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生日”这事儿完了么?
来源:自绝于江湖
2018-01-02
1100

       热点,一贯来得快去的也快。

 

       公众也捐了,民政也管了,筹款也关了,圈内也骂了。人家爱佑未来已经发了 关于“同一天生日”H5的说明与致歉 (微博发布,微信无法链接)。这个时候还来较真,显得很不识时务。

 

       识时务者为俊杰,可本号偏偏名曰“自绝于江湖”。

 

       关于“同一天生日”,圈内的讨论真的不少,就我看到比较有印象的,有朱汐在知乎上回答的一点分享|如何评价爱佑未来和分贝筹的“同一天出生的你”活动?,张媛写过我也捐了 “同一天生日”,叶盈的 圈内圈外diss“同一天生日”,这锅谁来背? ,还有一篇 署名晓峰的,发布在“中国社会组织动态”上的文章 评论 | 警惕!筹款狂欢下的价值危机。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全面的罗列或引用各种观点,搞得像参考文献似的。

 

       我更愿意把“同一天生日”这个事儿分成两个区间来讨论。一个是泛公众层面,一个是公益圈层面。两个层面关心的问题不同,知识与经验结构也不同,因此批判的角度也不同。但遗憾的是,不少同行混淆了二者。

 

       在公众层面上,最核心的关切在于是否诈捐。

 

       陌生人凭什么信任你?就凭你把跟人家同一天生日的贫困小朋友无码展现在他的面前!并且还举着一张纸,跟你要区区1块钱。  这么冲动而脆弱的捐赠关系,能面对“槽,2009年2月29日;槽,一个小孩俩生日”这种光速打脸么?

 

       在慈善≈猫腻的大环境里,公众对咱们的信任就像上好的蛋黄酥一样脆弱。从红十字到壹基金,再到李亚鹏,你的“问心无愧”可以说P用没有。 爱佑未来你也不是一个小基金会,一元画不也是您的大作么,那么大一个爆款,你们难道全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一点都没涨涨跟公众沟通的经验么。

 

       测试版发现流出是可以关闭的,更新链接重发的。但你们没有这么做。因为你们始终觉得这是个小错误,解释一下就好了。

 

       解释一下不会好,100万捐赠人里有没有1万人能看到我上面写的那四篇圈内人的文章?100万人捐赠人里有没有1万人看到你们在微博上的3000多字的解释?就算有,他们的留言你看见了么? 而就在同时,那些面向公众流量巨大文章内容是什么,2009年2月29日的截图,重复的照片和话术,“正在调查中”的结尾,和“政府已经叫停”的标题。不要忘了,这些文章的作者,不是圈里人,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基本等同于“公众”。

 

       公募基金会不要因为你有个公募身份就狂妄自大,跟公众要钱先想想自己何德何能。每次公众成全你,你要反思跟自己的能力匹配么?公众和舆论乃洪水猛兽,这在政商社三个部门都适用。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你们搞“企业”的人很了解的规则,请时常反过来念几遍。

 

       你确实没诈捐,但事已至此,这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了解你的人知道你没诈捐,听你解释的人知道你没诈捐。但剩下的人,他们无法挽回地戴上了有色的眼镜。这是个令人悲哀但符合某种“客观规律”的事实。

 

       作为一个圈内人,关于“同一天生日”,我只有在面向圈外的时候才流露出宽容。我会跟圈外的朋友解释,不存在诈捐的问题,爱佑未来是个很有公信力的基金会,钱进去不会“被贪污”的。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像信任我一样信任爱佑未来基金会。

 

       这也是我对同行的一点建议。我们说要构建这个社会的信任,也应该给同行们更多的信任。在政策如此严苛,舆论如此脆弱的情况下,一个尚有名气不乏背书的机构面对“是否诈捐”挑战,我想,同行们应该有责任仅仅凭借“他们是合法注册的公募基金会,接受民政部门年检、专业会计师审计”等等行业常识给予支持。这不是在维护某家机构,这是在维护我们行业的底线。

 

       但是,咱们要是把门关上说话,可就不能这么和气了。

 

       首先微博上3000多字的“说明与致歉”,我即便理解成是面向公众而非圈内,也发现了很多值得商榷之处。

 

       1.对儿童权益的漠视。

 

       仍然没有承认自己的行为有违儿童权益,强调征得了监护人同意, 并声称这是为了项目达到更加“真实”的效果。

 

      “唯有真实的故事或者经历的展现,才能唤起更多人的爱心,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帮助,公益才有可信赖的基础”

 

       真实就在那里,化名和打码无损于它,只会有损于“效果”。无下限的跟公众建立情感的联结,以图“唤醒爱心”,只会使“信赖的基础”越来越低,信赖的门槛与成本越来越高。

 

       这一条可以直接引申到诸多当今公益乱象的根源问题。它跟叶盈提出的“筹款人伦理”问题同出一源。那就是“构建社会信任,是公益机构超越筹款(甚至单纯的'项目')的重要价值”。

 

       如果一个产品、一个项目、一次营销,以降低社会信任的门槛为条件,以破坏了社会信任为结果,那么他无论如何“成功”,都不是“公益”上的成功。

 

       2. 对变革理论的漠视。

 

      “2452名孩子从2万人数据库中随机筛选,每个学生每月100元,每年1200元,把钱直接打到监护人的银行卡上。”

 

       这算什么项目啊。不知道其他同行,我是不好意思做这样的项目。随机选择的受益人,看不见的监护人。请问钱给监护人,怎么就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了?评估得了么?

