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胡亚捷: 预防儿童烧烫伤,刻不容缓!
2019-07-22
2943
领域 医疗救助

 

点击视频~~公益动画片:皮皮的故事

 

 

 一杯热水、一碗热汤、一转身、多么痛的领悟……

 

小瑞(化名)妈妈永远不会忘记那个触目惊心的日子,1岁三个月的孩子被暖瓶里的开水从头上浇下去,只听得一声惨叫,孩子就昏迷了。情急之下,妈妈端起一盆冷水泼在孩子头上,孩子头皮当即就脱了,慌乱中的妈妈来不及多想,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结果头颈部大面积烧伤,从重症监护室出来后,三个月的治疗中,孩子没说过一句话,一直沉浸在恐惧和疼痛的忧伤中。
 

 

直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小瑞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痒、我痒、我疼!”因为烧烫伤不仅在小瑞的面部和脖子留下难看的疤痕,而且又痒又疼,药一箱一箱的涂,依然无济于事。
 

 

3岁以后,妈妈把小瑞送到幼儿园,在幼儿园小瑞总是一个人呆着,面对其他小朋友好奇的眼神和追问,小瑞只能躲闪。老师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合群,妈妈也担心这样下去,孩子心理创伤会越来越重,将来无法正常与人沟通、无法融入社会,甚至影响到今后像正常人一样升学、就业以及婚恋和家庭。

 



疯狂的瘢痕,“不死的癌症”
 


点击视频~~公益视频:烫烫小怪兽火焰山剧场


 

比心理创伤更严重的是,很多人认为烧烫伤部位的创面愈合就代表着痊愈,殊不知,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新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根据一般规律,烧烫伤深度一旦达到深二度以上,大部分患者会在创面愈合后开始出现持续性瘢痕增生,而每个患者因为个体差异,瘢痕增生期长度是不同的。部分患者瘢痕增生3-6个月后便停止了持续增生,瘢痕逐渐成熟。

 

但是,如果患者属于特殊增生体质(“局域性过度修复体质”,也称为“瘢痕疙瘩体质”),那么瘢痕增生的时间便是无法预测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短则一两年或三五年,长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更有甚者瘢痕增生终身不会停止。这种特殊类型的瘢痕增生不但生长期无法确定,而且治疗后还容易复发。正是由于这些特点,这种特殊类型的瘢痕被有些医生称之为“不死的癌症”。

 

头面颈部等身体裸露部位的瘢痕增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颜容损毁;跨关节的瘢痕增生,则造成身体运动功能障碍,甚至终生残疾。拿头面部来说,瘢痕增生不仅导致五观变形影响容貌,严重者尚可导致身体其它系统疾病。如:鼻孔闭塞长期呼吸困难导致鞍鼻畸形,眼睑外翻导致暴露性角膜炎引起失明,张口困难导致进食障碍引起身体发育不良等。

 

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而年仅五岁的小瑞恰恰属于这种特殊增生体质,正在经历着这样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
 
 

听小瑞妈妈说,最近几个月的治疗又花掉了35万元,可孩子的瘢痕增生仍然没有被完全控制。因瘢痕康复属于医学美容范畴,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只能全部自费,这四年来的治疗,已花光家中所有积蓄。面对未来无法估量的高额医疗费用,不能报销医疗费,对于在小县城里靠一个小门脸维持生计的一家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谁也无法想象,一次不小心的烧烫伤事故,会让孩子患上“不死的癌症”,让整个家庭备受煎熬。

 


 这块“不以为然”的疤让他很揪心

 


\"\"

国家一级演员胡亚捷

 

胡亚捷!
便衣警察?


没错,
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因主演《便衣警察》而家喻户晓的那个“男神”!
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
外表阳刚的他,
塑造了许多警察、军人等
铁血柔情般的“硬汉”形象。
 

而生活中的胡亚捷,
却是一个平和低调的人。
也许大多数人还不了解,
当年那个神一样存在的明星,
还有一个身份,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创始人。
和胡亚捷一起创立基金的
还有瘢痕整形专家孙便友!

