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 | 战略、品牌、传播策略,傻傻不清楚?
来源:南都公益基金会
2021-07-21
565

 

导语

 

在之前《你的传播需要什么图片?》一文中,我们分享了公益机构传播官如何准备机构传播所需的相片。今天聊聊:什么是品牌?品牌核心三要素?战略、品牌、传播策略之间的区别?

 

本文作者是质兰公益基金会陈楠,当过记者,也曾在奥美等国际广告公司打拼过。该系列分享是服务于质兰资助的伙伴们,帮大家对品牌建立初步的了解,也希望能有益于更多公益伙伴。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什么是品牌?

 

 

品牌更多是一种联想,或是一种感受。

 

以商业产品的例子,比如想到笔记本电脑,你会选择苹果电脑还是联想电脑?你的选择是为什么?出于价格?出于性能还是一种识别度或标志感?

 

联想电脑可能很实用,苹果电脑可能时尚、甚至代表了一种精神或向往所在。

 

你使用抖音或快手吗?对它们有什么印象?可能抖音相对来说,会让人觉得更一线或二线城市,而快手可能更偏向三四线,更乡野一些,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这背后就是品牌的差异。

 

商业环境里,有这样一种对品牌的定义:

 

品牌是存在于客户心目中的稳定、一致、积极的联想......人们对于品牌的体验不仅仅是功能性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包括感受与联想。

——Wendy Gordon, 

Marketing and Research Today

 

是的,品牌是在基本的产品功能外的一种想象,它更像是一种信仰或者生活方式的定义。当你认同了这种信仰或生活方式,认同它所倡导的理念,你就会更愿意为这个理念支付相应的(通常是更高)的价格。

 

对于公益圈,品牌需要说清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借助品牌的定义,能清晰的告诉受众你的机构或组织,在大的生态位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在解决什么样的社会问题,缘何这个问题成为了你的使命,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其中,你的理念是什么。

 

你的理念和你的价值观是关键的要素,如果你能清晰的说清它,你就能让你的合作伙伴、资助方以及团队内部的成员,甚至是工作对象,都能更快速直接的Get到你是做什么的,什么驱动你去完成这件事(也就是Why,而通常,动因比表象更有说服力以及感染人,更容易产生深层的链接)。

 

说清楚,会帮你降低别人的决策成本,提升信任度。而信任度,对于公益而言,是品牌塑造最重要的价值,是品牌重要的财产之一。

 

在建立品牌和信任的过程中,你也可以让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发现你,和你走到一起。

 

所以综上,品牌就是在回答保安三问,即:你到底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而品牌传递给你的受众更多则是通过感受。

 

有的伙伴可能觉得我也有机构的官方介绍,是不是就等于有品牌策略或品牌故事了?不一定。

 

这要看你的介绍是否清晰的回答了上述问题,而更重要的,品牌不只是定义而已,一个介绍可能只是一个品牌呈现的素材。

 

如果将品牌拟人化,介绍只是这个人的衣饰,你很难单从这个人的穿着(虽然它会有影响),就直接对这个人做出判定,更关键的是这个人的内核,TA的谈吐、气质和价值观。所以品牌的打造是系统性的回答上述问题的一个过程。

 

 

品牌核心三要素

 

 

核心三要素:机构名称、Logo和品牌故事(可能你都有,但都可以再想想)。

 

机构名称:

 

做品牌时,很‘恐怖’的场景就是:听说你擅长起名字,那你帮我想想,我们这个产品、我们这个机构该叫啥。

 

想想看:你的名字是否试图传达某种理念,或者帮你精准定位你是做什么的,它是否清晰又有识别度?

 

拓展开:当机构做大后,你的项目名称的定义,是拍脑袋就定了,还是有统一的思考。当然,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承载品牌和传播属性的,但其中,有‘明星’和‘旗舰’性质的项目,值得去斟酌下它的名称:它贴不贴边(与你的价值观、机构整体的品牌形象),好不好记,顺不顺口,清不清晰。

 

Logo:

 

谁还没有个Logo啊,对,谁都有。所以更重要的是想带出一句话:棒的Logo是在创造一个超级符号,它能强化联想和感受。此刻,你脑海里有没有能闪过的/有印象的Logo,问问自己为什么它能闪过?

 

品牌故事:

 

简单来说:它就是你的一个自我介绍。这里,请先做个小游戏:请机构/团队所有的人员,来分别介绍下你们的机构(不能有太多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就是即兴交流),你可能会听到完全不同的版本。这说明:你可能缺乏一个统一的品牌故事。

 

品牌故事不是项目介绍,它承载和表达着机构的理念和价值观。用尽可能凝练的篇幅,讲明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它是个故事,它甚至可能是有情节的。

 

延展:

 

主色调、图片/视频/文字规范、品牌人设以及人的行为。

 

其实延展的内容,都可以理解为可优化的“触点”,你和他人产生交互的每个点,都在无声的讲述着你是谁。如果你有余力设计的更精细,就会让品牌的呈现更完整,更统一。

 

主色调和Logo是相配的,是连贯的,它会避免造成认识的跳跃和偏差,它对于你的排版、你所制作周边等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尤为关键。而其他的品牌识别的规范,和你要传达的品牌气质也高度相关。

 

比如,就是有国际机构以一系列的有“惊悚”感的图片来‘教育’普通公众,它的图片或素材中,都更多带来的是有恐怖感和威慑感的画面,但有一些机构,更多的可能是动物美好系列,做正向能量的传递,这无关好坏,最重要的仍是你究竟是谁。

 

而更关键也容易被忽略的是你的行为,它可扩展的空间无限,不再累述。

 

 

战略、品牌、传播策略

 

 

战略、品牌、传播策略,傻傻不清楚?

 

1、没有跳脱机构战略的品牌:

 

一个机构的战略基本定义着你是谁,那么问题是:在你所在的圈子,比如保护圈,你是一个平台型机构?是一个公众倡导型机构?是一个志愿者机构?是一个调查机构?还是一个民间智库呢?

 

如果你不能清晰回答自己的定位,如果你对未来3-5年的战略规划是模糊的,很难清晰定义或呈现自己的品牌,即使你有基本的品牌要素。因为要素是原材料,需要品牌策略去实现它。

 

简单地说,机构战略为先,才是品牌策略,没有能跳脱机构战略的品牌。

 

比如:如果你之前机构在做可持续生计,而后发现要战略转型去做自然教育,那势必你要重塑你的品牌。

 

2、品牌与传播的关系像大脑与手足:

 

品牌如果是人的脑,传播就是手和脚,品牌定义了整体的大帽子,而传播则是,我怎么通过不同的渠道,把符合大帽子价值观的核心信息传递出去。

 

如果没有品牌的线串联,传播的策略和节奏可能就是散乱的,比如做了一个很精彩的活动,但别人只能记住活动本身,而不知道你做这个活动的目的,和你机构使命间的关系。它没有强化你的机构在大家心目中的认知。

 

同时,品牌的定义,是短期不会改变的,除非有大的战略调整,因为从一而终,才能塑造出统一连贯的品牌形象,传递机构的理念和价值观,建立起信任。但传播是活泼和灵动的,它是手段。

 

来做个填表游戏吧:

 

\"\"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