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的迫切发展趋势———相关方沟通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来源: 商道纵横
作者: Sarah Li
2018-09-19
5174
       辉煌的发展历史
 
       今年是改革开放40 年,作为经历了外企进入中国开辟市场的一代(别误会,我的心理年龄forever 21),有幸见证参与了跨国企业在国内落地生根,澎湃发展的黄金岁月。
\"\"
       1978年随着松下电器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很多著名的集团公司纷至沓来。IBM、可口可乐、英特尔、日立、惠普、大众、宝洁等先后成立了在华的第一批外资或合资企业,迅速成为他们所在行业的领军者。截至2017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131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除了提供了20%的全国税收,约10%的就业1, 跨国企业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创新,领先的管理理念,完善的市场品牌建立体系。至今我们还记得飘柔的第一支广告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向往;精益生产给组织管理带来的革新思路;如何设计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和完整的内部培训机制也帮助了一批又一批本土员工的成长。  
 
       最近5年,国内民企以每年 24%2的增长率大举发展,这里面活跃着很多来自外企的高级管理人才。随着人才的流动,外企的套路(战略模式)似乎不再高深,核心竞争力仿佛在衰退。与此同时,政策红利在消失,市场博弈在加剧,消费者的个性化诉求以及渠道的日新月异都让中国这个市场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如何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重塑外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推动和传播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
 
       使命和核心价值观
 
       很多跨国企业在创建之初,就树立了清晰的愿景,不以企业的业务发展为唯一宗旨,他们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惠普:创造出能让所有人随时随地享受更优质生活的技术,惠及全世界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社区
       联合利华:让可持续生活成为常态
       谷歌:整合全球信息,供大众使用,让人人受益
 
       这些愿景和使命通过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融入进了战略和业务       模式, 成为遍布公司骨架和血肉的基因。帮助企业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形成卓       越而长期的竞争优势,既带来了业务发展,也激励了员工、客户和合作方。
 
       在最近的一次企业可持续活动中, 好几位活动嘉宾分享她们参加活动的感受:
 
       消费者说:这个活动对我很有启发,了解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环境的帮助。之前我一直是她们的忠实用户,今后会更加关注,并且会带动周围朋友们一起来关注支持她们。
 
       行业协会代表说:跨国公司给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企业的可持续行动落地中国,给中国创造新的发展、新的贡献,希望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好。
 
       可持续领域专家说:声誉是利益相关方对品牌的认知,企业要坚持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且拉近与利益相关方的距离……3
 
       沟通和信息披露的现状
 
       实质性、可持续性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性一直是企业开展CSR工作中的重要原则。跨国公司大多非常重视内外部相关方的沟通,有效而全面的相关方沟通机制和原则在很多公司内部已经相当成熟,其中包括定期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质性议题分析,相关方沟通和调研等等。但这些工作较多在企业的集团总部层面开展,常规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也以英语为主,对于中国的广泛利益相关方而言,信息的可视化、可触及性和参与性比较低。
 
       推动相关方沟通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跨国企业需要不断推动本土的相关方沟通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吗?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应该成为外资企业在中国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其迫切性和能够产生的价值毋庸质疑。
 
新的Winning Strategy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中国作为全球GDP总量第二位的国家正在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公众在享受不断迭代的新兴行业、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百花齐放的共享经济的同时,也被很多为了一味追逐资本扩张和利润至上的企业恶性案例所刺痛。从魏则西去世暴露的百度竞价排名模式,红黄蓝的虐童事件、拼多多的侵权售假、滴滴顺风车的司机杀人案件到最近的自如甲醛房。当看到不断有企业在突破不作恶的底线时,公众在问:什么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我认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为社会贡献价值,这样的企业就不应该存在。”在华的外企可以同中国本土企业一起推动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影响上下游价值链,带动合作伙伴,树立核心竞争力的新维度。同时也积极展现企业如何建立可持续创造价值或者责任企业的发展模式。 
\"\"
(来源:富士施乐2016可持续发展报告)
 
