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王振耀:推动儿童公益发展,公益行业须形成合力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皮磊
2021-06-11
1383

 

导读:

 

6月1日当天,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21》。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国在未成年人保护、儿童福利、儿童健康、儿童教育等多个领域均取得显著进展。报告提到,“十四五”时期将是推进我国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也是开启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元年。

 

《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21》中提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我国儿童福利保护体系建设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三五”期间多项指标快速增长,其中,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5%。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开展以社区为本的儿童综合服务,能够解决乡村儿童面临的课外陪伴与成长支持难题。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谈乡村儿童成长与社区教育创新

 

《公益时报》:根据您的观察,目前中国乡村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以及教育过程中主要面临哪些难题?与城市相比存在哪些差距?

 

王振耀:目前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地区,儿童群体在成长及教育过程中仍面临较为明显的差距。我觉得最大的差距是公共福利方面的差距,相较于城市,我国农村地区的公共教育资源和设施还是比较差的,另一个明显差距则是师资力量上的差距。事实上,不仅是城市和农村,其实农村和农村地区的差距也是很大的。

 

目前,乡村儿童在吃住等方面已有了基本保障,但在身心健康、安全保护、课外生活等领域仍面临巨大挑战。比如说,农村儿童在假期外出旅游、走亲访友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儿童,所参与的课外班也有67%都是学科辅导,乡村儿童课余生活干什么成为难题。

 

《公益时报》:面对这样的巨大差距,我们应该怎么办?

 

王振耀:我觉得可以通过抓住校外8小时,开展以社区为本的儿童综合服务,丰富课外内容搭建,来改善乡村儿童课外陪伴与成长支持的情况。

 

面对挑战,我们要打破传统育人方式,让儿童在参与中成长,实现“全人发展”。全人教育应该以促进学生认知素质、情意素质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为教学目标。举例来说,在团体活动中,可以培养儿童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和合作精神,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艺术感受、科学体验,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开发他们的好奇心,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会很大程度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公益时报》:但这也需要考虑乡村儿童实际的生活环境。

 

王振耀:是的,在解决乡村儿童课外生活匮乏的问题时,必须尊重乡村基本价值,建立体系化的发展模型。同时,要重视真实生活教育,从关键环节做起,为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卫生健康、人身安全水平等方面提供支持。我们需要做的是两方面要创新,一方面要做体系的创新,另一方面要做知识的创新。

 

《公益时报》:我们看到,近年来不少社会组织在探索解决上述问题,您觉得社会组织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王振耀:在这个大背景下,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需要借助更多社会资源。其实有时候,软件的建设比硬件更为重要。我觉得对公益行业来说,我们的优势就是有试错的机会,试验不成功还有机会进行调整。

 

但目前公益行业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交流和联合不够,很多时候还是各做各的。如果不联合起来,和政府部门及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那我们的公益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如果广大的社会组织能够联合起来,通过各自的平台资源进行创新,对儿童公益来说将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促进。

 

《公益时报》:中国地域广阔,乡村的情况十分复杂,这对儿童公益项目的落地来说是不是意味着很大的挑战?

 

王振耀:其实正是中国地域情况的复杂性凸显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有56个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不同的语言,但我们也有很多共性的东西,比如对基本价值的认可,对公共精神的认可。

 

因此,我们在推行一个公益项目的时候,也必须照顾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公共价值的创造和开发。其实这也是我们社会组织切入当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们的项目在落地的时候,一定要研究当地不同的需求,把公共价值观和他们的需求结合起来。

 

《公益时报》:您之前提到,开展以社区为本的儿童综合服务,能够解决乡村儿童面临的课外陪伴与成长支持难题。如何理解以社区为本?具体应该怎么做?

 

王振耀:中国的农村社区其实是很开放的,以社区为本,首先就要给社区足够的尊重,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此外还要善于和社区文化传统结合。其次,要善于发现老百姓的需求,开发老百姓的需求,把项目和大家的生活联系起来。第三,社会组织要善于把自己做的事情纳入基层治理体系。

 

只有这样做,我们的公益项目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得到政府认可,推动起来也会很快。我相信益童伙伴计划会对儿童社区教育带来一些积极影响和改变,甚至创造出一个特色的儿童社区教育知识结构模型。

 

《公益时报》:作为项目的联合发起方之一,您如何评价“益童伙伴计划”?对该项目有怎样的期待?

 

王振耀:益童伙伴计划的发布会给儿童社区教育带来创新和改变。一方面项目依托于字节跳动强大的技术平台,另一方面字节跳动已经联合壹基金等社会组织和地方政府做出了一些成功的探索,拥有良好的社会基础。现在儿童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在此大背景下,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加入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合力。

 

我建议,下一步益童伙伴计划应认真考虑和政府当下的儿童保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密切的合作机制。同时,项目还应认真规划公益项目和专业知识体系、专业人才的对接,研究基层和社会需求。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