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世卫宣布非洲实现无野生脊灰!
来源:Diinsider草根创变者
作者:Diinsider草根创变者
2020-08-26
2869

好消息!
世卫组织8月25日宣布非洲实现无野生脊灰。

 

\"\"

 

目前全球仅剩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有该病毒。

 

\"\"

 

当然要打,来看看为啥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致命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容易发病,大部分患者没有症状。
 

\"\"


但脊灰病毒可以侵犯神经系统,少数小孩患病后会出现迟缓性瘫痪,重症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粪口传播是脊灰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
玩耍传播
\"\"
污水传播


这种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
很容易进入无脊灰国家,迅速传播。


\"\"


这意味着只要有一名儿童还带有脊灰病毒,世界上所有儿童就仍有感染的风险。
 

\"\"


脊灰无法治愈,但可以接种疫苗来预防。病毒随时可能重新输入,打疫苗很有必要!
 



人是脊灰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自古便有记载。三千多年前,埃及石碑上已经留下了脊灰炎式脚残的形象。
 

\"\"


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脊灰病毒在欧洲、美国首次流行,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导致许多患者全身瘫痪,必须依赖一种被称为“铁肺”的桶型呼吸器维持生命。
 

\"\"

 

该病在20世纪里频繁暴发,1952年是迄今为止疫情最严重的一年,仅美国报告的病例就达57628例。
 

\"\"


1955年美国微生物学家Jonas Salk研发出第一支有效的脊灰疫苗。

 

 

1962年,中国研制成功了“糖丸”口服减毒活疫苗(OPV)。很多70后、80后小时候都吃过这种安全有效的“糖丸”。


\"\"


1988年,脊髓灰质炎已经从美国、英国、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澳大利亚消失,但仍在其他125国流行。

 

 

2000年,经过世卫组织确认,我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实现了无脊灰。

 

\"\"


鉴于当年欧美地区野生脊灰控制的成功推进,世界卫生大会于1988年正式启动了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GPEI),计划在2000年消灭脊灰。

 

 

但目标并没有实现。




 

脊灰消灭的四项接种策略看似简单

常规免疫接种
强化免疫接种
监测
扫荡式接种

 

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有些人对疫苗存在一些误解。
 

\"\"

 

这些年局势动荡,谁还敢打这些外国人宣传的疫苗。
打仗搞得民不聊生,设施又匮乏,哪来的条件给孩子打疫苗。

 

\"\"

疫苗是外国人传播病毒的伪装,打了要断子绝孙的。

 

 

为了应对最后一公里的困难,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基会开始向还存在脊灰病例的国家大规模部署技术援助,引进和实施适宜当地情况的战略。

 

 

中国自主研发的口服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在2017年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这一由中国生物生产的疫苗在肯尼亚开展了国际临床试验,并在认证后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批量采购,疫苗已经在南苏丹、津巴布韦、乌干达、乍得等非洲国家得到应用。


\"\"
中国2011年派出专家
前往尼日利亚和纳米比亚援助脊灰项目

 

GPEI与非洲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国际机构合作,在国际和国内层面与政府领导人、社会宗教领袖、商业巨头共同开展倡导工作,协助加强消灭脊灰的政治重视和群众基础。

 

不要听信流言,互相猜忌,让孩子拥有健全的躯体去朝覲


\"\"

 

2019年世界卫生大会上,《2019-2023年脊灰尾声战略》被提出,目标是2023年进行最终认证并解散GPEI。

 

 

虽然脊灰消灭的时间点不断推迟,消灭脊灰项目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儿童免疫接种和传染病监测方面。


\"\"

 

在非洲有脊灰病例的国家中,脊灰消灭项目增加了国家对于免疫接种的总支出。改善了地区层面规划、服务提供和能力建设,提高了这些国家的其他疫苗接种率。


\"\"


非洲各国建立的脊灰监测系统中也不断纳入其他疾病类型,这有利于各国建立综合疾病监测和反应(IDSR)系统。


\"\"


今年新冠疫情暴发以后,GPEI在继续脊灰监测的基础上,暂缓了大规模的脊灰免疫接种活动,将现有的工作人员和资源用于应对新冠疫情。

 

\"\"

截至5月份,GPEI用于脊灰的监测、实验室、社会动员和通讯网络资源在55个以上的国家支持了新冠的应对活动。



非洲无脊灰的宣告预示着脊灰很有可能是下一个被消除的传染病,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

 

正在经历的新冠疫情再次警示我们,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从未真正走远,唯有团结合作、科学应对,才能战胜病毒。

 

\"\"

 

本文为Diinsider“中非健康与发展传播项目”内容之一

 

 

策划:李博伦
设计:胡馨予
文案:赵英希、赵继国
编辑:周静怡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