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资讯 > 资讯详情
环保破难题:全国聚焦“泰州样本”


领域
环境保护
记者近日从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处获悉,在将于今年10月召开的中华环保民间组织2009可持续发展年会上,江苏泰州市姜堰将作为中国“乡村环保NGO”成功模式作经验介绍,并向全国推广。而泰州在治理环境污染工作中“纪委牵头,各方联动”的创新做法,也引起中纪委、环保部以及江苏省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在解决重大环境污染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等方面,创新思路,大胆突破,形成了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泰州样本”。
纪委“牵头”传递一种压力
“挂牌督办”是泰州市治理环境污染的一个创新举措。从2005年初起,泰州连续5年强力推进以“挂牌督办”为主要形式的环保专项行动。泰州市环保局局长顾国祥介绍说,5年来,全市共挂牌督办299个污染案例,整治2393家企业,关停1997家污染企业,投入治理资金7.93亿元。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性、行业性环境污染问题得以解决。
泰州推出的“挂牌督办”环保专项行动中,在全国首开纪委牵头督办“先河”。“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环保专项行动,不是越俎代庖,而是传递一种压力,促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形成专项行动的合力。”泰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国华告诉记者,“我在会上说,哪个干部给挂牌督办案例说情,这个干部就不太干净!结果,办了数百个案例没有谁来说情,件件整治到位。”泰州的经验给人启示:挂牌督办案件查事又查人,有利于高效铲除污染痼疾。
泰州某铝材厂超标排污,被挂牌督办后仍不重视。市纪委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提醒:“再不整治,就要查人!”30天内,“痼疾”便得到了解决。靖江一家被挂牌督办企业也是在被警告后,一个月内就投入200多万元治污,实现了烟尘达标排放。
泰州许多地方和企业在经历了“挂牌督办”的阵痛后,如今已陆续尝到了治理污染的“甜头”。兴化戴南镇被誉为“苏中第一镇”,但其境内500多家不锈钢酸洗企业排出的废水将9条河流染红。被列入“挂牌督办”案例后,戴南镇拆除了512家企业的酸洗生产线,投资3000万元建成两座日处理1万吨酸洗废水处理厂,投资1.2亿元建成占地400亩的酸洗加工中心……如今的戴南,已成为环保名镇。
“乡村环保NGO”表达诉求
昨天周日,记者来到泰州市姜堰华港镇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分会(乡村环保NGO)时,会员左伯仁正在对两位村民说“那是水蒸气,没有危害”。原来,半小时前,这两位村民向他反映某企业铁管子冒白气,他们怀疑可能排放有害气体,左伯仁迅疾赶去察看,发现铁管冒出的是水蒸气。村民听了他的解释后满意地走了。
环保矛盾在当地一度比较尖锐。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违法排污企业与环保部门玩“猫捉老鼠”游戏。面对这种情况,泰州环保部门巧用民间力量,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监督、沟通、劝阻。
姜堰市环保局局长陈中华介绍说,目前在泰州市姜堰的田间地头,活跃着300多位像左伯仁这样的“乡村环保NGO”。他们善于倾听农民心声,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环保动态信息,并通过与政府、环保部门及企业的沟通、对话,以合理、合法、有序的方式表达民间诉求,参与对企业、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督。乡村环保NGO已成为推进当地环境保护的生力军。
早在2007年初,泰州就尝试以“环保圆桌会议”形式,推动民间力量参与破解环保难题。姜堰兴泰镇举办过一场“拉丝行业”圆桌对话会,企业和村民代表就废水和烟尘整治面对面质辩协商,结果“出人意料”地达成共识。正是这次成功的圆桌对话给大家一个启发:应该将圆桌对话形式制度化,让民间环保力量发挥更大作用。
2008年6月14日,姜堰市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协会成立。截至目前,分会已发展到16个,会员人数300多人,其中有离休老干部、村民代表、青年志愿者、教师等。他们以温和的、认熟人的方式参与环境信访处理,成功化解矛盾,对这种温和的环保诉求,企业主比较认可。
华港分会一家就有会员48名。该镇李家庄村一养猪户的猪粪气味让邻居受不了。会员找村委会商量划定畜禽养殖小区,并说服养猪户每天清运猪粪,有效化解邻里矛盾。兴泰镇不锈钢酸洗行业规模小而散,兴泰分会集思广益提出建议,兴泰镇政府采纳了,短期内就将原先50家减至2家。目前全镇的河水水质和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观,群众环境信访投诉越来越少。
“第三方运营”杜绝排污漏洞
记者昨天在泰兴中丹集团看到,一台美国产哈希COD在线测定仪正在运行,3个多月来,这台测定仪在线率保持在98%以上,实时监控数据准确率达100%。而以前这两个数据低得多,污水排放漏洞也就大。
为遏制企业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现象,泰兴市从2006年起在全市工业企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但在实际运行中,这些“千里眼”却常常运行不稳定,监测数据不准确,甚至“失明”。分析原因,主要是安装了此设施与企业“利益相抵触”,同时这种设施技术含量高,需要专业人员来维护和管理。再则,污染源监控系统由环保执法部门负责安装,并以此作为执法依据,对企业缺乏说服力。
今年5月中旬,泰兴环保部门大胆借鉴国外先进城市经验,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第三方”———异地一家具有国家级资质的公司,担负泰兴境内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此举强化了对企业排污设施的实时监控,减少了设施运行、维护成本;更摆脱了地方环保执法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尴尬。
据介绍,“第三方”安排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天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进行巡检。“第三方监控”费用从污染防治基金中支出。开启企业排污监控设备的“钥匙”掌握在监控的运营公司手中,企业与当地环保部门都无法更改排污数据,确保了排污数据的真实性。这为环境管理、排污收费及环保执法提供了合法、有效依据。
泰兴市环保局稽查中队队长郭建说,泰兴市环保部门每天通过监控网络调取“第三方”监控数据,对于数据不正常和未传输数据的设备记录在案,作为衡量“第三方”运营质量的依据。同时负责自动监控设施的校验、比对等工作,对监控系统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进行审核、把关。“一旦发现‘第三方’有违规行为,地方环保部门可直接建议国家环保部门,对其处罚直至取消其经营资质。” 据悉,“第三方”工作只对颁发运营资质的国家环保部负责,与当地环保部门则形成相互监督关系。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