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1+1 | 领悟专业价值观,解锁助人自助密码——记溢彩星光社会工作实务学习小组(三)
作者:协作者
2025-04-07
506

2025年3月21日下午,公益1+1之溢彩星光社会工作实务系列学习小组第三节在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右内西街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来自溢彩星光项目的13家公益组织的22名伙伴参与了此次小组。本次小组继续由协作者学堂公益导师、高级社会工作师李涛老师带领。

image.png

李涛老师带领学员进行经验学习

如果人生只剩下24小时,你会做什么?

小组开始,李涛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人生只剩下24小时,你会做什么?伴随着轻音乐,学员们闭着眼睛思考着自己的答案。北京市通州区精尚社会工作事务所的韩育宁用“四道人生”分享了她的安排,跟亲朋好友道歉、道谢、道爱、道别。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韩明光分享了家族祖训让她们的家庭成员一直互助友爱,她希望能把这份家族价值观交给她的孩子。95后的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刘桂楠说我要立即出发去特种兵式旅游,去没去过的地方看看……“这些选择的背后其实就是你们的价值观,你的选择背后意味着什么是你最看重的。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价值导向的专业,她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大家都知道‘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做到助人自助?”李涛老师结合提问分享了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信念:“一是尊重,社会工作者坚定的相信人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人的尊严和是与生俱来的。第二个信念是独特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命经验、人格特征和潜质,生命经验使我们成为自己。第三个是相信人是会改变的,坚信人是有能动性的,有能力去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image.png

图片社会组织伙伴在认真听讲中

面对价值冲突社会工作者应该怎么做?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理解和应用社会工作价值观,李涛老师让大家分组开展了经典的“沉船游戏”——一艘船上有十个不同身份的人,船马上要沉了,有一个救生艇只能坐六个人,谁应该上船呢?现场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讨论。第一小组在讨论中选择了一个明确的价值观方向,即考虑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未来的生命价值体现作为筛选标准。第二小组则考虑了两个主要原则:现实性和希望,尽管他们权衡了每个人的社会贡献和潜力,但在决策时依然感到矛盾,认为决定生命的价值不是外人可以轻易做出的,他们不得不选择那些可能对社会有更大贡献或潜力的人上船。第三小组在决定谁应上船的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权决定他人的生死,每个生命都应受到尊重。他们考虑了多种角度,但最终选择不做出选择,而是提议由一位代表根据个人价值观来决定,尽管这个提议也没有被执行。

image.png

图片小组成员刘云鹏分享他们的选择

“其实我们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小社会,尽管我们大家都是公益同行,价值观已经高度相近了,但现实中依然有很多的分歧,这些分歧其实就是价值冲突——面对并存却又相互矛盾的价值观时,应当如何选择?”李涛老师不断深入提问,并由此进一步介绍了价值冲突的类型,并用了一个真实的案例让组员更好地理解陷入两难困境的价值冲突状况,总结了面对价值冲突时应该采用的应对步骤:确认冲突的存在、标明核心问题、寻找相关事实、分析可能的出路、衡量价值轻重、做出抉择,承担代价。

image.png

图片小组成员在讨论中

如何把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转变为实践原则?

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也有个人自身的价值观,那么如何确保在提供专业服务的时候,我们的判断不受个人好恶的影响?——核心是社会工作者需要秉持伦理原则行事。但如何确保“非批判、保密、个别化、接纳、案主自决”等实践原则在服务中践行并不容易。小组中,李涛老师对以上几个原则一一进行了解释,并重点通过“保密原则”的案例分析,协助组员进一步理解及转化。北京同福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王锡龙在总结环节分享:“因为之前我不太清楚保密的例外原则,今天经过李涛老师分享,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李涛老师表示:“任何一个原则都有例外的情况。保密原则的例外之一是要防止案主或者第三方遭到严重的、即将发生的伤害,即伤害行为是可预见的,伤害行为是即将发生的,而且社会工作者必须能够识别出谁是潜在的受害者,要懂得多个伦理原则发生冲突时社会工作者应该选择哪一项冲突进行工作。”

