丝群体,展示一线的真实公益场景,呼吁更多人了解公益、参与公益。
目前,字节跳动公益联合多方在抖音开展了系列传播活动,包括“爱星伙伴计划”“乡村教师公益成长计划”“抖音自然科普活动”等。字节跳动公益会给予创作者相关的流量扶持,还会具有针对性地开展落地公益活动。
因此,公益组织不仅可以成为抖音上的“公益博主”,还能够参与字节跳动公益的视频创作扶持活动,争取更多破圈机会。
02
选定一个“人设”,让你的视频有亮点!
让优质的公益主题内容“破圈”,获得广泛传播;为公益垂直领域的创作者或机构推流,增强影响力,这是字节跳动公益的日常工作之一。
一般情况下,抖音会给刚刚起步的账号一些流量倾斜。但是,“流量扶持”并不是普惠的,它往往更关注账号的产出与潜力。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短视频中脱颖而出?首先,你需要扮靓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角色”开启修炼之旅。
要想快速上手,先给自己大致定位,学习并且“模仿”不同类别的账户内容,快速入门,积累经验。但是,模仿仅是入门妙计,并非长久之计。摸索出个人特色、经验,成为公益垂直类细分领域的“佼佼者”才是最终的目标。
纵观抖音其他垂直领域的经验,有三类账号定位可供参考:人设类、项目类、记录类。
简言之,“人设类”就是需要有“代言人”出镜;他/她的形象要贴合人设,打造个人IP,树立典型;“项目类”则是以一个大分支为主题,不必要设立“代言人”出镜,需要突出核心概念,进行视频制作及宣传;“记录类”则是以记录真实生活为主。
其中,“人设类”需要出镜;“项目类/记录类”不必要出镜。不管是哪种类别,在抖音公益平台,“与公益机构之间具备强关联性”是核心原则。
下面主要结合抖音公益达人的情况,介绍这几类创作者的特点与经验。
抖音“人设类”创作者要素
“人设类”创作者,主要有3个要素:(1)强烈凸显“个人”特色,人设鲜明;(2)技能鬼才;(3)表现力强
人设鲜明
“鹏程校长”的认证是“80后乡村白头校长”。“80”后就已经白了头,这个巨大的反差让他的人设十分鲜明。同时,他还以“接地气”、朴素、随和的老师形象,去记录乡村学校中的平凡日常,家访、讲课、种菜、午餐等等。他所呈现的内容十分亲切,让人想关心乡村儿童,了解更多乡村教育的现状。
海嘎小学顾老师的人设定位是“乡村小学摇滚乐老师”,他希望用乐器带领学生自信表达,用短视频记录山里的别样时光。山里孩子们的摇滚乐排练现场、露天音乐会等内容,让顾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技能鬼才
不俗的技能傍身,最能引人关注。
“非遗竹编老李”有50多年的竹编手艺,是一位竹编非遗传承人。他制作的视频,能够巧妙利用生活化场景,先编织一个“小故事”,然后镜头迅速展示老李用竹子编造的各种工艺品,包括行李箱、竹编书包、水果竹篮等。巧手艺搭配小故事,老李的视频已然实现了“破圈”传播。
“皮艺大师乔师傅”拍摄雕刻皮革做手工的视频,传播非遗文化,讲解皮艺知识。她不仅自己做,还带着广荣村(移民村)里没有收入的阿姨一起做。2017年,乔雪与银川市妇联联系,最终在银川市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建起了一座扶贫车间,培训当地的农村妇女缝制皮具。
表现力强
抖音上,很多公益类创作者都有十足的创意,极具表现力,用户也很喜欢观看、点赞、传播。
“盲探-小龙蛋(郑锐)”是一位双眼只有一点光感的盲人,他用视频展示着“盲人是怎么刷抖音的”“盲人如何听声音过马路”“盲人恐高吗”等能够激发用户好奇心的话题,用幽默的态度、平常的语气向用户耐心解答,获赞无数。
“小玲儿”娇小但不娇弱,她用视频展示着不怕辛苦的精神,种植冬瓜、养蜂,或者到工地搬运。这些视频内容朴实,但是表现力强,让很多用户能够更支持农村产品。
抖音“项目类/记录类”创作者要素
“项目类/记录类”账号不必要出镜,但是弱人设账号创作者需要较强的制作能力,其涨粉的速度一般会比较慢。只要制作精良,爱记录,会剪辑,依旧能“固粉”破圈。“项目类/记录类”创作者,主要有2个要素:(1)热爱创作;(2)擅长拍摄;热心公益。
热爱创作,热爱记录,热爱策划
“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是一家非营利导盲犬培训机构,培育的导盲犬全部免费交付视障人士。他们拍摄的视频很丰富,记录着导盲犬的专业工作、嬉戏打闹、萌犬成长等内容。
“让大马哈鱼回家”是由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创办的抖音视频号,这是他们的公益项目。其视频重视策划,会剪辑制作海洋生物、水生物的科普视频,同时也很好地传播了自身的项目。
擅长拍剪、剪辑;热心公益
此类账户的特点是“真实”,因为一线公益场景本身就能打动用户,记录、拍摄公益人的工作,作为素材再加以剪辑,会变得更有感染力。
“梦守护childream”是由浙江省梦守护公益基金会创办的抖音账号,他们会拍摄重症孩子实现心愿、梦想成真的画面——“4岁诚诚想看到赛罗奥特曼”“10岁的小敏想制作影视剧古装”等,这些视频内容真是,制作精良,令人动容。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在抖音的视频号聚焦于“老兵回家”项目。视频内容主要有老兵回忆、志愿服务场景等,他们的记录引人深思,极具教育意义。
公益类视频号创作方法
在大致了解公益垂类“基本款”以后,公益MCN进行内容创作的时候,可先尝试不同方向、不同风格的类型,最后选定一个容易操作、适用性强的作为“模板”。从选题设定、标题选择、内容创作、封面设计等着手,进而建立相关的选题库、文案库和图片库,打造快速产出内容的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