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中心网与云南省民管局达成合作 推进云南基金会信息透明
来源:作者惠寄
作者:基金会中心网
2011-10-02
760

2011年7月8日,云南省民管局领导应邀参加了“透明给力和谐社会——基金会三十周年暨基金会中心网一周年大会”,高度认同大会倡导的在基金会行业建立公开透明信息披露机制、打造玻璃口袋,促进公信力建设的精神,同时表示愿意把大会所传递的信息和精神落到实处,希望与基金会中心网达成合作,共同推进云南省基金会的公信力建设。基金会中心网经过一年的发展也深刻地认识到基金会中心网不仅需要着力促进基金会自身的信息披露,同时也要重视与基金会主管部门的深度合作,凝聚官方和民间的合力,全面推进公益信息的透明。因此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副总裁陶泽于2011年8月1日-2日,专赴昆明拜访云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此次拜访获得云南省民政厅的高度重视,民政厅厅长和主管副厅长做出重要批示,民管局主管处长负责具体接待工作的落实。

 

在详细介绍基金会中心网的使命,以及短短一年来形成的行业数据与平台优势和社会各界对基金会中心网的关注和认可后,云南民管局认为基金会中心网这一平台非常契合目前云南及整个公益行业的发展需要,随即云南省民管局和基金中心网达成协议,把同基金会中心网的合作定位为云南桥头堡发展战略和部省合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云南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战略步骤。依靠基金会中心网建立的全国基金会信息平台和全国性的基金会交流网络,云南省社会组织将同全国范围内的社会组织共同努力,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具体合作内容包括:基金会中心网成为云南省基金会信息披露指定媒体,创新地引入社会资源推进云南省基金会透明度和公信力的提升;基金会中心网开设云南地方频道,促进云南省基金会对外传播与合作;双方共同举办云南省基金会同全国优秀基金会间的交流活动,加强经验分享和基金会管理能力的提升。

 

 

回京后,基金会中心网开始紧锣密鼓地设计建设云南地方频道,并于9月中上线运营(网址:www.foundationcenter.org.cn/yunnan),云南省民管局在与基金会中心网达成合作意向的半个月后,也于8月15日在云南省民政厅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公布了云南省已参加年检的32家基金会2010年的工作报告摘要。

 

 

作为基金会中心网与云南省民管局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了推动云南省基金会提升能力和专业化程度,促进透明和公信力建设,2011年9月15-16日,在云南省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基金会中心网与云南三方社会组织评估服务中心在昆明联合举办了“2011云南省基金会发展、公益慈善类社团交流培训班”。此次培训是云南省民管局第一次组织开办的省内基金会与公益机构的交流培训活动,基金会中心网常务副总裁耿和荪、交流合作部主管袁瑗专赴昆明,与云南省民管局及其所属机构云南三方社会组织评估服务中心共同组织和实施。云南省28家基金会、14家公益机构,共60余人参加。

 

 

云南省民政厅副巡视员邱常林、云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三处处长姜莉、副处长彭文全出席了开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认为此次培训既是政府有效管理的体现,也是云南省基金会主动回应社会质疑、推动民间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有效尝试。同时,发布了《云南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会信息工作的通知》。省民管局库相清同志在开班仪式上还就基金会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政策作了深入解析。

 

 

根据与云南省民管局商定的培训对象——基金会及公益组织领导(理事长、秘书长等)以及交流培训主题,基金会中心网诚挚邀请了国内4家优秀基金会的秘书处领导和顾问作为本次交流培训讲师: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以“基金会的机构治理”为主题,帮助基金会理清基金会的治理结构以及达成理事会与秘书处良好合作的方式;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赵华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彼得·德鲁克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的管理——使命与营销策略”;中国扶贫基金会顾问柏铮分享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体制变革以及如何打造专业化的机构,并详细介绍了“爱心包裹”项目案例;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秘书长吴冲以其主打项目“梦想中心”为案例,详细地分析讲解了如何设计一个可持续的、有生命力的公益项目,以及什么是好的信息披露。基金会中心网副总裁陶泽也详细介绍了基金会中心网、公益360网的理念、操作方式,以及实际应用等。

