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资讯 > 资讯详情
“第三只眼睛”看中英项目


领域
乡村振兴
英国救助儿童会 (Save the Children)
云南少数民族儿童教育项目
赵中华
我认为中英项目非常成功,理由如下:(1)参与程度非常高。我见到甘肃省、州、县官员、学校老师和家长,他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些道理;(2)项目对人们观念改变很大。我在云南也经常和政府打交道,从和甘肃地方政府官员的交谈,发现他们的观念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参与的理念深入人心,家长和老师的自信心有很大提高;(3)国际、国家层面及本土层面的技术结合得非常好。项目既有许多CEC的国际专家参与,也有本土专家包括县一级的协调员,还有老师校长,他们都非常自信;(4)项目推广或者观念传播非常成功。把整个文献、报告、教材及网页音像资料录像片及时到位地传播到不同地方。这次研讨会开得很成功。此外,在和政府的合作方面,中英项目首先利用政府力量,但我感觉也不是被政府全部控制,还是能够把民主参与的思想自下而上地加以贯彻。英国救助儿童会也是如此,可以借鉴到项目的经验。
在地方政府开展项目的动力方面,资金可能是一个因素,但我想他们还是掌握了非常好的工作方法。有些国际项目尽管也有大量资金,未必那么吸引政府让其感到兴趣。他们非常尊重政府,和政府关系处理得很成功,我们一直在动脑筋想这个问题。英国救助儿童会作为非政府机构,吸引政府的难度更大,但如果方法得当也会取得成功。
从NGO的角度来看,项目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还可以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对参与式教学而言,(我看到的学校里)学生(在课堂上)尽管分组,但没有讨论。
但在总体上,这对一个国际项目来说已经很成功了。
国际计划(Plan)(陕西)
Luc Pauwels
就我参观的那所学校的情况来看,社区参与方面似有不足。我在参观学校的时候只有校长和官员,没有安排家长谈对项目的看法,有村民在校外,但似乎有些胆怯,不敢走近来。 看到的学校,虽然课桌的摆放已经不再是成行,变为围成小组,但老师还是站在台前,学生没有什么参与,教学上似乎变化不大。我问了老师问题,老师需要想(半天)才回答,当然,这只是一个很短的蜻蜓点水式的访问。项目已经五年了,这方面还是很弱,很难改变。从我在中国教育领域从事非政府组织的经验来看,如果要村民参与,至少要倾听他们,给他们充分的资讯。社区参与并不只是表现在村民来参加会议,而是他们意识到学校有什么信息,怎样能和学校发生联系,并做出反馈。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推动)社区的参与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在我们自己的项目中,也有同样的问题。
我们的项目召开会议的时候,村民和家长也来参加,但他们只对学生的成绩和表现的话题感兴趣。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表现,他们并不在意。当然,不能指望项目刚一开始就能够一蹴而就。对外来者来说,很难去告诉社区内部的人他们应该接受新观念,应该如何去做。尽管存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差异,但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去提高当地协调员的能力。政府官员在推动项目,特别是推动学校方面作用很大,但这只是开始。关键是学校内部必须发生变化。校长一方面要顺应政府的意愿,同时还应该对政府提供决策的资讯和意见,通过和老师及社区的沟通,把学校的问题和社区的事务联系起来,并形成报告。
记者手记:社区参与在中国是非常薄弱的一个领域,需要长期进行能力建设,也需要相应的体制环境。四个项目县将近700所学校,在社区参与方面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客观现实。来自英国救助儿童会和国际计划的两位代表在实地参观考察后得出的感受差异正反映出这种不平衡的现象。这两个组织正分别在不同地区开展与基础教育有关的项目。尽管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他们的代表只能管中窥豹,却以其洞见为我们观察、了解中英项目提供了一个视角。在社区参与方面,除继续通过现有的模式加强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和互动外,中英项目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潜力。郑新蓉教授说,学校是社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应支持社区的生活,比如可以举办家长学校、村民文化学校甚至可以介入地方病的简单防治、艾滋病知识预防普及、公共卫生保健等社区发展领域。村卫生员可以兼任学校老师从事公共卫生教育,具有本土知识的老师可以通过学校搞当地养殖业的推广等等。也许,这些契合农村社区实际的设想,将引导项目进一步做出有益的探索。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