 

 

\"\"

瘢痕整形专家孙便友
 

 

点击视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创始人胡亚捷和孙便友演讲视频

 

一个医生,一个演员,原本两个不搭嘎的职业,是什么机缘巧合让他们走在了一起?
 
 

原来,因为两家孩子是同班同学,同一宿舍,三年中学生活,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两个家庭也常来常往,于是,就有了胡亚捷和孙便友的第一次握手。
 
 

“记得当初刚认识孙院长时,他说自己是一个瘢痕医生,说实话,这个领域我很陌生,在我的印象里,不就是个疤吗?”胡亚捷万万没想到,就是这块“不以为然”的疤,让他六年来为此奔走相告,忧心忡忡……
 
 

有一次,胡亚捷应邀去孙便友的医院看看,当他走进医院大厅时,完全惊呆了!
 
 

“我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在医院大厅里有很多患者,这里的大人、小孩,几乎每个人,从头到脸到脖子,身上腿上和手上,都长着不同程度的,红红的厚厚的肉,我不知道是什么?孙院长告诉我,这就是烧烫伤之后的瘢痕增生。”胡亚捷永远忘不了那一刻自己内心的感受。
 
 

在医院的大厅里,大部分是家长陪护下的小孩,等待治疗的家长,紧紧捂住孩子双手,因为瘢痕增生会很痒,孩子受不了,但是不能挠,抓破了会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影响,家长只能用手在孩子身上不停的拍打。
 
 

“当时我看着孩子们痛苦的眼神,特别揪心,怎么会成这个样子?”
 
 

胡亚捷被这个场面触动了!
 
 

孙便友告诉他,这种意外的烧烫伤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因为大多数人缺乏烧烫伤后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理常识,更缺乏预防意识,才导致意外发生后引发无止境的伤害。

 

 

在这间屋里,他们开始了最朴素、

甚至有些“狭隘”的公益路

 

 

“从那以后,胡老师经常到我的医院,他想了解这个群体。因为一个孩子受伤往往连累几个家庭,连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可能都要拿出全部积蓄花在医药费上。因病返贫后,接下来的治疗就没有钱了。胡老师很心痛,他想尽一份力,拿点钱帮助一些患者。”孙便友说。

 

“我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孙院长的病人,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因为贫穷治不起病,他每年减免医药费很多,这一点打动了我。在孙院长身上我看到了慈悲,看到了医者仁心,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做点什么。”胡亚捷指着孙便友的办公室说,“当时就是在这间屋里,我们萌生了一个最朴素、甚至有些“狭隘”的想法,我们想救助这些因为烧烫伤留下瘢痕的患者!”

 

 

\"\"
 胡亚捷和孙便友携手创立“父母心,捷友情”瘢痕防治基金

 

提出这个想法后,两位夫人非常支持,当即表示愿意全职投入。
 

 

于是,他们一起找到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缪瑞兰秘书长,希望成立一个专门救助烧烫伤患者的基金。这个愿望和初衷,经过几次沟通后,终于在2014年9月22日,胡亚捷和孙便友共同出资,成立了“父母心,捷友情”瘢痕防治公益基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的前身),主要救助因为烧烫伤留下瘢痕的患者。
 
 

在六年的公益活动中,有过艰难,也曾面临危机,也有进退两难的时候,但他们坚持下来了!

 


每年约有2600万人烧烫伤,

死亡率仅次于交通事故

 

 

瘢痕防治公益基金发起后,刚开始成功的救助了一些患者。但是,求助的人越来越多,基金对于救助者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
 
 

“我们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痛定思痛后发现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烧烫伤者都是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正因为缺少相关知识,缺少防护,才产生了这种伤害,如果从源头抓起,从科普宣教做起,就会逐渐减少这种灾难的发生,这不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儿吗?”这个新的方向令胡亚捷和孙便友很兴奋。
 
 

做科普,说起来简单,内容从哪里来?怎样才能做出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的烧烫伤科普内容和载体。
 
 

“到国内外去学习,香港、台湾、挪威、这些国家和地区做得都非常好!”胡亚捷带领他的团队,去学习,去取经,走访国内外烧烫伤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
 
 

在调研中,他们发现一个惊人的数字,中国每年约有2600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其中,0到12岁儿童烧烫伤占30%以上,烧烫伤死亡率仅此于交通事故。

 

严重烧烫伤者上百万,对于个人,高致残率、毁容率导致的身心伤害将伴其一生,家庭将因病返贫面临困境。社会面临烧烫伤患友的医疗、教育、就业、婚姻等一系列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等现实问题。
 
 

而且,近年来,儿童烧烫伤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预防烧烫伤工作刻不容缓。面临挑战,终其源头,既然烧烫伤作为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那就先从预防教育做起,从儿童做起!
 
