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资讯 > 资讯详情
“携手儿童青少年,携手抗击艾滋病”(组图)


领域
乡村振兴
2009年8月中旬,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的支持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爱心大使刘思宇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展了为期2天的“携手儿童青少年,携手抗击艾滋病”的禁毒防艾参与式方法培训。
.jpg\")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曼宰龙村,刘思宇和志愿者刘思佳组织了20名傣族校外青少年参与培训活动,其中包括2个佛寺和尚。
少数民族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通常初中毕业就回山上的家中务农,有的初中毕业就进城市打工。在性知识和艾滋病知识薄弱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感染上性病、艾滋病。
云南西双版纳是临近世界三大毒源带之一的“金三角”危险地带,他们缺乏一些必要的艾滋病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因为他们身处大山,与外界也很少接触,是一个被艾滋病社会教育忽视的人群。少数民族青少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并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要让少数民族青少年的艾滋病知识有所提高,只有阶段性的教育及持续的关注支持,才能让少数民族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式的发展。
在一些边境农村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吸食大麻、海洛因、摇头丸等毒品的现象非常常见。在一些废旧的厕所或无人的地方,一些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校外少数民族青少年进行着极其危险的行为——共用针具注射毒品。这极有可能使得没有相关的性知识和艾滋病知识薄弱的少数民族校外青少年被艾滋病魔所吞噬。
在少数民族被诊断已经患了艾滋病的时候,他们的家人和村民因为缺乏相关常识,开始疏远这些校外青少年。结果这些本来就没有什么固定收入的少数民族校外青少年失去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
.jpg\")
针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校外青少年的具体情况,刘思宇把2天的参与式方法培训的主题定位于“禁毒防艾”。其中,我们的活动主要强调毒品对于人体的危害和共用针具的危险,向边疆少数民族青少年提供了因为共用针具而感染HIV的戒毒者的“告诫”录音,告诫大家不碰毒,通过拒绝毒品预防艾滋病。
傣民族是一个热情的少数民族,因为我们宣传内容涉及到“性爱”,傣族青少年开始的时候会有羞涩。我们通过暖场游戏和脱敏环节,把大家认为难以启齿的性内容融合到我们的宣传内容中,强调“纯洁的性爱”和使用安全套。
随后,根据我们确定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以“安全套”为小奖品作为团队激励,强调团队精神在宣传预防艾滋病方面的作用。
培训活动中,我们解释了一些关于“艾滋病”的名词,更正了一些大家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误解。并且针对傣族青少年提出的一些关于HIV传播方式的疑问,刘思宇作为活动主持人作出了一一解答,并进行了大家行为上的引导。
在培训形式上,我们利用一个比较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将艾滋病、性、毒品、安全套等一些内容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有系统的参与式方法培训过程。
(1)资讯的分享 工作坊第一个实施的步骤,就是必须将原有的基本资料共同分享。透过这样分享的过程,可以将参与者所持有的资讯、讨论成果互相分享,让参与者能够在平的立场下共同讨论、交换意见,进而凝聚意识。
(2)小组提案设计 第二个阶段主要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参与者可以继续互相讨论。透过小组讨论的过程,让参与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意见、激活脑力、共同创造。透过凝聚意识的过程,拉近参与者之间的关係,以利往后活动的顺利进行。
(3)全体表达意见 最后的阶段就是各小组的发表时间。发表之前共同讨论出来的成果,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流。随着各个小组的价值观与立场的不同,利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事情,希望藉此沟通协调的机会,共同思考出一个最适合的方向,延续伸展至之后的活动上。
.jpg\")
整个活动都以傣族青少年的“行为改变”为中心,通过从不了解问题到了解问题并对问题感兴趣,直到改变自己的行为并固定这种有着积极影响的行为这样一个长期的改变步骤,使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校外青少年在保护自身不感染艾滋病的前提下,作为我们的义务宣传志愿者,长期在中国西南边境的傣族村寨进行具有本地特色的禁毒防艾宣传,通过活动扩大了我们的影响范围。
通过2天的培训,活动在美丽的傣族姑娘的舞蹈中谢下了帷幕。美丽的傣族姑娘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婀娜的舞姿,还有那认真学习的求知精神。
.jpg\")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