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毒鸡汤:牛郎织女其实是个性骚扰的故事?
来源:橙雨伞
作者:柚子
2017-08-29
1603

\"\"

       嗯,今天就是那个“朋友圈一半人秀恩爱,一半人吃狗粮,夹杂着几个坚强的人卖月饼”的神奇的七夕节了。

 

       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七夕和秀恩爱没啥关系。农历七月七本是中国古代的妇女节,这一天,少女少妇们穿针、验针,准备祭品祭拜织女,求天上的织女让自己能跟她一样手巧。

 

       但是,七夕节现在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冠以“中国情人节”的名称,人们更多地将这个节日视为美好爱情的象征,七夕晚会、珠宝及婚庆商家的各种营销、众多APP的话题都在告诉我们,七夕节=情人节。 

\"\"
某商家七夕节宣传海报

 

       既然是“情人节”,在节日当中,女郎织女的传说就一定会被提及,作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他们的故事被用来象征难能可贵的曲折爱情,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但是,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在今天,牛郎可是个渣男


 
       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很多版本,在最广为人知的版本中,牛郎听了老黄牛的话,在织女一行人到银河洗澡时偷了她的衣服,引织女跟着回到了他家。织女想要回衣服,牛郎执意让织女嫁给他,织女在牛郎以衣服相要挟的情况下,才最终嫁给了牛郎。 

 

       首先,牛郎偷看织女一行人洗澡,还偷走了织女的衣服,这已经是赤裸裸的性骚扰行为。

 

       其次,织女是迫不得已才选择嫁给了牛郎。牛郎不仅威胁织女,还禁锢了她的人身自由,让她无法再回到天庭,只能留在人间天天弹花织布。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织女,你愿意嫁给牛郎吗? 

       

       反正我不愿意。被一个疯子抢走了衣服,自己只好裸着身子去追,对方非但不还,还大言不惭地强迫自己嫁人,这分明就是性骚扰和诱拐行为!

 

       有网友仔细分析了牛郎追求织女的过程,找出了种种违法行为:

\"\"
文字来源:@一本正经

 

       站在织女的角度,自己从天庭跌落凡间,只能跟着牛郎过贫苦的生活,心不甘情不愿还无法脱身,在我看来,这桩婚姻并没有它传说的那么幸福,织女最后被王母娘娘带走的时候,内心感到不舍的应该也只有那两个无辜的孩子。 


 
       民间流传广远的传说,或者名著当中的故事,我们很少去思考它们是否正确,因为我们往往认为它们已经经历了世代的检验,代表着优秀的文化。人们承认它,崇敬它,认为这就是爱情的象征。

 

       然而,只要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神话传说当中“三观不正”的地方。 

 

\"\"

潜藏着性暴力的故事出现在儿童教育书籍里

 

       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当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哈西补·克里曼丁的,王子詹爱上了仙女佘睦瑟,佘睦瑟不爱他,他只好趁佘睦瑟洗澡的时候偷走了她的羽衣并且扣留不还,没有了那件羽衣,佘睦瑟没有办法飞起,于是,她被迫留在了王子詹身边。

 

       希腊神话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珀耳塞福涅是被哈迪斯绑架到冥界的冥后;欧罗巴则是被变成金牛的宙斯拐到了一个陌生的小岛上,欧罗巴在绝望之时,为了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才默许了这桩婚姻;还有大名鼎鼎的特洛伊战争,起因竟是为了抢夺最貌美的女人海伦。 


\"\"

宙斯变成水牛拐走欧罗巴,是许多欧洲画家钟爱的题材

 

       我们追溯一下历史,的确在一定的时期存在过抢夺女子为妻的习俗。拆解中国汉字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有学者认为:“婚”即是在黄昏时分劫拐女性为妻,“娶”则充斥着“取”的意味,也表示抢夺的涵义。

 

       我们应该承认历史的真实性,但是,这种错误的婚恋关系不应该得到大肆的渲染,进而被包装成了一个用来象征美满爱情的故事。不管在文学作品还是生活当中,抢夺、强迫,所得到的结果都不应该是圆满的婚姻,而应该像《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下场一样,调戏广寒宫的仙女,得到了重责两千锤,打到皮开肉绽的惩罚。 


\"\"

与命运抗争的祝英台

 

       相比之下,同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的“梁祝”,就性别平等得多。

 

       祝英台渴望知识却又不被允许进入学堂,只好乔装成男儿和梁山伯一同读书,他们吟诗作对,志趣相投,遂产生了美好的感情。

 

       除了每一个故事当中都会写到的爱情,梁祝的故事还体现出了难能可贵的进步性,女主角祝英台在故事当中一直在与时代和不公平的命运做抗争——社会没有给她接受教育的权利,她就女扮男装求取知识;长辈安排了她无法推阻又不愿意接受的婚姻,她只好选择跟自己的爱人永远以另一种方式在一起。

 

       祝英台的女性形象,代表着独立、勇敢、忠诚和贞烈,她勇敢地与时代背道而驰,勇敢地向梁山伯表达爱意,又勇敢地反抗这被安排的婚姻。 

\"\"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块读书

 

       这样先于时代的形象使祝英台与其他爱情传说中的女性稍有不同,她跟梁山伯的爱情因此多了更多平等和自由的色彩。祝英台的形象即使在今天的女性当中仍然有代表意义,梁祝的爱情传说相比牛郎织女,更应该成为美好婚恋关系的象征。 


 
       有人也许会说,就一个传说而已,没有人会相信,无伤大雅。

 

       但如果更多的人意识到它的不合理性,就能更多地避免这样错误的婚恋观影响大众的判断。

 

       未来的社会应该更具有理性判断过去的意识,应该明白我们需要追求“梁祝”,而不是把“牛郎织女”当作美好爱情的象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