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6日,林郑月娥女士在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中胜出,其得票已超过选举条例规定的600张有效选票。林郑月娥,香港“铁娘子”,成为香港回归20年来第一位女特首。
当天下午,微信公众号《社工传媒》借机推送了一篇微信“祝贺!港大社工系毕业生林郑月娥女士当选香港第五任特首”,并在社工圈有了刷屏之势。8小时已有12000人次阅读。
朋友圈也不时有人质疑、指正,林郑月娥女士大二就转专业了,并非社工专业毕业;另有人质疑其担任社会福利署署长期间推动实施的“一笔过拨款”制度有损社工人权益。
孰是孰非,暂且不去争论。放眼未来,只希望林郑女士能够在担任香港新一届特首期间,秉持即使1年所学的社工专业理念和相关知识,为香港同胞造福,期盼也有机会为香港社工同仁与内地社工行业之间的更多交流和互惠提供支持。期盼!
一日社工,终身社工!
据公开资料显示,林郑月娥祖籍宁波,1957年出生于香港,在湾仔一栋唐楼的板间房里长大。
中学时,她曾满怀医者仁心,梦想悬壶济世;后来,她又立志成为社工,服务社会,为此,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社工系。大二时,林郑从社工系转到社会系,毕业后考录政务官,加入政府队伍。
为何报读社工?
在林郑月娥的竞选宣传小册子中,她提到演员刘松仁影响了其一生,皆因当时中七的她,看了电视剧集《北斗星》,深受剧中刘松仁饰演的社工启发,希望将来也做一名社工,帮助有需要的人,结果她选了主修社会学。
小册子中提到,《北斗星》启迪了林郑月娥,因此她入读香港大学一年级时,顺理成章地选修了社会工作、社会学等科目。为了更宏观地探究社会问题的成因,她在二年级选择主修时,毅然选择了社会学。不过,她并没有放弃继续到前线,关心社会,亦有参与当时的金禧事件及油麻地艇户事件等。
作为社会科学学会的时事秘书林郑月娥也主力举办过两个展览,一是关于赌博在香港,一是反映社会问题的香港周,令她对香港的社会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1979年,林郑月娥随香港大学学生会到北京与清华大学交流,正式交流时,她见到作家冰心以及著名力学家钱伟长教授,眼见他们都是放弃了在外国优越的生活条件,愿意回国为文教及科研作出贡献的一流学者。虽然他们成就很大,但对人态度谦和、生活简朴,令她亲身感受到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心生敬意。
同时,林郑月娥亦开始思索自己未来要走的路。由于从没有考虑到私营机构工作,毕业时只报了三份工作,包括政务主任(AO)、行政主任(EO)以及廉政公署社区关系主任,结果获录取为政务主任,从此开展她长达36年的公僕生涯。
其后林郑在2000年出任社会福利署署长,任内推行社福机构一笔过拨款(总额拨款),取代实报实销制,减低社工薪酬支出;曾经因应经济衰退及通缩而调低“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援助金额。
2003年香港福利署计划推出"一病人一社工"计划,林郑月娥在《署长随笔》中说,该署目前共有360医务社工派驻各公立医院和专科诊所,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支援,协助他们处理或解决因患病而引起的问题。但随着医疗服务模式和市民需求不断转变,为配合近年社会福利改革的方向和步伐,该署在过去两年就医务社会服务作了全面检讨,并将在短期内推出多项重整服务的新措施。
林郑月娥指出,为配合调整公营医护服务收费制度,医务社工将负责执行服务收费减免机制等不同的措施。今年内将所有派驻补助医院的医务社工调离,并会重整医务社会服务,推出一系列新措施,包括“一病人一医务社工”;医务社工也将采用流动服务形式,到不同的社区中心接见离院病人或定期探访长者。
当自己担任社会福利署署长时,有社工被质疑为何不阻止家暴,她一定会站出来维护社工。
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林郑月娥的成长经历和感情世界,还原一个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感性林太,聆听她真实的内心世界。
林郑月娥,英文名Carrie,生于香港一个基层家庭,父亲是上海移民,母亲亦生于香港。林郑在家中排行第四,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林郑少时,他们一家住在湾仔告士打道的旧楼中,五、六伙20多人合住一个单位。放学回家后,Carrie只能站在双层床下层,把上层用作书桌做功课。后来,随着姐姐哥哥出来工作,家里环境改善,家人在南丰新邨买一个 600 多呎、有三个房间的单位,那年 Carrie 21 岁。
林郑的母亲虽未受过教育,但却是任劳任怨的人,毫无怨言的照顾长辈和家人。母亲的坚毅,看在Carrie的眼里,成为她学习的榜样。Carrie7岁那年,母亲希望为这个自小聪慧的女儿找一间好学校。当时湾仔比较好的学校是嘉诺撒圣方济各学校,那是意大利嘉诺撒仁爱修会创办的学校。现在回看,一个没受过教育的母亲有此想法,无疑是相当有远见的。她的一念,改变了Carrie 的一生。
Carrie 在学校是品学兼优的模范生,中学时期已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工,探访老人院、孤儿院及盲童院等。Carrie 在中七时,看了电视剧《北斗星》,深受剧中刘松仁饰演社工的启发,希望将来也做一名社工,帮助有需要的人。因此入读港大一年级时,Carrie 顺理成章地选修了社会工作、社会学等科目,在二年级选择主修时,她毅然选择了社会学。
由于希望投身公共事务,Carrie 从未考虑到私营机构工作,毕业时只报了三份工作:一份是政务主任(AO)、一份是行政主任(EO)、一份是廉政公署的小区关系主任,结果获录取为政务主任,从此开展她长达 36 年的公仆生涯。Carrie 从小立志做社工,没料到后来担任了社会福利署署长(2000- 2003)。当初想帮助弱势社群的心愿,总算以另一种形式达成了。
Carrie 在 36 年的公仆生涯中,曾有过三段被派往外国学习及驻外的经验,令她眼界大开之余,更从中了解到香港独特的位置及优势,从而加强了她对香港的信心。1982年她到英国剑桥修读高级文凭课程,此次学习,也在她人生路上有着重大意义,因为她在当地认识了一位正在攻读博士的港生,日后结为终生伴侣。
当爱情来临的时候,谁也无法阻挡,更是无法预料。Carrie 得以认识丈夫林兆波完全是拜一场车祸所致,而且肇事地点在英国。这也是她的初恋。Carrie 说林兆波是一个非常简朴低调的人,大家性情相近,都是无求的人。不过,他俩可以走在一起,全是林兆波作出的牺牲。本来他可以到外国大学任教的,就是因为这份感情,他选择回港工作。
1984年,他俩在香港结婚。婚后,Carrie忙于工作,直至婚后六、七年, 当时 Carrie 任职卫生部门,上班时间比较稳定,他们才考虑生育问题。两个孩子相继出生,为林家带来了一段特别快乐的时光。后来随着Carrie的职务日重,丈夫林兆波更默默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以支持她的工作。
「作为公仆,需要具备三种质量:一是承担、二是激情、三是同理心,缺一不可。」Carrie 曾多次以此与公务员同僚互勉。唯有承担,才能责无旁贷;唯有激情,才能锲而不舍;唯有同理心,才能急民所急。
「关心,需要你们表达;聆听,需要你们发声;行动,需要你们参与。」Carrie 冀望能与大家同行,为家人、为下一代建立更美好的香港。
信息来源:大公网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