 

       而爱佑未来的说明中却一再强调这个信息。我理解这是为了迎合公众对所谓透明的质疑。这在爱佑未来看来可能还是一个加分项——“幸好我们的项目简单明了”。可是,你经受得了同行和一些本来对社会公益有基本思考的公众对你项目变革理论的挑战么(目前确实很少有人挑战这一点)?

 

       这也是我们行业中的一个积弊:极其狭隘的理解透明,以至于放弃打磨项目的变革理论去追求简单的财务上的透明,最后,只去做那些简单粗暴的撒钱式项目。殊不知这样做将导向一个非常荒谬的结局。

 

       这个结局就是“为了花钱而花钱”。

 

       因为花钱,所以筹钱;因为筹钱,所以花钱。若问怎么花,最首要的是要花的透明(以捐赠人最能看懂的方式花)。至于有没有效,who cares!

 

       就在这种偷懒、漠视的态度中,在对“透明”(只是财务透明,变革理论透明一个?)的狭隘追求中,在“筹”与“花”的荒谬循环中。社会资源被巨大的浪费,甚至把“公益”做成了“公害”。

 

       3. 对公益独特性的漠视。

 

       企业与公益合流乃近期最显而易见的趋势,这里的“近期”放在中国来看,有至少10年之久。2017有很多机构在办“10周年”纪念,其中可以看到南都、友成、腾讯的名字,而阿拉善也即将步入第十年。 企业家参与公益日盛,爱佑及爱佑系这几年的表现尤其高调。爱佑未来的理事会几乎清一色的企业家,监事一名律师,一名投资公司合伙人。由此可见,行业内也盛传爱佑的“企业化”作风有其治理上的原因。

 

       不能问,企业做得好的人能不能做好公益,因为企业人,公益人都是人。但做企业的逻辑,跟做公益的逻辑很不一样,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疑问。至少古往今来总结出的“第三部门”的说法不会那么轻易就垮台。可是在我观察,随着徐永光老师抢占话语,不少企业家又觉得自己行了。这个时代,商业上的成功给人带来的自信是爆棚的。被钱确认的成功,几乎是无法撼动的。但恰恰公益领域的成功不是这套标准。你可以说他连个标准都没有,但他的标准肯定不是钱,要不怎么叫“非营利”呢。 所以,企业家们很别扭,很尴尬,很不适应。这是应该的,这是这个行业的属性。所谓“属性”就是你就算是马云,你也改变不了,要心存敬畏的东西。但是我听说(但愿只是听说),你们已经不别扭了,不尴尬了,也不想去适应了。

 

       公益行业看起来是个门槛很低的行业,好像谁都能当个志愿者。但是不要忘了,真正的公益,好的公益,是这个社会最最稀缺的东西,是无上的奢侈品。公益有门槛,而且有很高的,很特别的门槛。 从动机上它讲求“非营利”;从功能上它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这俩部门都失灵的事儿那得需要什么样的胆识策略和能力高明者投身其中啊);从意义上,它构建社会资本(信任),创造人与人之间联结。

 

       最重要的,是我今天也特别想提及的,是它对从业者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我们最近经常提不要道德绑架,几乎到了谈“道德”色变的地步。道德绑架是不要去绑架别人,但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甚至漠视道德。医生有医德,教师有师德。公益行业不对外绑架,但必须要对内自律。爱佑未来的舆论风波已经使其合作伙伴经受捐赠方的问询并犹豫是否合作。诚如叶盈所言,这是一个一荣未必俱荣,但一损俱损的行业。而超越荣损,我们也自然的能从“非营利”的定义中,推导出行业对道德的呼唤。

 

       我曾经特别中二的在某群里托人转达爱佑未来的同行:

 

       请爱佑未来的同行 选择合作伙伴之前对其“变革理论”  多一些梳理和考察。如果仅仅考察财务和“故事”。去做这样的爆款,算不得“创新” ,“激励”不了行业的发展,更谈不上“卓越”。创造的可能只是一个貌似美好的现在,却牺牲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因为 “创新 激励 卓越” 是爱佑未来的价值观,“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是爱佑未来的使命。

 

       愿景、使命、价值观,是一个公益机构赖以行动的准则。他真的是准则,还是只是几个字儿而已。是区分无论是好坏公益、好坏企业、好坏政府都百试百灵的办法。

 

       以此自勉,也与诸位同行共勉。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