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诗外,有心柳成荫——成都野草文化生态项目经验分享
来源:2008年 秋季刊 No.39
作者:何磊
2008-11-27
0
1145
领域 乡村振兴


“功夫在诗外”

 


        用“功夫在诗外”形容成都野草在执行灾区生态厕所项目的感受再合适不过,几个生态厕所试点的落成,无疑让野草这个长期致力于推动城市社区环保进程、倡导公众参与的本土NGO进入了新的领域。

 

 


        一切源于5.12地震,当天摇地动那一瞬间大家在本能支配下从楼上飞奔而下时,我们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濒临死亡的滋味,以尊重个体生命价值而存在的野草人在地震面前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在最初的自我心理重建中醒来后,我们意识到应该参与地震救援。起初收集到的信息相当凌乱,各种救灾讯息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灾区布满了来自全球各 的NGO志愿者,身边的伙伴也按捺不住去一线救援的急迫心理。然而在本土生活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能盲动,得想法子有序有效进入。

 

 


        5月18日,野草伙伴召开“震后会思考”,依据野草之前的工作总结,分析优劣势,明确野草文化在5.12地震之后,首要工作为灾后重建的定位。由于野草前几年工作主要在城市社区,因此对农村缺乏了解,地震灾区的很多基础性数据都是从网上或别的组织了解得来,因而了解第一手资料数据成为当时工作的重点;其次的工作是结合台湾921震后总结的经验从各种混乱的信息当中寻找救灾工作的空白点,以便为灾后重建系统化、有序有效的展开工作做好铺垫。

 

 


        从台湾的震后总结经验得知,公众对灾区关注度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减少,这让伙伴们感觉到重 建应当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区域,又通过对前线各种信息的梳理,发现厕所问题往往被忽略。“大震后必有大疫”,5月的灾区天气变化无常,炎热和暴雨天气并存,地震之后灾区厕所大面积的毁坏,令得多年从事环保工作的我们十分担忧――厕所问题不解决将会导致疫情发生和水源污染。因此我们和伙 伴机构中华环保基金会商议引进生态厕所项目,顺利得到他们的首肯和资金支持,此后借助台湾建筑 师谢英俊技术团队的配合,结合野草本土资源协调 的优势,我们确定了生态厕所项目。

 

 


 

 

 


红旗村案例

 

 


        红旗村坐落于绵阳与德阳交界,地处偏远,是救灾的盲点村,在我们进入前,只有四川圣爱基金会一家机构介入救助,相比之下,村里得到救助物资时间晚,数量少,对外界介入有着强烈的期盼。

 

 


       结合野草过去的工作经验,协调引导当地领导参与是决定项目预期效果的有力保证,因此我们甫到项目地,就把促进与当地领导的合作当作工作重点。刚到红旗村的前几天,我们的工作基本都是听村里领导谈地震时各自的经历,在感同身受的氛围中与他们探讨怎样把厕所做好,经过充分交流之后 再讨论怎样为红旗村灾后重建寻找方法。在具体实施的部分,又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如选址组织村民参与,其后寻找技术工人、确定如何建设才符合当地民居风格、让村民了解生态厕所的基本理念和优点等工作也基本都是村里全力配合下完成的。

 

 


        与村支书的顺利沟通是项目进展顺利的重要因素,他在红旗村任职5年,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素有威信,此次救灾中也很受村民赞赏。村支书又是个很有想法的官员,灾前就一直希望把该村建设为环境友好型村庄。当项目组与村里干部沟通生态厕所在红旗村建设的必要性时,村支书当即表示愿意尝试,并尽可能的提供所需要的人力协调、组织宣传等支持,他还表示希望生态厕所的建设能令红旗村得到政府的重视,为未来重建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我们得到来自村里上下各方的支持。从项目选点开始,村里领导全程参与,村长为了带动大家积极性,和我们一起进行了

 

 


