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oka关于社会创新变革的理念和做法
来源:中国发展简报NO.52
作者:宗志国
2012-02-03
1817
 


编注:进入21世纪,通讯技术和手段普及,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多样化,权利意识觉醒,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业已表明,公民部门的崛起是不可逆转和阻挡的趋势潮流。

 


2011年,Ashoka(爱创家)的创办人Bill Drayton在三个星期内从欧洲、美国和亚洲领取了三个表彰社会创新的大奖。10月底,他飞赴西班牙,领取了西班牙的最高奖项、属于欧洲最高荣誉之一的Asturias王子国际合作奖。一周后,他飞赴芝加哥,领取John W. Gardner领导力大奖。11月初,他又飞赴新加坡,领取世界创新论坛颁发的社会创新家大奖。Ashoka已成为推动社会创新、应对社会问题的典范。

 


如何认识趋势,顺应变化,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同样成为摆在中国公民社会面前的课题。或许,这家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几乎并行,站在潮头推动全球社会进步的Ashoka,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中国发展简报除在本期编译介绍Ashoka的理念和做法,还将于2012年春季刊刊发对Bill Drayton的专访文章,与读者分享他对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的洞见。

 


Ashoka的历史观

 


Ashoka以最宏观的视角审视、对待和创造历史。

 


人类进入农业文明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绝大多数人是农业劳动者,只有少数人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也只有少数人参与文化成果的创造。生产力水平低,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简单、统一的条件下,社会极易管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较少,因此少数人即可管理社会的绝大多数人。

 


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世界逐渐进入工业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创业者只要能提供受欢迎的产品就能发展。后来随着竞争加剧,只要能提供胜过同行的产品,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这种激励机制推动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从18世纪到20世纪持续近300年。工商界崛起,成为政府之外有影响力的第二部门。

 


从20世纪中期开始,甘地领导获得平等权利的非暴力运动;美国的历次权利运动,也催生了社会中每个人权利的觉醒。Ashoka认为,从1980年开始,社会进入了每个人都是自身和推动所处社会的变革者的阶段,这是一次宏大的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变革。如果联想到我们在中国可感受到的各种变化,比如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开实体店或网上商店,成为企业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现代的通讯工具,成为一个传播中心等等,这些变化就可以佐证,Ashoka大约在10年前就提出的 “人人都是变革者的世界”(Everyone a Change Maker World)即将或者已经部分到来。

 


在这个新时代,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不再取决于是否掌握以及掌握了多少知识、技能和规则,而是基于同理心沟通的能力,并进而形成团队合作、领导力和实现变革的能力。在变化的速度快、范围广,规则滞后的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具有同理心,会被社会边缘化。哪个国家的儿童掌握了这些能力,哪个国家就会发展得好,否则就会落伍。工商界和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在某些领域能带来单个部门无法实现的机会和变革。政府传统以来就是垄断的角色,但任何垄断部门最终都竞争不过有竞争的部门,政府的角色在工商界和公民力量主导变革的推动下,也会有所变化。

 


Ashoka的努力

 


Ashoka从历史上看到,当一个伟大的想法与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能对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因此,Ashoka在全世界挑选这样的人选,给他们各种所需的支持,包括起初三年左右的生活费用、世界范围内资源共享,以及专业支持,从而促发他们取得成功。

 


Ashoka认为在任何领域,最先一个或几个人的呐喊和带领变革,是大众意识转变的起点,后续会有更多的人跟进、效仿,而逐渐成为主流,随之实现大范围的变革。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Ashoka已经在70多个国家选择了2700多名伙伴(Fellow)推动社会创新变革。Ashoka服务的领域涵盖人类需要的各个方面,对创新想法提供支持,开展项目。Ashoka的大部分工作可以归到六大领域:公民参与,经济发展,卫生,人权,环境,学习/教育。

 


Ashoka的愿景是一个人人都是变革者的世界,这个世界能对社会挑战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每个人都有应对任何社会问题和推动变革的自由、信心和社会支持。Ashoka的使命是努力形成全球具有企业家精神、有竞争力的公民部门,使社会创新者蓬勃发展,世界的公民能像变革者一样思考和行动。

 


Ashoka30年发展史

 


Ashoka名称由来

 


Ashoka,音译阿育王,意译无忧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生于约公元前304年,卒于约公元前232年,在位时间约从公元前273年至前232年(前269年正式即位)。阿育王在其统治初期是一位暴君,屠戮政敌和异己,通过武力征服统一印度。约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时,目睹大量屠杀恶果,深感悔悟,接受佛教,奉行非暴力、大爱、求真、包容的理念,施行和平征服和统治。约前260年宣布佛教为国教,约前250年开始推动佛教向世界各地传播。阿育王统治时期印度空前繁荣强盛,他从恶到善的巨大人格变化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的施政理念和方式至今仍被世人颂扬和怀念。

 