 

“我们的目的,就是想把医学常识和科普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和熟知。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发现危险源、规避危险源,学会烧烫伤时应急处理方法,减少烧烫伤带来的伤害。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中国烧烫伤发生率会逐渐下降,希望有一天烧烫伤医生会失业,这是我们的梦想!”作为发起人,胡亚捷的初心很简单。

 

 

如果意外不能避免,怎么急救?

第一时间往医院跑,毁了!

 

 

烧烫伤是离我们最近的危险!发生的概率非常大,因为我们每天都被各种热源包围着。
 
 

烧烫伤不分城市、乡村,不分富裕、贫穷,只要你不小心。
 

河北固安县妇联主席,是烧烫伤基金最得力的公益人,因为她有过切身体验。她的女儿1岁时,不小心把手插在滚烫的羊汤里,幸好当时有一个医生,第一时间赶紧抱起孩子在水龙头上冲凉水,冲完后又把手按在凉水里浸,当时,在场的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不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医生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一直在凉水里泡,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常识,才没有让孩子手上留下瘢痕。

 

 

\"\"

 

孙便友介绍说,如果发生烫伤,只要记住五个步骤,“冲、脱、泡、盖、送”。
 

 

冲:一旦烫伤,马上用15度到20度流动的冷水冲15到30分钟,可以减轻疼痛,将皮肤热度快速散去,降低对皮肤组织深层伤害。否则,所有的隐患就从这一刻开始了。
   

 

脱:也就是脱掉衣服鞋子。注意不能真的“脱”,因为烫伤严重衣物会黏住皮肤,如果直接脱,很可能会把皮肤撕下来。一般要用剪刀剪开衣领、袖筒或袜子。要小心避免将伤口的水泡弄破。
  

 

泡:继续浸泡于15度到20度的冷水中15到30分钟,可减轻疼痛感。
  

 

盖:用清洁干净的毛巾或布单、沙布覆盖伤口,不要随意涂抹外用药物或牙膏等“民间偏方”。
 

 

送:除面积小或程度比较轻的烫伤外,最好前往临近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然而,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慌乱中还是选择第一时间往医院跑。于是就有了数以万计、需要终生治疗的瘢痕患者。
 
 


人人都要知道,

冲、脱、泡、盖、送

 

 

既然是给儿童做科普,就要站在儿童视角,为儿童设计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
 

 

为了让人人都知道,冲、脱、泡、盖、送!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围绕这五个关键词,找专家把关、找专业团队研究开发出了“远离烫烫小怪兽儿童系列课堂”。
 
 

尝试用儿歌、故事形式,做成短视频、故事书、儿童玩具等科普载体,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从小就记住“烫烫小怪兽”这个生动形象的卡通人物。同时,还针对学龄前孩子开发了儿童友好安全体验空间,“宝贝成长自护能力训练营”。
 
 

听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秘书长张代玉介绍说,2016年12月13日,我们走进第一所乡村小学,为66名孩子上了第一节“远离烫烫小怪兽儿童课堂”。从此开始进社区、幼儿园、学校,面对2到12岁儿童、家长、老师,开展烧烫伤科普教育活动。截止2018年12月,已经走进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幼儿园、学校、社区539所,培训了公益宣导老师2800名,儿童课堂受益人近十万人。
 
 

但是这远远不够,希望有更多人了解预防烧烫伤教育的重要性,参与预防烧烫伤的传播。只有让孩子获得安全自护能力并传递给家庭、社区、下一代,我们的烧烫伤发生率才能有实质性的降低。
 
 

对于这种“蚂蚁啃骨头”式的传播效率,胡亚捷也有同样的忧虑。
 
 

他说:“我们希望烧烫伤教育进入学校、社区、幼儿园,每个孩子家长,甚至人人都要知道:冲、脱、泡、盖、送。在台湾,科普是地毯式“轰炸”,连停车场都有烧烫伤的公益宣传。”
 
 

很显然,他们需要更多的力量,更多人参与进来!
 