环节最后,李涛老师向大家分享了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基本共识,服务对象为本,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坚持专业权威性,运用专业知识,开展专业实践,促进专业发展等等。他表示:“按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回到沉船游戏,社会工作者任何时候都要优先保护弱者的利益。”

image.png

图片小组成员积极地进行分享

作业分享:从事社会工作的动力与挑战

回到上节课的作业,李涛老师请学员们分享从事社会工作的动力和阻力,以及所在机构在专业建设方面的优势和挑战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韩亚歆从个人及机构的角度,分享了社会工作者普遍遇到的挑战。目前很多机构开展的服务都是围绕项目书在进行,实际上服务对象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仅依照项目书开展工作,限制了社会工作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拓展。对机构而言,影响在行业的深耕,特别是在帮扶困境群体时,需要社会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精进专业能力,但现有的短期的项目化的购买模式可能不利于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能力,影响机构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在地项目按年推进,若产出超预期获持续支持的可能性就更大,社会工作者在完成项目既定目标基础上进行拓展,实现个人专业成长,如从个案服务衍生出小组服务,挖掘社区共性问题,促进个人与机构共同成长。韩老师认为个人成长机构才能成长,机构成长会带动个人成长。她希望从专业、人文关怀、精神等多学科多维度给予社会工作者督导和支持,助力社会工作者长远发展。

image.png

图片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韩亚歆

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刘桂楠分享了从事社会工作的动力。一开始学校培养及老师认可是其从事社会工作的启蒙。疫情期间,在家乡参与社区联动工作时,她协助一名自我评价较低的志愿者从怀疑自己到因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沟通技巧解决问题而坚持下来,让她体会到了“生命影响生命”的价值,最终决定来到北京加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如今机构伙伴的支持,也助力她在行业扎根。

image.png

图片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刘桂楠

结合学员作业,李涛老师提炼总结出从事社会工作的多方面情况:

动力主要来自价值观驱动、专业成长需求、团队支持及个人情感联结;阻力包括资源限制、社会认知低、工作压力大、家庭与职业冲突。机构专业建设优势为专业团队、资源整合能力、经验积累与创新实践;不足是人才流失、理论与实践脱节、标准化缺失、技术滞后。

对此,李涛老师提出:增强资源可持续性,探索多元化筹资、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名单;提升社会认知,开展公众宣传、与媒体合作报道;优化人才管理,完善晋升通道、推行“导师制”;推动本土化与创新,总结本土服务模板、试点“社会工作者+互联网”项目;加强专业支持,定期组织理论与实践结合培训、建立标准化服务手册,助力社会工作机构保留优势,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专业发展等建议。

