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公益品牌与商业品牌有何差别?”
“公益组织做好项目就行了,为什么还需要做品牌传播?”
“公益机构资源紧缺,怎样才能以最高效的方式打造品牌?
ABC在多年的公益咨询实践中,常帮助公益机构解决以上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要先从“品牌是什么”开始说起。
一、品牌是什么
图1:市场营销、广告、公关、品牌的区别
有人提出,品牌是一笔无形的资产,传递着你是谁、你想做什么;
有人则相信,品牌是组织的灵魂和本质……
2、品牌可成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工具
在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中,品牌就像一个公益组织的“身份证”,它告诉大家:我这个组织到底是谁?我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关注和支持我?
好的公益品牌使机构更容易达成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基于品牌定位的对外传播将更加精准,能够展现更精确且丰富的组织形象和更触动人心的品牌故事,体现组织的核心优势,从而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关注:还能能够帮助公众加深对机构和项目的了解、提升好感度、强化信任,从而吸引更多志愿者和合作伙伴。
图2:公益机构不同的利益相关方
3、品牌能帮机构达成更深远的社会影响
清晰的品牌策略、强有力的传播执行不但可以帮助公益组织获取资金、人力等资源,还能给机构提供权威和信誉,使机构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在支配资源时更加高效和灵活,与基金会、企业、政府沟通时处于更加主动的位置,甚至能影响政策方向。
此外,公益组织倡导的价值观更加多样化,不能用单一的金钱标准来衡量,而这些价值主张的推广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品牌。强大的品牌就像为机构加持了一个大大的喇叭,能够加深公众对社会议题的理解,推进宏大的长期目标,乃至最终实现社会问题的解决。
资深公益人、希望工程项目创始人徐永光曾说过,“公益机构品牌建设的目的并不是获取利益最大化、筹资捐款最大化,而是通过内部和外部形象的连接,更好地界定自身,吸引最合适的合作伙伴,从而达到联合影响力的最大化。”[1]
总之,在资金和资源有限、公益机构越来越多涌现的社会现状下,品牌之于机构的筹款、人才、公关,甚至愿景和使命的实现都至关重要。强大的品牌战略与执行不仅仅是为了机构的生存,更是为了树立起机构的独特形象,提升内外部的认同度和公信力,助力于机构社会使命的达成。
三、公益机构品牌的特点
品牌对于公益机构是如此的重要,但仍有很多机构并不了解公益品牌的特性,特别是其不同于商业品牌的独特之处。ABC认为,公益机构打造品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方面:
1、需强调和外化机构的使命和愿景
企业打造品牌的目标是促进利润增长,提升目标客户的忠诚。而公益机构打造品牌则更多是为了获取更多资源来实现机构使命,并加强机构的影响力、凝聚力。因此,清晰界定组织愿景和使命,并将其全方位投射于品牌策略,使品牌传播真实有效地表达组织愿景,是公益组织品牌建设要走好的第一步。公益品牌不仅仅要传达出“我是谁”“我做了什么”“我因何而不同”,更要将机构的使命和愿景外化,告诉公众“我要去到哪里”。
2、传播受众更多元
公益组织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及传播,更好地界定自身,吸引最合适的合作伙伴。而公益品牌的目标受众(利益相关方)相比商业机构更为复杂,其中包括捐赠人、受益方、志愿者、资方、理事会、员工和公众等等。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方,需阐释不一样的理念,体现不同的价值,这就要求机构品牌既有一致的内涵,又有多样化的外延。如,对公众需要激发同理心和展示公信力;对基金会、企业或者资方,则需要强调专业性和投资回报。
3、需避免过分商业化和频繁曝光