 

 

云南民管局对此次培训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是着力大局,培训设计谋划于云南“桥头堡”战略系统之中,将培训的重点置于应对当前社会公益危机和创新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需要;二是突出重点。紧紧抓住了基金会、公益慈善类社团内部治理、财务管理、能力建设、项目运作、筹款能力等;三是方式新颖,既有电化教学,又有传统讲授,既有专家授课,又有学员发言,既有省外专家,又有当地组织。

 

 

此次培训也在参加交流培训的人员中获得了较好的反响,有效回收的32份“培训效果调查问卷” 显示,32位学员均认为此次培训启发帮助大或者较大,有助于改变思维方式,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其中还有15位学员明确表示将改进本基金会工作。32位调查对象中29位表示以后愿意参加类似的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了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秘书长吴冲作为观察员,培训结束后给出了他的反馈:1、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合理;2、各位讲师的讲授精彩,水平甚佳。同时他也坦率指出了不足(其中一位讲师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1. 由于场地所限,不太容易调动学员的课堂参与;2. 参加交流培训的人员缺乏交流的积极主动性,多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所以较难确定交流培训是否能促成参会基金会的实际改变。参训人员的交流征询意见和调查问卷中,也提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1、课程时间安排太紧;2、希望以后多增加实务方面的内容,增加考察环节;3、对人员进行细分,培训更有针对性。

 

 

本次交流培训活动是基金会中心网与云南省民管局战略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也是基金会中心网在促进基金会行业信息透明工作中与政府合作的有益探索。云南省民管局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基金会的管理和信息披露的监督,在本次交流培训中发布的《云南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会信息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提高基金会信息工作、提升基金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具体步骤:一、加大基金会网站建设力度;二、加强信息披露与更新工作;三、强化公募基金会网络募资功能;四、实施季度综合情况报告制度。

 

 

《通知》将基金会中心网置于重要的位置,基金会中心网成为云南省民管局促进落实云南省基金会公信力提升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在第一条“加大基金会网站建设力度”中规定明确规定“未建立网站的基金会可以选择基金会中心网建立网页”;第三条“强化公募基金会网络募资功能”中规定可选择在基金会中心上开通在线捐赠功能;第四条“施行季度综合情况报告制度”中规定基金会筹资情况、公益项目开展情况和理事会召开情况等,经民管局审核后在基金会中心网、云南民政网和各基金会官方网站上进行公布。

 

 

政府部门的直接参与,将会使推动公益行业信息透明的工作得到有力的推动,基金会中心网应该与各地民管局逐渐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加强与各地民管局的联系,寻求推动行业公信力建设的新突破。而此次与云南省民管局的合作,对基金会中心网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基金会中心网将以最专业的公益理念和运作模式与政府主管部门一起,携手推动中国公益行业的良性发展。

 

 


 

 

 

 

 

 

 

 

 

 

 

2011云南省基金会发展、公益慈善类社团交流培训班

 

培训效果调查问卷统计

 

此次“2011云南省基金会发展、公益慈善类社团交流培训班”共60人报名,其中包括28家基金会和14家公益机构,收回《培训效果调查问卷》32份,以下是问卷中所反映的情况统计。

 

一、 培训对学员观念和思路方面有较大启发和帮助

 

从问卷情况来看,学员普遍反映此次培训对于观念和思路都有所启发。在32份问卷中,12人选择“启发帮助大”,20人选择“启发帮助较大”。有以下l六类反响:

 

2、认识了信息披露的方法和重要性

 

3、学到了机构治理、基金筹集、项目设计管理的方式

 

4、公益慈善必须由更专业的人士来经营和推动。

 

5、促进思维方式的改变,扩大了知识面,结识了同行。

 

6、学习到优秀基金会的管理和运作经验,对公益慈善社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7、了解公益事业的地位和作用,基金会的基本知识,基金会发展现状,增加了做好基金会公益事业的信心。

