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德国夫妇放弃高薪,来中国开了家面包店,挽救了500多个孩子
来源:《中国慈善家》
作者:喵格格
2017-11-03
903
 
巴赫西点
清晨六点,
长沙开福区湘春巷8号,
整条街上唯一的店铺:巴赫西点,
已经开始散发出甜甜的面包香。

\"\" 


湘春巷是条隐藏在老城区的小巷,
因修路封路三年,
差不多成了一条死巷,
除了住在此处的居民,
几乎没有路人经过。
 
但这并不能阻止,
每天大量的人举着手机,
跟着导航寻寻觅觅,
专程来到巴赫西点。
 

\"\" 

早上八点,
小小的面包店内,
挤满了前来购买面包的人。
 
而负责招待的,
是个金发碧眼的德国男子,
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
给每位前来购买的人介绍每一个产品。

\"\" 

 
飞涨的物价好像在此不起作用,
一份面包不过4—5元,
一份甜品不过10元出头。
 

\"\" 

 
而低廉的售价,
并不妨碍出品的优秀。
细细长长的碱水条,
咸香酥脆。

\"\" 

 
其貌不扬的橄榄油面包,
凑近就能闻到纯正的麦香味,
入口后还有淡淡的橄榄油香。
 
不同于前厅的吵吵嚷嚷,
制作面包的厨房里,
却是格外的安静,
只能听到模具与台板接触的声音,
以及,不时响起的闹铃声。
 

\"\" 

如此安静,只因为,
厨房里面的员工,
几乎都是聋哑人。

\"\" 

 
2000年,德国长大,化学专业出身的吴正荣,是当地制药厂实验室里的核心员工,薪水颇丰。
 
然而当地一则新闻报道,直接扭转了他余生的轨迹。
当发现,世界的另一端,湖南的“聋儿”因为没能及时接收到治疗,成为聋哑人时,忍不住心底微颤——本来,这群孩子是能有说话的权利的。
 
眼前优渥的生活失却了颜色,思虑许久,终于下定决心询问妻子:
“你是否愿意跟我到地球的另一端,做些有意义的事?”
“当然。”

\"\" 

 
2002年,作为“环球救助协会”代表,
来到湖南省残联康复中心,以义工的身份,
帮助聋儿们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作为康复老师,他敲锣打鼓,
以刺激孩子们的听觉神经,
手把手教着他们看图说话。
 
妻子杜雪慧,
常常将孩子的手放到自己的喉咙前,
让孩子们感受声音的震动。
 
他们对孩子们的照顾,
绝不仅仅在康复方面。
 
初期他们与湖南残联及相关机构合作,
寻找七岁以下的聋哑儿童,
利用“环球救助协会”基金,
为聋哑儿童做语言康复训练。
 
但后来,发现许多家庭,
因为无力负担聋儿们的康复训练费用,
而无奈放弃孩子的治疗。
 
他们多次飞回德国筹集资金,
通过香港建华基金会,
以中德家庭一对一的方式,
帮助这些困难的家庭解决孩子治疗的费用。
他们用自己所有的能力,
为这些孩子多做一些事。
 
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
他们累计帮助了500多名听力障碍儿童,
绝大多数能够说话,还有一些孩子,
甚至能和正常人一样沟通交流。
他们为孩子赢回了讲话的权利,
甚至改写了他们的人生。
 
当年他们帮助的孩子也渐渐长大,
总能不是给他们送来一些反馈:
“我考上大学啦~”
“我是班里前十哟!”
“你知道吗!我要当妈妈了哦~”
“我终于把我最爱的姑娘娶回家啦!”
……
每次收到这些反馈,
夫妻两都是乐开了花,总觉得很好玩,
看着长大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
那感觉就像是当了爷爷奶奶。
 
但渐渐的,
吴正荣开始对现状不满。
孩子们光是恢复还远远不够,
如果不能养活自己,
困难的生活,
很难保持他们的尊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每个人都应该,
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所以他的新目标就定成了:
让孩子们能养活自己,
尊严而体面地活着。
 
经过仔细观察,
这些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极强,
而且触觉非常灵敏。
而面包做起来好玩,
简单容易上手,
不如,就开个面包店吧。

\"\" 

 
2011年,
盘下德国老乡在五一路的面包店,
从德国请来专业的面包师,
招收聋哑人作为学徒,
免费学习。
 
德国面包师在店里呆了4年,
直到吴正荣正式出师后才离开。
这四年间,化学专业出身的吴正荣,
学会了做20多种面包,20多种饼干糕点。
 
店里招了6名聋哑员工,2名学徒,
员工一上手就开始发工资,
学徒不仅学艺免费,
还包吃住。
 
从什么都不会到面包成型,
吴正荣手把手教,
单单是揉个面团,
都会愿意耐心教上数十次。
 
虽然每次只能带2个学徒,
但总归是有两个人可以学到技术。
虽然少,但总比没有好。
学成出师后,无论是自己开店,
抑或是去别的面包店工作,
吴正荣都无比高兴。
店不大,没想过也没能力再请更多的人,
所以只能希望教会更多的人。
 
考虑到听力障碍的师傅们听不到烤箱响,
一直盯着倒计时器眼睛会非常疲惫,
所以一般请师傅们做面包,
自己负责烤制环节。
 
而后,因为五一街租金太过高昂,为了减轻运营压力,在湘春巷的深处开了新店。
大幅降低的租金,总算让面包店勉强维持在了保本状态。
 
虽然这是一家为爱而生的面包店,
但出品毫不马虎。
吴正荣开面包店的唯一原则,
做面包必须用好的材料,不能苟且。
 
所有的酵母从德国带来,
面粉只用固定的供货商,
有一次质量不好就直接淘汰。
 
酒香不怕巷子深,
人善心诚则福至。
严格把关的原材料,
爱意满满的制作,亲民的价格,
让藏在死巷深处的巴赫西点,
总是有着稳定的客流。

\"\" 

 
虽没打过广告,
但总是很多人慕名而来,一定程度上,
减轻了吴正荣维持西点店的压力。
 
而太太杜雪慧依然在助学项目上,
同时在康复医院开办了聋哑儿童图书馆,
每周来一次,和孩子们一起画画,
陪她们玩游戏。
 
忙完手头的工作,就会到巴赫西点,
和店里的工作人员们一起吃饭,
也陪陪一天不见的丈夫。
 
两夫妻每次说起,
那些经过治疗康复的孩子,
眼底总是闪闪发光。
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
依旧开心异常。
“资助的54位孩子,
加上面包店里10位,
我们可是有64位孩子,
我们太幸福了。”
 
2002年到湖南,
至今已经整整15年。
在父母健在时还会时常回国,
而今,除了每隔一两年去看看亲戚朋友,
其余时候都是呆在中国。
“刚来时从未想过会在这里呆那么久,
就像我这辈子都没想到,
我居然会成为一位面包师傅。”
 
“但哪怕方式过程都很意外,
但如果可以改变当年的决定,
我想,我还是会来中国。
毕竟,看着孩子们渐渐康复的样子,
感觉实在是太过美好。”
 
因为一则信息一次冲动,
跨越半个地球,放下过往生活,
只为一群素不相识的孩子。
 
因为心底深处的那抹心疼,
背井离乡15载,
为孩子们夺回说话的权利,
带着他们接受教育,
努力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
 
虽只是一家盈利不多的小店,
承载的却是15年来,
对听力障碍孩子们所有的关爱。
 
做一件事不难,
难在于坚持,
坚持一下不难,
难的是坚持到底。

\"\" 

 
爱无国界,
善意是心底深处的柔软,
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怀。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