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订单式”非遗文化活动 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牛街街道图书馆
2025-03-04
234


“和合牛街”非遗剪纸培训班第四期


2月28日 在牛街街道图书馆开课


这是牛街街道图书馆 “订单式”文化活动之一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满足地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社区居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微信图片_20250304120229.jpg

微信图片_20250304120259.jpg



非遗剪纸活动邀请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邓晓荣为大家授课。“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多重社会价值。2006年,剪纸艺术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邓晓荣向居民们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讲解技艺技法等内容,激发了大家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微信图片_20250304120311.jpg



“下剪刀有技巧,剪尖要尖、要快、要细。”大家全神贯注听讲,细心认真练习。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着自己的剪纸作品,享受着剪纸带来的乐趣。她们从纸张的折叠、图案的描绘到剪刀的运用,每一步都细致认真,最终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剪纸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大家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成就感。



微信图片_20250304120320.jpg



“大家的进步非常大,大部分居民刚开始都是零基础,几节课后开始问我比较复杂的剪法了,看到他们的进步我也很快乐。”居民们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在动手实践中也感受到了剪纸文化的独特魅力。“我平时也喜欢剪纸,在这里可以和老师、和大家一起交流。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课堂上没剪完,就带着‘作业’回家,在家完成作业后,也自己画图来练习学到的剪纸技艺,你看,这个是我自己画的图剪出来的。”牛街东里社区居民展示着自己的剪纸作品,慢慢地,作品攒满了一个厚厚的“作品集”。



微信图片_20250304120344.jpg

微信图片_20250304120413.jpg



“我们非遗剪纸课程总共有10期,每期30人,有时候周六日的课程,大家也带孩子过来一起学习。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以及文化讲座。牛街街道图书馆推行‘订单式’服务,按需定制文化‘菜单’,课程都是听取居民的意见,将居民们感兴趣的文化活动带到牛街街道图书馆,更好地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非遗传承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牛街街道图书馆管理员刘铮介绍,为了让不能来现场的居民也感受非遗文化,在每次上课时,刘铮都会开直播,创新形式,利用新媒介,将非遗文化传播得更广。未来,牛街图书馆将继续致力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通过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牛街居民了解并传承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倡导新风尚、传播正能量,为“和合牛街”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
NGO发声热度榜
榜单说明
我要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