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王名:大学之道,公益天下!
来源: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
2021-04-16
0
1193

 

 

 

时值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由清华大学特别策划的“大学·公益”论坛于2021年4月14日晚在新清华学堂圆满举办,论坛面向全球进行了实时直播。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教授以“大学公益的价值及前景”为题分享 ,阐释“大学之道,公益天下”的时代使命召唤!

 

 

以下文字为王名教授演讲内容文字整理,与您分享!

 

 
 

大学公益的价值及前景

 

 

王名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刚才同学和老师们分享了精彩的公益故事、公益项目及创新实践,展示了大爱善行,诠释了清华正在探索的大学公益之道!

 

我们认为,大学公益,作为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公益一样,将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等公益资源动员起来,通过组织、项目等形式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受益者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提高福利水平,积小善为大善,集跬步至千里,是实实在在的大爱善行,结出了丰硕的公益果实。

 

然而,大学的公益之道显然还不止于此。基于清华的探索,我们认为:大学公益至少还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首先,大学公益延伸了大学的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通过公益服务于社会,在践行各种公益项目及创新探索中,将大学的课堂移到了田间地头,让学生在公益实践中成长进步,把科研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从而让大学扎根于社会,回馈于社会,在公益中践行大学的社会责任,是可谓“明明德”也。

 

其次,大学公益发挥了大学的特长和优势,在向受益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传递了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等智力和精神上的火种,点亮了受益者的自信和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走上奋斗之路,从而用大学的专业、智慧及教化,激活了蕴藏在受益者内心中的公益内驱力,是可谓“亲民也”。

 

第三,大学公益通过广大师生、校友的无私奉献和踊跃参与,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君子情怀,营造大学向善的公益价值,集聚正能量,让公益之善树植根校园,春风化雨;让大学之果实内化公益,厚德载物,提高了公益参与者的生命维度,是可谓“止于至善”也。

 

大学因公益而益大益亲民,公益因大学而益高益明明德

 

 

行胜于言。在清华所践行的大学公益中,除了刚才大家所展示的以外,还有许多亮点。比如,在我们的教学体系中有20多门与公益慈善相关的课程;在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有公益慈善方向的硕士和博士;清华和民政部联合设立的国家级智库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由清华和对外友协共同发起的“世界公益慈善论坛”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成为全球公益慈善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等等。

 

孟子曰:先觉觉后觉。清华所践行的大学公益,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大学与公益如何在优势上更加互补?如何在体制上更加协调?如何在机制上更加融合?大学公益与社会公益之间如何有效链接与深度合作?大学和大学之间能否构建公益共同体?公益慈善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当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大学公益在实践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随着大学公益的进一步展开,我们相信: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师生和校友参与进来,大学公益必将进一步成长壮大,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人民美好生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100多年前,在清华学校成立三周年之际,梁启超先生做了题为《君子》的主题演讲。他以《周易》乾坤两卦的象辞为训,激励清华学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为君子,胸怀天下!今天,在清华校庆110周年之际,我们走在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上,用大学公益的实践感恩人民,回馈社会,响应时代的召唤:大 学 之 道, 公 益 天 下 !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已加载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