公益组织品牌传播的目的是将机构形象传达出去,但频繁的曝光对公益组织来讲未必是件好事。过度商业化的传播方式、过高的曝光频率,对公益机构而言或许能博一时关注,但从提升机构影响力的角度来讲,并不能带来正向的影响,甚至还可能引发公众的信任危机。
4、透明度至关重要
筹款是公益机构与利益相关者最主要的互动方式,因此品牌传播的信息中,数据、事实特别是善款的使用情况是利益相关方最关心的内容,而“透明”则是最基本的要求。对公众而言,捐款是否被切实地应用到了相应的项目、是否如期到达受益人,是他们参与和支持公益的前提,准确、及时地反馈信息也是公益组织树立自身可信度和凝聚力的重要方法。
人民网发布的《中国公众的公益观调查报告》(2017)显示,60.1%的受访者认为“信息公开透明”是公益值得信任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公益组织在品牌建设及传播中都需要体现这一要素。不少机构即使可投入人力费用资源有限,也将美誉度/信任度的建设放在较高优先级。如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就多年坚持以上市公司的标准进行信息披露,使其在公益界及公众心目中树立起专业、高效、透明的形象,这也大大助力了机构的筹款及项目的开展。
5、需将抽象概念形象化
不同于商业组织的利润驱动,公益组织是使命驱动的。利润是非常实际、可衡量的目标,而公益组织的使命往往是对社会变化的倡导,有时会显得抽象和空泛。因此,机构的品牌信息就需要考虑到对抽象概念的解释和传播。有些公益品牌采取了生活化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立体化、形象化,形成“美好价值”的汇聚和表达,以便于理解和传播。如歌路营所做的“为寄宿留守儿童讲睡前故事”的项目,以大家熟知的“一千零一夜”进行命名,既容易理解和记忆,又带有美好的浪漫色彩,令人印象深刻。
品牌架构——“如何统一机构的品牌体系?”“母品牌与子品牌如何协同?”
品牌体验——“如何将品牌元素注入与受众接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产品与服务、传播、渠道与运营、人员与行为等?”
品牌运维——“如何使品牌永葆活力?”

提出品牌建设解决方案之前,先来看看在这四个方面常见的误区与困境。
1、品牌定义层面
最突出的问题是:品牌形象不清晰、不一致,受众对机构品牌的认知存在差异。如ABC过往客户H机构,其资助方、受众方、社会公众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机构品牌的认知不尽相同且有矛盾,导致H机构的形象一直在国际化和本土化间游弋;而另一家机构L,其期待的传播对象为年轻群体,但其机构形象较为官方和刻板,导致对目标受众的吸引力不足。
另外,关于“我有何不同?”的问题,很多公益机构的品牌缺乏特色,没有形成差异化,也是因为缺乏鲜明的、有辨识度的品牌定位和形象,“泯然众人矣”。
2、品牌架构层面
常见的问题是公益机构母品牌与子品牌之间、机构品牌与项目品牌之间的关系未理顺,未建立统一的品牌体系,使得品牌传播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影响受众对机构品牌的认知。如ABC曾服务过的某大型公募基金会,由于个别项目运营较成熟,加之前期资源倾斜,有非常强势的项目品牌,而机构品牌的核心价值和传播点却有待提炼和挖掘,公众对其认知不足。
3、品牌体验层面
仅有定义和架构还不够,受众对于品牌的认知更多来自于实操层面的体验打造。有的机构缺乏品牌传播内容细分,并未形成传播主线;有的则传播渠道分散,不同渠道的声音不尽相同,给受众带来困惑;还有的在项目运营及人员日常行为方面没有体现出机构品牌“特质”……缺乏系统的品牌落地规划,难以带给受众一致的品牌体验,几乎是ABC过往品牌咨询项目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4、品牌运维层面
品牌建设应当与机构发展同步、与时俱进。如果机构战略调整或者转型,而品牌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体现,就会出现机构内部执行和外部传播不一致的情况;此外,创始人品牌大于机构品牌,过分重视圈内传播,品牌影响力难以拓展等,也是品牌运维的常见问题。
[1]徐永光:树立品牌是公益组织成功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