image.png

图片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中心赵云惠

image.png

雄安新区民联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中心倪子微

image.png

图片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中心祝丽杰

image.png

图片北京市太阳花听力言语康复中心罗丽平

image.png

图片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曹霏

image.png

图片北京爱力重症肌无力关爱中心杨俊娟

image.png

图片雄安新区民联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中心董珍惠

活动最后,来自不同机构的小组成员积极分享了各自的学习感悟与收获。北京市通州区精尚社会工作事务所的韩豫宁提到,法律行业对职业操守要求极高,一旦违反便终身禁入,而社会工作伦理与之类似,需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解,将其从最初的“破布”编织成“黄金甲”,以此更好地服务职业、保护自身。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韩明光表示,日常一线社会工作者接触的环境与课堂所讲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就像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但一线社会工作者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武装自己,为专业争取更好环境。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韩亚歆反思在沉船游戏讨论中,本应服务弱势群体,却抛弃了最需要帮助的人,深感成长与自我救赎并存。同时,她认识到伦理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指引,面对具体案例需反复锤炼自己,遵循职业操守,用伦理这把“钥匙”打开一个个问题之“锁”。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曹霏分享了与第三方评估沟通时坚持保密原则的经历,虽有冲突,但坚持专业原则大多能换来尊重。雄安新区民联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中心的董珍惠回顾大学所学相关课程,意识到作为社会工作从业者,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颇具挑战,且不同社会工作者对待同一问题态度和方法各异,需进一步消化、达成价值观共识。雄安新区民联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中心的倪子微表示,课程中关于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原则的内容丰富,虽需慢慢消化,但已为今后工作指明新方向。北京市太阳花听力言语康复中心的罗丽平认为,通过游戏和案例,深刻体会到社会工作者要切实为服务对象考虑利益最大化,同时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服务。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中心的赵云惠表示,自己虽并非社会工作者,但通过课程学习,思考如何将所学与慈善服务中的老人工作关联起来,从互动中学习到不同领域的经验,对工作有很大启示。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中心的祝丽杰认为,专业伦理为实务工作提供方法,面对困境和分歧,依据专业伦理价值观重新梳理,便能找到解决措施。北京爱力重症肌无力罕见病关爱中心的杨俊娟感谢李老师在课程中运用留白手法,给予大家更多想象、交流空间,促使课后主动翻阅书本进一步学习。北京枫采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蒋红彬强调伦理规则对职业的重要性,遵循规则行事能让服务标准化,社会工作如同医生一样,是高尚的职业,肩负着“挽救生命”的使命。

image.png

图片第三次小组合影

为深化机构间的交流互鉴,促进社会工作行业协同发展,每次小组会走到不同的机构,进行实地参观交流学习。本次小组学习活动场地和会务事宜得到了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睦友)的大力支持。成立于2009年9月,睦友是北京市首批成立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秉持“睦邻友好,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以专业服务为立根之本,致力于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服务。目前,睦友服务板块涵盖老年服务、社区发展、社会救助及医务社会工作等领域。在老年服务中,通过认证服务及金融健康持续项目关注老人身心健康;在社区,运营活动中心,发展老人志愿者,覆盖失独家庭等群体;在社区发展方面,培育社会组织,推动协商议事,整合资源解决难题,并运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慈善工作站。医务社会工作领域因医院内部岗位设置调整合作模式,但仍注重专业服务。在老年服务理念上,睦友遵循积极老龄化方式,调动老人自身能力与经验,提供资源链接等支持,构建老人互助支持网络。其持续开展的认知症服务颇具特色,从2010年左右开始,与北医六院合作,在养老机构开展认知干预,后拓展至认知筛查、照顾者支持、社区宣传倡导等,通过多种方式助力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还在社区活动中融入认知训练体验。自成立以来,睦友收获诸多荣誉,包括民政部、北京市颁发的各类奖项,还获评2019年度中国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2024“北京榜样·最美民政人”十大人物(集体)等;获央视、北京新闻等媒体报道,收到服务对象感谢信,并与高校合作出版案例集作为教材,形成稳定且多元的服务体系。未来期望在溢彩星光项目能够听到大家更多专业的分享。

image.png

图片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吴云卿向溢彩星光伙伴介绍睦友

协作者学堂是协作者在2020年发起成立的一个扎根社区的社会工作教育项目,为有志于投身公益而缺乏学习资源与机会的打工青年提供社会工作赋能。经过三年多的试验,协作者学堂目前已开发了16门课程,正逐步开放给社会组织,包括面向社会组织实务工作者开展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培养计划,面向社会组织管理骨干开展社会工作领导力培养计划,以协助社会组织建立可持续的专业服务体系。

让爱长长久久,感谢每一位“协作者之友”,一路同行,协作者期待更多人加入“协作者之友”月捐计划,成为协作者的支持者和建设者,成为助人自助的典范。

image.png

image.png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
NGO发声热度榜
榜单说明
我要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