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几年来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时常听到身边益友在讨论:项目管理中,哪个环节的工作对项目质量的影响力更大?
我想说:如果把整个项目管理工作比作是修建一座高楼或者大厦的话,那么将项目设计比作大厦的设计图纸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设计图纸存在问题,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工匠和最具有责任心的监理也难以保证大厦的质量问题。相同的道理,在项目管理中,如果项目前期调研不够扎实,项目活动、产出与目标之间逻辑混乱,项目设计漏洞百出,那么只会让项目的具体实施者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即使我们在项目中可以通过项目监测和阶段评估随时对项目方向进行调整,但我可以预言, N多次的项目调整只会让项目最终变得面目全非,进而影响项目总目标的实现,由此即可回答益友们关于项目管理中哪个环节工作尤为重要的问题了。
既然项目设计如此重要,那么项目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我们在项目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通过把握哪几个关键点才能够设计出既合理又具有实地可操作性的执行方案呢?在此根据自己几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一、项目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可行性。毫无疑问,项目设计是为实施项目服务的,这就注定了可行性是项目设计的其首要原则。举个有趣但不乏寓意的例子:一个工程师耗时许久设计了一项为太阳安装遥控器的工程,这样,需要它的时候按一下遥控板,太阳就出来了,不需要的时候,就让它回去。当然,这个设计师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这个项目也很有创意,但问题是:以人类现有的技术让谁来给太阳去装遥控器呢?因此上,项目设计不排除胆大,创新,但必须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为前提。
2、逻辑性。项目设计从项目背景、问题及问题分析到项目具体活动、项目目标、效果的论述务必得有严密的逻辑性。一个没有逻辑性的项目设计就如同古墓里发掘的一部支离破碎的武功秘籍,练到最后只会让你走火入魔、功亏一篑。而保障项目设计具有逻辑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在项目前期进行问题树分析,根据问题树得出的项目活动、产出、目标和目的之间必然具备很强的逻辑性,这也是为什么高水平的项目设计师在设计项目的时候先要做一个项目逻辑框架表,然后根据这个骨架再添加项目所需的其他血与肉。
3、周密性。项目设计是个精细活,它对项目设计人员的全局意识、局部衔接和风险预测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缺乏周密性的项目就如同一个先天营养不足的婴儿,注定了其在实施过程中要经历重重磨难,并面临夭折的危险。
二、项目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走出家门,深入社区,切忌闭门造车。我们经常讲: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说项目设计是一项艺术创作的话,那么我们务必得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充分听取受益群体的各种言论,观察社区社会问题,对亲自得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理性分析,并据此做出项目总体思路或项目框架、概要,切忌闭门造车。
2、参与意识贯穿项目管理的始终。NGO讲究参与,但往往一部分益友仅注意到受益群体的参与及他们在项目初期或者部分阶段的参与,如此,是对参与概念的偏解。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是项目人员、合作伙伴与受益群体从头至尾的共同参与,这个参与包括项目设计,实施,监测评估以及最为重要的分享阶段。但很可惜,部分从业人员在项目进行管理时所做的参与更多是摆设、是走一个程序,这样以来,即使我们的项目从各项指标的达成度上看是一个很成功项目,但从发展的角度和可持续的角度去看,它只能算做85%的成功。
3、大胆创新,跳出惯性思维和经验思维。我对NGO项目的理解是:只有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说有N多种答案!条条大道通罗马,把解决社会或者社区问题比作罗马,那么很显然我们要到达罗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步行、骑车、甚至可以坐飞机直达。但在项目设计中,更多的业内人士为经验或者其他因素所限更多的选择“骑车”,而选择“飞机”的人却是少数。因为大家将罗马和到达罗马的方法放在了一个平面上去想,很少有人会通过立体思维-飞机的方式到达罗马,“坐飞机去罗马”这就是创新!
况且,在NGO从业几年来,我认为本行业最大的好处就是:容忍失败!因为它认为失败后得到的经验亦是一种收获,一种变相的成功。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从常规中跳出来,用立体思维大胆的设计项目呢?