 

烧烫伤是一个医疗问题,

也是一个安全问题

 

 

从2014年9月救助第一位烧烫伤患友起,胡亚捷和孙便友带着他们的团队,完成了从初期救助到科普预防,再到通过调研数据做政策倡导,三个阶段的顺利转型。
 
 

2018年5月21日,他们又干了一件大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发起了“全民预防烧烫伤教育工程”,这项以降低中国烧烫伤发生率为宗旨的公益事业,向公众推广普及烧烫伤知识和烧烫伤急救方法,填补了我国儿童预防烧烫伤科普系统化教育的空白。

 

 

\"\"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认为,每年2600万人,30%是孩子,牵动多少万人的心啊!所以这个事情一定要做好。预防比什么都重要,要动员全社会都要参与。除了基金会去做,也要发动其他人,联合全社会来做。比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社区、村、镇、已退休干部为主体,就有1400万人。这个项目要到社区去给孩子讲,要去村镇做预防教育,也可以利用当地的一些资金来做,集资多一点,传播就广一点。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戚学森坦言,烧烫伤是一个医疗问题,也是一个安全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发生率逐年下降,就是因为他们在儿童中普及烧烫伤的安全教育,让每一个家庭、父母、老师,都知道让孩子远离热源,防止烫伤。
 
 

对于胡亚捷和孙便友来说,他们的愿望,不仅是呼吁人们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中,将温暖心、爱无痕的公益理念,汇聚成强大的烧烫伤科普传播力量。更希望早日实现“少一个,再少一个烧烫伤者;多一个,再多一个幸福家庭”的终极目标!


 



延伸阅读~~~


烧烫伤治疗可能伴随一生,
他们需要怎样的救助?

 

 

从全球来看,烧伤是一个穷病。只有不发达的国家,生活条件比较差、防护措施和防护理念不够、法制执行的规矩普遍性不好,才会有很高的发生率。
 
 

全球每年会有30万人死于烧伤,95%的致死性烧伤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黎鳌院士做过一个普查,推算中国有0.5%到1%的人口要被烧伤,其中孩子占39.2%,超过三分之一。严重烧伤带来的不仅是住院的这段期间,往往都是影响终生的。
 
 

据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学科带头人吴军教授介绍,烧伤在西医中,是唯一可以预防的疾病!在香港地区,烧伤科已经撤销,因为发病率太低。严重烧伤需要住院的几乎没有,澳门也没有。烧伤患者返贫率非常高,精准扶贫如果能针对这个群体去做,非常重要。
 
 

烧伤的伤害会到什么程度?据统计数据显示,烧伤导致畸形的发生率约42%,平均每个烧伤住院病人有三个关节可以发生畸形,就是说可能三个关节功能性发生障碍,影响往往是终生的。有的不能洗澡、不能吃饭,因为端不起碗;身体不能弯曲、下蹲、不能上厕所,而且会产生心理创伤和障碍。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刘正奎教授认为,一旦发生烧烫伤,不仅对患者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也会给整个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压力,烧烫伤发生后会患者及家庭造成持续强烈的应激反应。
 
 

特别是儿童,在一个孩子出现烧烫伤意外后,有的会出现违规、违纪行为;有的甚至会出现精神类疾病。烧烫伤患者中重度或严重抑郁状况的占到25.8%,重度焦虑症状的占39%。
 
 

更为重要的是,烧烫伤的治疗会对伤者及家庭造成非常巨大的经济负担,治疗烧烫伤人均耗费100多万,这个数字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所以,他的建议是,
 
 

第一,主要是提高针对烧烫伤人群的医疗保障,特别是烧烫伤儿童家庭。
 
 

第二,发挥社会力量在烧烫伤人群救助的作用,从医疗救助到社会支持,关注烧烫伤人群以及家属的心理健康。
 
 

因为,烧烫伤的影响是长期的,大部分人都是终身伴随烧烫伤所带来的影响。
 
 

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很多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缺乏烧烫伤应急处理知识,一旦遇到烧烫伤之后,用不当方法处理,使烧伤病情掉进了不好的陷阱,烧烫伤需要康复。
 
 

如果能通过公益组织帮助患者,出院后能持续做康复,患者就能够回归社会、生活能够自理。
 



烧烫伤引发的社会问题有多严重,
你能想象吗?

