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高®中的二十四节气”系列课程由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协作者)策划,在打工子弟学校开展,面向三至六年级学生,通过“认知-体验-创造-拓展”四阶模式,结合乐高拼搭、节气知识讲解、团队协作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规律、物候特征与文化内涵。课程以春季六节气为起点,历经夏、秋、冬三季,形成完整的四季探索,累计服务学生超120人次,通过乐高创意拼搭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在课程开展中,乐高拼搭作品均围绕节气主题,学生通过角色分工(领航员、智多星、能量家、守护者),经历拼搭迭代,从初阶的节气元素还原,到高阶的动态场景构建,最终呈现出兼具知识性与创意性的节气场景。本文精选了该系列课程开展中产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乐高拼搭作品,与大家分享。
系列一:春生——万物萌动的自然诗篇
1.作品名称:《雨水・农民伯伯的小屋》
节气解读:雨水节气标志着降雨增多,大地回暖,正是农耕的起点。
作品亮点:用蓝色透明积木模拟雨滴从屋檐落下,绿色积木拼搭的农田里,农民伯伯弯腰劳作,田间点缀着嫩绿色的幼苗,展现“好雨知时节”的生机。
2.作品名称:《惊蛰・万物复苏》
节气解读:惊蛰时节,春雷始鸣,蛰伏的动物苏醒,万物焕发生机。
作品亮点:惊蛰,此时万物复苏,小猫、小鸭都出来玩耍了,孩子们在快乐的滑梯上嬉戏,农民伯伯们开着小车聚集在一起,开始准备农耕。用浅绿色积木拼搭的旗帜在风中飘动,增添了春日的轻盈感。
系列二:夏长——蓬勃热烈的生命画卷
1.作品名称:《小暑・“上蒸下煮”》
节气解读:小暑至,高温湿热,动植物进入生长旺季,人们寻荫避暑。
作品亮点:深绿色积木搭建的茂密树荫下,奶牛群低头饮水,牛尾轻摆驱赶蚊虫;农民用搭建简易凉棚,在搬西瓜(红色积木),体现了“暑热难挡,绿荫送凉”的场景。
2.作品名称:《大暑・避暑城堡》
节气解读: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人们借助自然元素降温,享受夏日乐趣。
作品亮点:用混色积木搭建的“城堡”内,蓝色积木构成的瀑布挂在外面,水流循环设计充满巧思;城堡顶部的太阳能板与旁边的储水罐,展现出科技与传统避暑智慧的融合;人物在城堡内纳凉、嬉戏,凸显“人工巧构清凉境”的创意。
系列三:秋收——丰饶沉淀的时序赞歌
1.作品名称:《立秋・收水稻的农民伯伯》
节气解读:立秋预示着丰收的开始,农作物成熟。
作品亮点:大面积浅蓝色积木模拟水田,其间点缀着金黄色“水稻”,农民伯伯弯腰收割;利用小鸟积木拼出归雁,体现“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的节气特征。
2.作品名称:《霜降・冰柿》
节气解读:霜降时节,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霜,柿子成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作品亮点:用蓝色积木围绕红黄色“柿子”拼出冰霜效果,“冰晶”与柿子形成对比;上面残留着几片绿色落叶。
系列四:冬藏——静谧蓄势的岁末圆舞曲
1.作品名称:《小雪・打雪仗》
节气解读:小雪节气,初雪飘落,天地渐白,人们开始为寒冬做准备。
作品亮点:白色积木堆叠的屋顶点缀着“积雪”;户外人物用黑色人物积木突出冬装色彩,他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动态十足。
2.作品名称:《大寒・回老家》
节气解读:大寒是冬之尾声,年节将至,游子归乡,全家团圆。
作品亮点:用红色积木拼搭的“汽车”行驶在回老家的路上,车窗内的人物抱着行李望向窗外的路杠,脸上洋溢着归乡的期待;而回到家的屋内暖黄色灯光(透明黄色积木)透出,圆桌旁的家人围坐(人物手拉手),桌上“饺子”(白色半圆积木)与“汤圆”(粉色圆积木)象征。
社会工作者反思
作为负责本次系列活动的社会工作者,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系列课程之外,我们需要聚焦反思的内容,我们看到积木颗粒是一个载体,让儿童学会与环境链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而借助社会工作专业手法,让这份意义得以升华,让服务流动儿童的实践手法积累了更多经验。
1.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角色分工,如领航员统筹、智多星创意、能量家协调、守护者保护等由不同伙伴在参与中所扮演的角色,鼓励学生在拼搭中学会倾听与分工。在夏季的课程中,小组通过“接力式拼搭”的手法,鼓励每人负责场景一部分,以提升效率,并在最后鼓励学生组合完成一幅作品,再优化作品细节,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创造与思维能力
课程开展中,学生搭建的作品从春季对节气符号的简单还原,如用积木拼贴雨滴,到冬季对节气情感的抽象表达,如用红色积木传递团圆氛围,学生的创造力从“具象模仿”进阶至“抽象叙事”,内容表达更加丰富而深刻。而在课程中设置的“三轮引导机制”,即“初阶拼搭-知识学习-创意升华“,更是引导学生一步步打开思路、丰富创意,从而持续完善作品。
3.文化感知与实践能力
通过“节气知识引出乐高场景,进而进行生活延伸”的路径,学生不仅记住了节气名称,更理解其与饮食、农耕、民俗的关联。在课程开展中,社会工作者鼓励学生一起分享“雨水节气喝春粥”“冬至包饺子”等习俗,并在拼搭中融入相关元素,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二十四节气是时间的刻度,乐高是创造的载体。在二十四节气课程中,学生用积木颗粒搭建出自然的韵律,用协作与创意赋予传统节气新的生命力。
从春耕的嫩芽到冬雪的归人,每一幅作品都是成长的注脚——在这里,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手可触摸的场景;团队协作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积木缝隙间的默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