23天的施工。全村也总动员起来:设计、备料、组 织技工、劳动力、后期宣传……曾经遭受重创的村民们投入到紧张的重建项目中,暂时从地震恐惧中缓解过来,一度沉寂的村子多了些生活的气息。我们感觉这股在大灾之后凝聚起来的民心民气或许是整个村庄恢复重建希望的起点,成为他们重新生活的一个标志。

 

 


        本土化是生态厕所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选材上尽可能考虑节约成本,一般是废旧利用,再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民居风格,便于推广的同时避免给环境造成压力。在前期备料时,我们先联系对当地材料较为熟悉的村民,对材料价格进行摸底,并从中选择向导进行备料。选料过程中尽可能选择本地盛产的木料作为厕内地板、斑竹作为屋 顶、石子水泥地为厕外地板、压缩竹板作为墙体、废旧砖作为池底,再种植植物形成绿化带。整个备料过程比较顺利。

 

 


        生态厕所是公共卫生设施的一部分,项目组完成工作后就会离开,厕所的使用效果最终掌握在村民手里,因此让当地村民参与是整个运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方面野草志愿者的工作不可忽视,他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一对一沟通和对村里孩子的培训上,尽可能在和村民的交流中传播生态理念,让大家明白生态厕所的好处以及和传统厕所的 区别;志愿者们还设计活动,从孩子中选择厕所所长,鼓励引导他们参与宣传制作“如厕须知”。普及宣传工作也非常重要,在使用前期,村里把唯一的通讯工具――村里的高音喇叭用上,每天用普通话和红旗村方言两种版本对“如厕须知”做广播宣传。我们临走时,村里推举两名村民负责厕所的维护,至今仍在坚持。

 

 


 

 

 


经验分享

 

 


         野草以往的工作领域并非在农村,救灾也素不擅长,然而此次救灾却在并非所长的领域内取得了一些成绩,可谓独辟蹊径。然而得出这点成绩却不是轻而易举的,野草人付出了大量在“诗”外的工 夫,有心、有意为之,才得以令项目点柳树成荫、生机重现。

 

 


        过去的几个月里,野草分别在九寨沟、绵竹建立了一批生态厕所试点,从这些试点尤其是红旗村生态厕所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得出结论: 生态厕所虽小,却能承载乡土文化、公共卫生、公众参与、生态可持续等众多理念;生态厕所可谓乡村生态可持续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生态文化传播、农户受益、解决农村公共卫生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可持续性是不容质疑的。

 

 


        不过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成都野草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为了更好的规避问题,并分享参与重建的心得体会,我们总结出以下五点,供大家参考:

 

 


        首先,把根据自身情况和现实大环境的综合分析作为选项的基本要求,万事理性先行。在大灾面前尤须如此,一定要做长远考虑,在机构的定位及擅长区域与紧急事件之间做平衡,最终确定方向。

 

 


        其次,数据收集必须亲力亲为,设置调研选题,系统推进项目进程,不能急于求成。基础工作铺垫是决定项目成败的要素,所以掌握真实需求信息,根据准确信息整合项目资源,尽量规避关注率太高的项目和区域是保证项目实施价值的重要因素。

 

 


        第三,协调力决定项目的可持续运作和后期村民自身维护的效果。本地政府领导的配合力度足以决定项目实施的效果,说服引导当地政府带头行动是顺利实施项目的最好途径,建议尽量换位为他们主动思考村里灾后的发展问题。

 

 


        第四,至上而下的协调。通过上述三个基础工作,公众参与才有基础条件,此时需尽可能想办 法组织村民参与到整个项目中来。做多少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参与去实现理念传播和确 保后期使用效果。

 

 


        最后,在完成以上四点之后,需结合当地情况制定或修改项目细节。要更好的适应本地村民的生 活习惯,全力使项目本土化,尽量考虑废旧利用,有意识去培养当地项目所需的技术力量,形成本土骨干力量,以保证项目的持续性。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已加载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