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型机构实习5个月后,她说:和我最初的想象完全不同!
来源: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
作者:张润
2017-07-25
912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对于行业人才培养与建设一直保持着关注。秘书处坚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不管是全职员工还是实习生,或者是志愿者,我们都是partner,在论坛这个大家庭里,大家朝着一个方向肩并肩向前奔跑。

 

       我们希望实习生在论坛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TA的潜能,不断拓宽视野,在日常工作及与团队交流中展现更好的自己,练就更好的自己。下面是我们上一个实习生的实习小结,从2月到7月中旬,将近5个月的时间,用心成就了此篇。我们衷心地祝福润润童鞋在今后的道路上继续努力,用自己的创意和坚持给这个行业带来更多丰富、别样的风景。

 

上届实习生小姐姐——张润

 

\"\"

 

       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实习时,我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效率、明白了主动沟通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应该属于深刻而长远的改变吧,和磨练工作技能同样重要。感谢论坛带给我的成长,最最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主动学习的欲望”。

 

下面是小姐姐的实习小结

 

       前不久,我结束了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为期近五个月的实习。

 

       说来悲观,在校期间,几份实习带给我比较多的,竟然都是让我看清楚自己有多糟糕。

 

       然后给我点明了努力的大方向。

 

       在此之前,我一直拒绝改变,在现状不理想或遭遇麻烦的情况下,宁可反复忍耐和拖延,也不相信还有“努力进步或创新来改变它”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陷入了怪圈:现状糟糕——自暴自弃——不肯改变——现状更糟糕——更自暴自弃——更不肯改变……

 

       而几份实习带给我的改变都是『敢于改变』;或者说『有了改变的欲望』;再或者说『知道怎么才叫改变』。

 

       做工作经验不多的实习生,免不了打杂和零碎工作,所幸我打的杂都比较有意义,拿数据统计分析和文案归档来说(虽然这两点我做的一直不怎么样),我的一项工作是利用Excel表格整理各渠道、各新媒体平台的阅读量。

 

       在分析发出的微博的阅读量及互动量时,我明显能感觉到自己和honghong(实习期间带我的小姐姐)在收集文章、提炼中心思想、以及与组委会成员互动方面存在着差距,这些差距明显地体现在阅读量上,暴露了我对行业及受众的不够了解。

 

       文案归档,其实每发完一篇文章就归档的话,耗不了多长时间,而我把这件『看起来不重要』的任务拖延了下来,随手能完成的小任务就变成了需要挤出时间集中处理的大任务,还导致经常错估工作量……

 

\"\"

 

       另外是『将已发布内容同步至其他传播渠道』的工作,这也是我做得非常非常差的一部分,近期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许多篇或轻松或严肃的干货文章,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点击量和互动量都比较可观,但我完全没有将他们同步到微博、官网、发展简报、NGOCN等渠道上的意识……

 

       现在感觉错过了几个亿的点击量……

 

       这些做的不足的地方,我认为除了和自己『同时面对多项任务会变单核处理器』有关;其次就是缺乏看事情的整体眼光,永远流于表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最后是兴趣的不足,把任务只当做任务……

 

       在开头这两段,我把它先具体到事件,一件一件来说。

 

       比如,某份新闻稿,在傍晚发稿前需找导师确定,我仍然在整个上午忙着做其他并不紧急的任务,导致最终需要延后发稿,或需要在下班时间等待回复。

 

       其实我可以利用等待导师回复的时间来处理其他不紧急的任务……

 

       再比如,机构微博上发布内容不需要特别有时效性,所以我日常就应该有意识地收集整理相关文章,列好传播计划,一早就一次性把全天的文章加上推荐语,设置定时发送。

 

       而不是一整天都对发微博这件事牵肠挂肚,写着写着文案转头去看微博、P着P着图转头去看微博,把本就零碎的工作冲得更零碎。

 

       有点像小时候的一类数学题……小明六点起床,煮粥五分钟、喝粥五分钟、洗漱五分钟、收拾背包五分钟……问小明最早能几点出门?

 

       同理,我做图片处理一小时,等项目同事给原文案一小时,排版一小时,等导师回复一小时,收集科普文章并发微博一小时、做海报一小时……问我最早几点下班?