1980年创立后第二年,Ashoka即在印度选择了第一位伙伴Gloria de Souza,资助和推动她的社会创新工作。在接下来三四年的时间,Ashoka谨慎缓慢地发展,确保机构的方向、框架和工作方式正确。从1985年才开始更大规模地发展,项目集中在拉美、非洲、亚洲和中欧,主要侧重支持社会创新家获得成功,从1988年到1990年,伙伴人数增长3倍。90年代公民社会开始觉醒和大发展,Ashoka根据这一领域的需要,推出了更多项目和计划,伙伴人数从1999年到2002年又增长3倍。在第三个十年中,2006年选择的伙伴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并将项目扩展到西欧、东亚和中东。

 


Ashoka是根据美国国内税收法501(c)(3)款成立的非营利组织。成立的初始资金来自创始人Bill Drayton个人出资5万美元。1990年运营运算为143万美元,2000年增长为875万美元,2005年达到1 747万美元,此后每年运营预算持续稳步增长,2009年达到4 104万美元,2010年有所下降,为3 514万美元。Ashoka成立30年来,64%的资金来自个人、企业家及其机构,25%来自基金会,12%来自公司。

 


Ashoka Fellow 举例

 


Ashoka的2700多名伙伴中佼佼者灿若繁星,以下几例或许对国内的实践有启发性。

 


(1)孟加拉的一位农村教师Ibrahim Sobhan,发现现有的教学方式有很大问题和后果,穷困家庭的孩子回家需要劳动,没有时间和地方做家庭作业,回到学校后因为没有做作业或者做错了自尊心受辱,所以辍学率高。他试验改变了教学方式,用更小的班,人数只是原来的一半;讲解的时间增加一倍;上个月学习好的同学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合作完成作业;不留作业。为了解决穷困家庭孩子的收入问题,让孩子参与一些项目,获得的收入一部分发给家庭,一部分留做上初中的费用。这些做法使入学率提高一半,辍学率减少一半,四年内被7000所学校采用。

 


(2)巴西的Rodrigo Baggio是一位电脑工程师,他注意到贫民窟的孩子没有机会学习电脑,在现代社会被边缘化。他要改变这种现状。他发现人们有动力,能组织起来,而且95%的费用都可以由本地的社区承担,他只需要提供计算机和项目开展的模式就行。他到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洲开发银行寻求帮助,获得他们的二手电脑,并说服巴西空军免费运送和存储这些电脑,说服巴西海关同意批准进口这些电脑,从而在贫民区大批量地开展电脑培训。他还到日本开展这种培训,其目的是证明这种模式可行,从而可以从这个计算机制造和使用大国获得二手电脑的供应。最终,已有超过100万人从中受益。

 


(3)Mary Gordon是加拿大多伦多的教师。她发现学生在同理心技能方面有不少欠缺,于是发明了一种创新的学习方法。她邀请一位家长带着不到一岁的孩子走进课堂,这个孩子衣服上写着“The Professor”,当然他/她还在牙牙学语的阶段。Mary Gordon让一、二年级的学生围坐在孩子周围,努力了解这位“小教授”在说什么,有什么感受。这是在练习同理心的沟通技能。每个月一次,八个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生们在家庭和学校中缺乏的能力。这种理念和方式已经传播运用到多个国家的2 000多所学校。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有30多年,独生子女们除了学习知识、技能和规则,在形成同理心、掌握团队协作、领导力和实现变革方面的能力又如何呢?

 


(4)在印度,工商界与公民团体合作形成新的价值链。印度非正式就业人口很多,比如市场卖菜卖肉的商贩,他们没有东西抵押,没有工资单,所以房地产商不敢为他们建设住宅。公民团体了解这个群体,但是又没有能力搞房地产。这是一个勤奋劳动并且有稳定收入的社会群体,但是得不到象其他社会阶层一样购买房产的机会。工商界和公民团体合作,工商界获得了商业机会,进入这个约2500万套住宅的市场,公民团体则提供了一直渴望提供的服务,从而形成全体共赢的局面。

 


Ashoka Fellow的选择标准和影响力

 


(1)新想法:对社会问题抱有极强的新想法。

 


(2)社会影响:这个新想法有潜力显著改变一个领域,在全国甚至更广的范围内发挥影响。

 


(3)创造性:目标设定和问题解决能力都有创造性。

 


(4)作为创业者的特点:不仅能看到变革和创新的机会,更全身心地长期投入,直至心中理想变为现实。这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条。

 


(5)伦理操守:社会创新者要带来重大结构性变革,需要让许多人改变他们惯常的做法。如果人们不信任他,想法再伟大再创新,也无法实施。

 


根据以上标准选择的Ashoka Fellow,有如下的成就也就并不奇怪。

 


1. 93%的伙伴十年后仍致力于追求最初的目标。

 


2. 83%的伙伴被所在的行业视为领导者。

 


3. 91%的伙伴的想法被其他人效仿。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关注社会创新运动。本文根据Ashoka网站资料编译整理而成。联系:ben.zong@yahoo.com)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