如果你对企业筹款工作有所了解,那么你会知道,现在的企业对项目建议书的要求很苛刻,他们不愿意去走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老套路,他们更愿意出资有新意,有亮点的个性化项目,这就决定了我们今后的项目设计要走创新型,因为有创新才能有出路。
三、项目设计关键点和常用设计工具:
(一)关于项目设计前期问题树的讨论:
问题树分析作为项目设计的常用工具,在项目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和事半功倍的效果,简单介绍如下:
1、参与问题树讨论的人员组成:项目人员、合作伙伴、项目区受益人群
2、参会人员在整个问题树讨论过程中的角色扮演:
1)项目人员:扮演主持人角色。即项目人员是整个问题树讨论会的组织者,他承担着引导会议主题避免跑偏、激发与会者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小结和总结发言人提出的问题、收集整理会议信息并在会议中发现和挖掘社区领袖的重要责任;在这个过程中,项目人员尽量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收集与会者的原始信息为佳。
2)合作伙伴:参与讨论并积极发表意见,同时通过观察与会群众的言行预测项目执行中可能会遇到的人为困难。
3)受益群体:会议的主角。如果在一个场合非要有主角和配角的之分的话,那么毫无疑问,问题树讨论会在场的每一位受益个体即是本次会议的主角。因此,从在问题树分析会上对核心问题的提出,到对核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再到对核心问题产生的结果的分析以及通过反向思维将问题树转变为目标树的全部过程都务必是由参会的每一位受益个体通过头脑风暴、问题排序等方法讨论和贡献出来的,项目人员与合作伙伴更多是为了把这台戏演的更加真实、完整和好看而充当配角或者后勤人员。在会议尾声,当主持人告诉受益群体:我们的项目将按照本次会议所分析和讨论出的项目活动、产出及目标进行实施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受益群体的喜乐程度。
这样做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让受益群体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提升其自信心和往后参与社区决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弥补了项目人员坐办公室冥思苦想却依然难免项目有纰漏、有瑕疵的这一缺陷;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项目有了归属感,她们会认为这个项目是“我们自己的”,而非项目办或者某社工机构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项目人员为项目区社会问题不辞劳苦却换来社区群众指责我们在走秀、在表演、在劳民伤财的尴尬局面;也只有这样,项目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被认可、被接受,从而为项目今后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问题树构造:下图中核心问题即问题树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根据此议题深挖出导致核心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更深层次的原因,明了核心问题现在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或者将来会导致怎样更深层次的结果。
4、问题树与项目设计中目的、目标、产出、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当大家经过讨论发现了导致核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更深层次原因,并了解了该核心问题产生了哪些不利于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与发展的结果的时候,我们只要反向思考,那么项目设计的核心点(目的、目标、产出、活动)就应运而生了。即:我们对深层次原因进行合理、适当、有效的干预就是我们将要在项目中进行的项目活动;我们所进行的项目活动,如:“1次培训”就是我们项目中所说的产出;通过项目产出有效阻止核心问题的发生即我们的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多项目标共同贡献于影响层面,以避免不利于群众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结果发生,并深层次的影响社区环境向正方向发展,即是我们项目人员、合作伙伴及受益群体实施本项目共同的目的及最终的项目成果。至此,通过一个问题树讨论会,原本很复杂、抽象的项目设计核心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与问题树对应的目标树图例如下:
(二)关于项目目的和目标:
项目目的也可以称之为项目总目标,应具有宏观和深远的特点,分目标的实现应该只能贡献于但不等于总目标的实现。
分项目标应具有“SMART”的特点(即具体、可衡量、精确、可实现和有时间范围)。
对项目目标进行指标和验证手段的设定并结合项目产出、活动形成项目逻辑框架表格以使整个项目的设计更清晰、直观,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三)项目风险:
在项目设计中的项目风险部分应详细列举可能妨碍项目目标实现和项目活动顺利开展的潜在的内、外部风险,并提出针对风险发生时的具体有效应对措施。此部分内容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买了一单保险,避免了项目因内部或者外部原因而中止并失败。
(四)项目监测与评估:
根据项目活动、产出及结果进行监测与评估的阶段设计。在此中间详细说明项目将如何进行监测、监测的频率如何以及监测者是谁?监测人员隶属于哪一方?同时说明我们将开展怎样的评估,在项目的哪一阶段进行评估,评估方人员组成,评估结果通过什么方式反馈给项目执行方,以保证项目按计划轨迹实施。并在以上基础上形成项目监测评估表,使项目更加完整,思路更加明晰。
总之,项目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需要面面俱到的一个细活,除了以上涉及到的部分重要环节之外还包括有很多诸如:项目执行时间、项目活动计划安排、项目小组人员职责分工及项目总预算、详细预算等等一系列的小点,但我相信只要心领神会了上文所提到的相关设计原则和几个注意点并能将问题树和目标树工具熟练运用,那么作为一个项目设计已经成功80%了。
作者简介:马辉,社会工作专业,现任国际计划(中国)项目区项目官员,国际计划淳化项目区赠款管理负责人;先后负责项目区教育、水与环境、生计类项目管理工作,并在项目设计、实施和监测与评估方面积累了些许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