 

       面对零碎工作本就容易低效,我的不按逻辑做事、拒绝沟通、恐惧沟通、懒于沟通的坏习惯更加剧了这种低效。

 

       做事情前先花时间规划一下,列出任务清单,将任务分类放在『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这四类中,分清轻重缓急;

 

       再把工作流程化,想明白完成这件任务会有哪些步骤,自己需要做什么,需要得到哪些人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哪一步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大约耗时多久等等……

 

       活儿一来就生扑上去埋头苦干的话,效率最低了。

 

       沟通不到位或方式不对也是我很大的问题,比如在即将毕业需要签三方协议时,我认为签三方仅仅是学校在用它统计毕业生就业率,走个过场,类似注册时给『我已阅读并遵守以上条约』那个选项打勾勾一样,没什么『签了我,我还就非得赖上你这家机构不可』的想法。

 

       然而,我的想法还只停留在自己心里,没有表达出来,默认『他们不会怀疑我的居心』、或因为感觉签三方协议『不算敏感事件』和时间紧急等原因,贸然越过honghong直接去找boss……即使平时相处得愉快,这些事情也需要沟通的,所幸honghong在一次聊天时提起了这件事,表示不太在意并接受了我的解释。

 

       长时间把信任和包容当理所当然,会快速消耗这种信任和包容。

 

       错误不大不小,但却能反映出我学习工作甚至为人处世上的所存在的缺陷。

 

       之前看过一句形容拖延症患者的话叫『没有deadline就没有生产力』,其实我更属于兴趣导向型,可以说是『没有desire也没有生产力』……

 

       这种没有生产力就体现在产出物的质量上……

 

       如果把中规中矩地完成一份任务算成100%,我觉得至少把它完成120%,才能有个人能力上的突破,而我目光短浅,只要对一个行业或岗位的爱好不够强烈,突破和发展对我来讲就寸步难行。

 

       而走到一线去做疾病救助或政策倡导更吸引我……但这是我个人的兴趣和观点,我非常赞同伙伴们关于“平台型机构”很棒的这个观点,实习期间就能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有高程度、深层次的了解是非常难得的。

 

       这几个月,经常自我批评,也经常被批评。

 

       效率不高或犯口无遮拦的错误大概是多数职场新人的必经之路,单说自己还挺期待被批评,像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趋势……

 

       实际是因为,我身在此山中,无法全面的看清自己哪里待改进,所以我希望从别人眼中看自己。

 

       我最最最感激的一点是,我没有在论坛感觉到明显的契约关系或上下级关系,可以更专注于人和人的交流沟通,而不是下级在回应上级,员工在应付雇主。

 

       因此,即使自己在工作习惯或沟通方式上还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论坛的伙伴们在明确地指出我的错误时,也能让我感觉到这是『对事不对人』的,提出批评是为了在错误中学到东西、指点完善自己的大方向,一起进步,而不是在用恶意揣测我、不是在不分青红皂白地给我贴标签下定义,更不是单纯为了批评我而批评我(……)。

 

       这份实习带给我的更多的,是言传身教,是我现在还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的改变,类似植物的种子已经在地下生根,但还需要等阳光雨露充足、我迈上一个新台阶后,这些道理才会发芽长大,并被我看到和理解。

 

       从这些角度写,好像把论坛的格调拉低了,明明是很能带动实习生进步的平台,我的眼光和进步却还仅仅局限于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刚刚结束实习时,我觉得这算是遗憾之一,如果我的学习方法本来就很好,那在论坛实习的这几个月就可以学到更广阔更深刻的东西了。

 

       不过细想,这倒也不算遗憾,获取某领域入门级技巧或懂些皮毛太容易,日常刷微信就能看到大把在各垂直领域做课程或科普的订阅号,学习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但是,工作学习习惯的优化、甚至性格的培养,大多都是需要进入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逐步改变的。

 

       之前就看过不少『选择团队还是选择行业还是选择薪资』的争论,过去我一直偏向选择行业和薪资,但是这份实习让我意识到选择团队也重要,先成为有优点也有缺点、有让步也有偏执的人、或从团队分工中看到自己的短板,进步才会更容易些。(而且,找到一份薪酬较高的工作似乎比找到合适的团队容易许多……)

 

       在契约关系特别明显的工作环境中,我大概会甘愿永远当螺丝钉,上班盼下班、入职盼离职,更不会想到把自己和机构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

 

       每次毕业、离职或告别后,才发现自己本可以将许多事情做得更好;每次进入新环境,获得的成长都与原先所期待的不同,不过倒也能算是意外之喜。

 

       这份实习小结写来写去还觉得只是我的碎碎念,没什么逻辑和条理,不像干货也不像讲故事。再拖一段时间,估计也不会被我改得多高大上。

 

       所以就这样了……对我而言,写总结的目的不一定是分门别类地抖出所有收获,更多是为了回头看时,能够追溯和反省。

 

       PS. 这次实习时间和我专科学校的毕业设计、自考的本科毕业论文时间重叠,任务已经挤在一起,还千头万绪,感谢honghong一次又一次批准我的请假申请,给我专心弥补原先过错的时间~~~


       祝基金会发展论坛越办越好,『基业长青』。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