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农妇“绿”了中国,却入围诺贝尔和平奖。惊动NASA和联合国的他们,正在上演一场中国奇迹!
来源:开始吧
作者:招財La
2019-02-19
0
4367
领域 环境保护

 

 

\"\"


“逆天”而行
Fight Against Desert

 


 
提到生态环境,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形象好像一直不算“正面”。外国人常常声讨也就算了,我们自己人更吐槽不断。

 


 
今儿雾霾、明儿沙尘暴,空气质量总在拉低生活质量。垃圾污染、过度捕捞等消息也是此起彼伏、触目惊心。

 

 

\"\"

 

 

要说中国为世界环保做出巨大贡献,怕是没几个人敢相信。
 


但前两天,NASA却在网上公开致谢:地球越来越绿,中国和印度功不可没。

 

 

\"\"

 

 

用数据说话:从2000年到2017年,全球绿化面积约有5%的增量。而这增量的1/4,是我们中国贡献的。

 


别怀疑,就是中国!

 

 

 

\"\"

 

 越绿,植被增加面积越多
外国网友纷纷发来贺电,国内网民也露出惊喜的脸,无数人对中国刮目相看。

 

可掌声背后,大家只看到夸赞来的突然,却不知道:中国是世界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化土地超过国土面积的17%。

 

 
\"\"

 

 
在这样的国家,让土地从黄变绿,这绝非天意。而是无数批中国人“逆天而行”,用几十年大战沙海的结果!
 
 

如果被问土地沙化的危害,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肯定是沙尘暴。
 
 

风沙一来,整个城市都能给染黄。严重的时候,一呼吸感觉鼻子里都是沙子,人站在身边却摸得着看不见。

 


 \"\"

 

 

但在殷玉珍看来,这些都是小意思。
沙子成风算什么,它还能要命呐!

 

 

\"\"

 

 

30多年前,殷玉珍嫁到了鄂尔多斯乌审旗一个小村子。
那里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的腹地,说是村儿,其实方圆几十公里根本看不到任何人家。
蹦哒得再高,除了连天的黄沙就瞧不见别的了。

 

 

\"\"

 

 

城里的沙尘暴刮个几天一般就能消停,可这儿的黄沙,一吹就是一个多月。
大风掀过来,别说鼻子,甚至连毛孔里都是沙子。

 

 

 \"\"

 

 

殷玉珍一家子住的是地窖,经常过个晚上一醒来,门口早被堆起来的沙子堵得严严实实。

 


 \"\"

 


沙窝窝里,吃饭喝水都是大问题。
荤腥儿就不说了,顿顿吃上沙蓬米已经很好。
偶尔丈夫外出捡回来死了的猪羊,就是一家人难得的“盛宴”。
 

\"\" 

 

 

苦也就算了,毕竟从小也不是富养大的。最难熬的,是孤独。
 


嫁过来后,殷玉珍好几个月就没见过一个路人。好容易路过一个,

她能激动到用盆子把人家脚印扣住,好歹算个念想。

 

 

\"\"

 

 

这日子,孤苦到让人想一了百了。可想自杀?没门儿,这儿连个能上吊的树都没有。
 


死不成,那就好好活!还就不信了,人能让沙子给吃了?

 

 

\"\"

 

 

殷玉珍没多少文化,但她知道种树能防沙。于是,这个倔强的女人决定:用树,跟沙子玩儿命

 

 

\"\"

 

 

可寸草不生的沙漠里,树岂是想种就种的?好容易载下去,

一阵大风刮来,几乎全被拔起来消失在了沙地里。
 
殷玉珍倾尽所有买来的几百棵树苗,只有几棵侥幸活了下来。

 

 

\"\"

 

 

成活率不高,殷玉珍却挺高兴。能活一棵,就证明能活十棵、一百棵…
种了被埋,埋了再种,不就是和沙子赛跑么,谁怕谁。

 

 

\"\"

 

 

丈夫外出打工,不要工钱,只换树苗。
拿到苗子,再回沙漠里继续种。

 

 

\"\"

 

 


眼瞅着,住的地窖周围慢慢长满了小树。早上出门,再也不用发愁沙子能把门堵住了。
 
靠自己打击了沙子的嚣张气焰,殷玉珍仿佛浑身通了电,开始更卖力的种树。

 

 

\"\"

 

 

早上天没亮出门,
夜黑了还没回,
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

 


\"\"

 

 

吃喝都在沙地里,
就着风吃点儿窝窝头,
拿来浇树水咕咚咕咚地喝。

 


 \"\"

 

 


那会儿没有自动化的设备,就算有,也进不到沙漠里。从运苗到挖坑到浇水,全靠人力。
 


两百多棵树苗,
往身上一背,
得抻好一会儿,
才站得起来。

 

 

\"\"

 

 

沙地里走路,本就使不上力。再背上树苗,一个不稳就陷在沙里。
没办法,得手脚一齐使。
人类用三百万年学会直立行走,到殷玉珍这儿,全回去了。

 

 

\"\"

 


沙漠的大风,往往来的毫无征兆。有时候两口子在外面种着树,狂风突起,等人睁开眼,回家的路都被沙子覆盖了。
 


有一回,他们是听着家里狗的叫声才好不容易回的家。

 

 

\"\"

 

 

可再难再累,殷玉珍绝不认怂。
因为,宁可治沙累死,她也绝不愿意被黄沙欺负死!