 

二、 培训内容比较符合学员需要

 

对此次培训的内容,19人认为“符合需要”,12人选择“较符合需要”,认为“不符合需要”的1人,理由是“秘书处工作人员职责受限”。

 

学员还提出可以增加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基金会法律法规的解读。

 

2. 募集资金和相关财务运作方法。

 

3. 增加国内外基金会优秀项目解读。

 

4. 内部治理,如何加强公信力建设和品牌培育。

 

5. 结合当地实际,增加政府部门对公益慈善的讲解。

 

三、 本次交流培训的方法及专家讲授方式较适当

 

问卷中31位认为“专家讲授通俗易懂”,1位未作选择。23人认为本次培训的“方法适当”,9人认为培训方法“有待改进”。提出的意见有以下几类:

 

1. 行程太紧,导致吸收不够全面

 

2. 多增加案例分析,从中小公募基金会着手 

 

3. 应经常开办,多对理事长、秘书长等主管进行培训

 

4. 应对人员进行分类,做有针对性的培训,参训人数不宜过多

 

四、 培训课时安排比较合理

 

20位认为“安排合理”,7位认为“安排不合理”,1位认为“一般”,4位没有选择。认为不合理的理由有:

 

1. 没有午休,不合理。

 

2. 时间太紧张,没有较多的讨论。

 

五、 对本次交流培训课程的整体评价

 

总体评价还是赞誉有加,但不足的地方也反应的比较明显,评价主要为以下4类:

 

1. 及时、实用,对今后基金会的管理提供了操作方法。

 

2. 组织得体,课程内容新鲜丰富,但培训内容仍需深化。

 

3. 理论较多,对小型基金会、社团困惑难题讲解比较少。

 

4. 针对性不是太强,既有民非,也有基金会,授课内容不够深入。

 

六、 学员反映还需要组织这些方面的培训

 

1、公益社团组织成立、运作的系统培训。

 

2、基金会财务的运作和管理,财务人员如何处理好70%10%的关系。

 

3、法律法规解读,网站宣传,营销案例分析,可通过网络培训。

 

4、对好项目进行考察,安排一些交流互动活动

 

5、民非(小机构)如何做好公共关系、如何开发资源、进行社会倡导。

 

6、专门人员的培训,如会长培训或秘书长培训交流,现在多数会长、秘书长是官员退下来的,缺乏理念和专业,难以改变基金会现状。

 

七、 学员还对如何推进和改进本基金会工作做出了设想

 

1. 开展目标管理,设立较符合的项目,开始网站建设。

 

2. 加强基金会内部管理,明晰各机构责、权、利;围绕基金会项目的长久运作、产品设计做文章。

 

3. 重新调整财务配比,规范基金会运作流程,选择优秀案例学习并复制操作模式。

 

4. 加强队伍建设,规模化发展,做高质量的信息披露。 

 

5. 根据培训所取得的收获或启示,结合本基金会实际,认真研究和改进基金会的建设和发展。

 

6. 修改使命(因为我机构的使命很长、很繁琐,更像愿景);加强信息披露,重新整理我机构可披露的信息。

 

7. 促进理事会成员年轻化、专业化。

 

8. 审视机构使命宣言;重视绩效评估;抓好财务预算;利用好会议平台。

 

9. 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的情况下,开动脑筋开展项目,走市场运作模式.

 

10. 将努力推动基金会的信息公布工作,树立公信力。从项目上,努力推进专业化的产品设计。

 

八、 学员对本次交流培训的改善建议

 

1. 增加实例分析

 

2. 增加小型基金会的经验介绍。

 

3. 请一些高层次专家,提供一些瞻性对策。

 

4. 组织基金会间的交流讨论,增进行业联系,增加考察环节。

 

5. 建议事前做调查了解,以增加针对性

 

6. 建议时间设计更充裕些,对参训对象做分类

 

调查表中,对于将来类似的交流培训是否愿意再参加一项,29人选择“愿意参加”,3人表示不确定。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