赢得这个时代的消费者
 
       商道纵横每年推出的《可持续消费指数报告》告诉我们,消费者对于可持续的关注正呈现随着年龄层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其中00 后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高达95%;96% 的受访者坚信可持续消费可以为社会和环境带来好的改变;86% 的受访者愿意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今年,我们公司在“520社会责任日”期间开展了《关于消费者心目中有信任感的企业》的问卷调查,调研的结果显示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影响着九成以上受访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而且87% 的受访者普遍认同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可以为产品带来的附加价值。  这些鼓舞人心的数据再次应证了消费者对于可持续消费和责任企业的期待,且新时代消费者尤其如此, 同时也展现了企业对外沟通可持续理念、战略和举措的重要性。
 
       面临的挑战
 
       据我们观察,跨国在华企业在中国区的相关方沟通和信息披露方面裹足不前,面临的挑战可能来自以下的方面:
 组织的授权
 
       中国已经逐步从一个新兴市场过渡到对全球业务具有重大意义的市场,很多跨国企业把研发或者事业部的总部迁到了新加坡、香港或国内,以求更快更精准地回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但这样的组织设计并没有同步出现在CSR 的相关职能部门上。大多数外企的可持续和对外事务关系部门仍保留着纵向的全球组织模式,相应的决策权和预算也还在总部层面。这就让决策部门对当地利益相关方的诉求相对陌生,导致地区性的工作推进缓慢。
 
披露标准的选择
 
       跨国企业在总部层面通常会对标GRI,SDGs, ISO26000, UN Global Compact(联合国全球契约)等来做定期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而国内的企业通常会选择ESG指引(港交所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深交所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上交所 )、《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央企)、《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编写指南》(国企)。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披露标准,既同总部保持一致,又能有效回应本土的需求,也是在华外企披露中国区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过程中需要定夺的。
 
数据的完备性
 
       最后,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数据,从战略议题、目标举措到项目成果基本都以总部为单位来建立,地区性和本土的数据大多没有被独立出来。数据的标准和纬度也可能同国内的数据披露标准有所差异。  
 
       上述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企有效组织和设立在本土的相关方沟通和信息披露的长期模式,也成为其积极开展工作的阻碍。
 
       各种形式,不断尝试
 
       商道纵横在2018年的中国CSR十大趋势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去年12月份,中国外商投资协会推出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这份指南在参考了国内外的信息披露标准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在华外资的特点,可以做为在华外企尝试信息披露的第一步。
 
       企业社会责任或可持续案例分享也不失为企业可以探索的途径。中国区的案例介绍可以感性地帮助国内相关方认识公司的价值观和可持续理念以及举措。同时也可以具体地展现外企对于中国这个市场作出的持久贡献。
 
       议题类型的相关方沟通是很多在华外企目前积极尝试的方式。沟通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和识别本土的CSR实质性议题,实时地展现企业在本土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举措、成果和下一阶段的目标。活动有利于企业更清晰地倾听明确本土相关方的诉求和关注的议题,有效地制定中长期工作的优先次序。环保、供应链管理、合规建设、员工关怀、性别平等等议题都可以通过有效的相关方对话来实现企业同外界的沟通,全方位展现公司治理理念和社会责任实践成果。 
 
       可持续主题的倡导活动同样可以帮助企业在公众中传播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社区,走进学校,开展相关议题的介绍,成为可持续理念的推动者。
 
       最后,慈善公益类项目也日益成为外企展现核心价值观和助力本土社区和环境改善议题的一个有效形式。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从自己的行业特点、产品优势和独特资源入手, 积极参与了国家的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在教育、环保、创新创业和志愿者精神(服务)等板块上, 跨国企业也延续其在全球的最佳实践,同本土的公益机构一起合力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本土CSR案例。
 
       相关方沟通和信息披露的形式不止于此,企业可以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我们期待着看到更多的外企为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持续带来更多的贡献,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
1.数据来源:人民网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0307/c1002-29854291.html
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3.信息来自 财新网微信公众号2018年5月30日文章《520社会责任日:企业如何建立美好商业与社会共信》,链接地址:
http://mp.weixin.qq.com/s/X9jxMIsHYdV-RAhhGTmgfw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