 

 

根据2015年人民卫生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每年有2600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烧伤,而且其中30%以上是儿童(《烧烫伤康复治学》2015),严重烧烫伤人群往往需要多次手术进行治疗,甚至一生都需要反复治疗才能恢复生活水平,这也意味着在烧烫伤之后往往面临着巨额的治疗费用,在百度新闻里搜索会发现,大量烧烫伤人群和家庭无法负担烧烫伤的治疗费用而需要进行救助。
 
 

在2016年9月到2017年10月期间,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联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中国康复医疗会烧伤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在两所医院的烧烫伤科针对接受治疗的伤者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由烧烫伤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容小觑。

 

1
 烧烫伤治疗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在调查中发现成人烧伤者报告最高的花销为800.15万元,人均花100.5万元/人,烧烫伤儿童治疗报告最高花销为66万元,人均花费12.2万元/人;在针对伤者家属的调查中发现告最高花销为600万元,人均花销40.5万元/人。
 
 

在调查中发现59%成人烧烫伤者报告现在家庭经济状况紧张且难以承受,大多数家庭有负债。
 
 

经济负担对于儿童烧烫伤者尤其严重,首先针对烧烫伤小患者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超过50%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中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经济问题;其中41%家长报告家庭经济状况紧张且难以承受,有的家庭甚至有负债,另外还有约40%的家庭报告家庭经济状况紧张;有约84%的家长认为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而在这么严重的经济负担下,约65%的儿童家长表示没有接受到任何的救助。

 

2
烧烫伤的急救和康复常识亟需普及
  

 

调查发现在儿童烧烫伤患者中,48%的烧烫伤小患者未采用家庭烫伤急救措施,而且有58%的儿童家长报告不了解烧伤的治疗和康复常识;在成人烧烫伤者中有58%的伤者报告不了解烧烫伤的治疗和康复常识;家属报告中则显示有48%的家属不清楚烧烫伤的治疗和康复常识。
 
通过烧烫伤的急救以及普及的康复常识能极大地提升烧烫伤者到医院的治疗的效率,并及时减轻身体和心理上所承受的痛苦,基至降低烧烫伤所形成的身体以及心理所遭受的伤害。

 

3
 烧烫伤引发伤者及家属严重的心理创伤和障碍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在针对成人烧烫仿人群的测量中发现,成人烧烫伤者的PTSD检出率为45.2%,并且超过一半的伤者出现抑郁、焦虑、应激情绪症状。
 
 

而在儿童烧烫伤者中,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检出率为33.3%,不论在成人烧烫伤者还是儿童烧烫伤者之间这样的检出率都属于高检出率,烧伤大幅度提高了伤者出现心理症状的机率,烧烫伤给伤者不只带来单一的心理影响,伤者反而是在承受多重心理痛苦。这个群体亟需医疗和心理救助。
 
 

4
烧烫伤人群缺乏应有的医疗保障,特别是儿童家庭

 
 

《烧烫伤患者心理状况调研报告》(2018)数据显示,由于该群体的特殊性,目前对烧烫伤人群的数据和信息统计较少,受伤后的患者大多封闭在自己的生活小圈子里,甚至不与外界沟通接触,不为外人所知。希望政府提升对烧烫伤人群的关注以及医疗保障,特别是烧烫伤儿童家庭。
 
 

 
5
缺乏对烧烫伤人群的社会支持和接纳
 

 

伤者在经历烧烫伤创伤事件后,需要缓解伤者和家属之间的关系,增加伤者之间互相的联系与支持,并增加社会对于烧烫伤的理解和接纳,有利于伤者将烧烫伤这样的负性刺激性事件转化为积极的改变和内心成长。鼓励伤者丰富个人生活,增强和朋友联系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生活。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