 

 

\"\"

 

 

一年两年三年,从1986年种下第一批树苗开始,殷玉珍的树一种就是30多年。
 
一件事儿干久了,门外汉能成专家。树种多了,殷玉珍琢磨出了自己的种植法子。

 


\"\"

 

 

大风不是老把小树苗卷走么?那就先挡风固沙,层层设防。
沙柳、柴草、植物秸秆捆起来,都能拿来保护树苗。

 

 

 
\"\"

 

 


30年,柳树、杨树、侧柏、云杉、樟子松等几百万株植物被殷玉珍种在了毛乌素沙漠,7万亩沙地变成了绿洲。

 

 

\"\"
 

 

不仅如此,她还带动周边村落的住民也加入造林治沙的热潮。
 
 

\"\" 

 

 

几百个造林大户出动,
男女老少齐上阵,
用双手双脚改变着沙漠的颜色。

 

 

\"\"

 

 

有了树,然后就有了水。一毛不拔的地里,长出了果子,也冒出了生活的希望。

 

 

\"\"

 

 

已经从这片土地消失数百年的鸡鸭、牛羊,又都回到了这里。

 

 

\"\"

 


因为治沙,殷玉珍出了名。登上过联合国会议做演说,2005年还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可得到和失去从来都是平衡的。
为种树,为治沙,殷玉珍一直亏待着家里,尤其是孩子。

 

 
 

\"\" 

 

 

家里的几个娃,3岁就学会自己做饭喂饱自己。再大点儿,就会跟着父母一起出去种树。
他们从没有感受过躲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温暖。
 
 
 

\"\" 

 

 

这么多年过去,孩子们都已长大,殷玉珍也从那个扎着麻花辫儿的少女变成了饱经风沙的模样。
 
 
每每想起对孩子的亏欠,她总难过得说不出话来。但她不后悔。

 

 

\"\" 

 

 

如果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的小家,没人站出来和沙化对抗,那以后世世代代的孩子都得受沙子欺负。

 

如果都缩在后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变好。
 

 

\"\"
 
 

在绝望之地催生希望,殷玉珍带着一腔孤勇。但其实,在治沙这条路上,她从不孤独。
还有更多像她一样“属倔驴”的人,要为沙地换新装。
 
 
 

\"\"

 

 

被誉为“中国治沙第一人”的王文彪,从29岁治沙抗沙,30年种出7亿棵树,改写了“死亡之海”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历史,治沙面积相当于全球荒漠化面积的1/7000。

 

 

\"\"

 

 

库不齐沙漠轰动了国内外,联合国还授予了王文彪“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 

 

 

\"\" 

 

 

电影《大漠雄心》,说的是治沙英雄石光银的故事。

 


 
当初他卖掉自家所有家当——84只羊和一头骡子,承包沙区,带着全家搬了进去,是我们国家第一个承包沙区的人。

 

 

\"\" 

 

 

几十年间,石光银种了2000多万株植物,硬生生在沙地拉起了近100公里的绿化带。让沙窝窝,变成了金饽饽。

 

 

\"\"

 

还有为11万亩荒沙换上绿衣的牛玉琴、80多岁高龄仍在坚持种树治沙的石述柱…
在陕西榆林,成立于1974年的女子民兵治沙连至今仍在战天斗地、植树造林。
 
 

\"\"

 

 

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有他们,才有沙漠变绿洲的中国奇迹。

 

 

\"\"

 

 

厉害的风沙会吞掉人的生命,每年,世界各地都会有人死于沙尘暴的侵袭。
 
但沙尘暴,只是土地沙化诸多危害的冰山一角。

 

 

\"\"

 

 

而更重要的,沙化还是个“传染病”。
 


一片土地得病,紧接着会传染给更多土地。如果只“染病”不“医治”,那终有一天土地会“死”去。

 
没了有生命力的土地,我们,也终将消失。

 

 

\"\"

 


根据联合国的评估,全球大约10亿人在受荒漠化的影响,2/3的国家和地区都或大或小受荒漠化的威胁。
 
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人类也并非输的一败涂地。

 

 

\"\"

 

 

就拿我们国家来说,林业局的监测显示,中国土地荒漠化从上世纪90年代末年均扩展10400平方公里转变到目前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已经保持了10多年的连续缩减。

 


去年,网上有一条状态被7万人点赞、4万人转发: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要被灭了!

 

 

 

\"\"

 

 


原本4.22万平方公里的沙漠80%得到了治理,年减少的输沙量堆成沙墙可绕地球至少6圈。

 

沙漠变森林,说是奇迹一点儿都不为过。

 

 

\"\"

 

 

 治理前后对比

 


可奇迹发生,从来就不是偶然。
国家一直在努力,蚂蚁森林等公益行动带动全民,还有无数像殷玉珍一样的中国人从不止息。
尽管荒漠化和沙化的情况仍然严峻,但也许就因为这些始终在坚持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还会好的。

 

 

\"\"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已加载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