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者团建 | 这是一场跨越21年,充满温情与陪伴的交流
作者:协作者
2024-10-29
685

10月20日,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简称北京协作者)办公的小院里,迎来了一位相识21年的老朋友——张东梅老师。张东梅老师是协作者第一位捐赠人、协作者学堂公益导师、原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在此次开展的北京协作者月度团队能力建设活动中,张东梅老师再次来到北京协作者和大家一起回顾了与协作者跨越21年,长情陪伴的历程,并与社会工作者分享工作、生活经验,共话公益。

2003年,张东梅老师因为看到21世纪经济报报道的关于协作者如何在非典中帮助农民工的故事而深受感动,于是主动联系协作者想要提供捐赠,在逐步接触中觉得协作者的能力和才华非常信得过,于是将协作者推介给高盛,开启了协作者与高盛持续长达十多年的公益合作。

image.png

进入到小院,协作者创始人、北京协作者中心主任李涛与北京协作者常务主任、社会工作督导李真热情地向张东梅老师介绍协作者小院的变化和每一位社会工作者。当出纳李明宇介绍自己与协作者的故事时,重点提到协作者于2006年启动的“社区探访快车——边缘流动人口社区教育服务与流动探访快车服务项目”。

张东梅老师说:“记得那时候,你们背着很多行李去开展活动,去坐公交车到服务的社区,来回要五个多小时。”李涛主任说:“现在也是这样,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流动人口生活的区域也越来越远,服务的点比较多,只靠一辆探访快车也是不够的,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来回一趟基本要用一天的时间。”

image.png

在正式交流之前,北京协作者播放了与张东梅老师携手21年的短片,回顾了彼此相伴携手公益的历程。在分享时,张东梅老师结合具体案例分享外部形式、企业特点、捐赠人思维等内容与大家分别进行了交流分享。

在分享中,张东梅老师指出,基于与高盛开展的十几年的服务,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在与企业交流时,最好是有企业内的人可以引荐,也要让企业中的员工成为志愿者,能够实实在在接触到协作者和我们的员工、服务对象。协作者的员工很多都是年轻人,大家有创意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不断地去尝试、探索,不一定都成功,但你不去试,你怎么知道是否会成功。协作者在我个人的成长方面起的是积极的、鼓励的作用,所以我要感谢在座的每一个人。

张东梅老师还特别关心协作者所服务儿童成长,她和大家一起分享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她说:“每个孩子各不相同,不要看人家孩子是怎么做的,可能人家孩子那种方式适合,但你的孩子就可能不适合,要根据你这个孩子的性格去选择教育方式。要因人而异,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需要花心思去引导,不要说因为我是你父母,所以我就知道你应该怎么做,而是要告诉孩子我是怎么走过来的,激发这个孩子能够发自内心地想做好才行”。

image.png

交流互动环节,张东梅老师结合社会工作者前期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分享。她不仅分享了成功的经验,也谈及自身在奋斗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如何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社会工作者们结合本身工作和服务群体的需求,向张东梅老师提出自己在工作中的困惑和思考,并得到张东梅老师真诚、实用的建议。

交流活动之前,北京协作者流动书桌助学计划第一批受到资助的流动儿童代表张玉通过视频分享对了张东梅老师的祝福:“东梅老师好,我是玉玉,我现在已经参加工作了。小时候,和您一起在家里的炕头儿上吃过饭。爸爸跟我说,非常感谢您当年在家里面困难的时候给予的支持和帮助,非常感谢老师,也期待老师有机会可以再次去到家里面做客。祝老师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在本次交流活动中,张东梅老师也带着参与过协作者服务的朋友杨阳老师和在高盛的同事于圣智老师一起来交流。在分享中,于圣智老师也围绕生活与工作的关系、面临的社会形势、如何扩大资源链接等方面与社会工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她以其对社会形势的洞察为协作者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思考,并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大家对外部形势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于圣智老师指出,在做公益事业方面,我们是有优势的,要看如何将我们希望做的事情和企业的诉求能够再契合一些,跟他们谈的时候,要知道他们也是在寻找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够起促进的机构。你们是可以把资源和资金都全方位运作得很好的组织,即使用有限的资金,我们也可以用我们的专业方法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让受助群体得到更好的帮助, 二通过价值感扩大影响力,以开放的心态推动公益事业的前进。

在总结时,李涛主任指出:“今天受益良多。在以往,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用专业方法,用资源方的钱去解决困境人群的问题,总觉得你有资源给我们,我们就高质量地去开展专业服务就行,其实我们很少考虑在当下的时代,资源方的困难和需求是什么,要如何帮他们去解决。我们其实可以成为一个通道,把彼此的资源结合好,用我们的专业的方法让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一个是让困境人群得到更好的帮助,第二是通过这些服务给资源方带来价值感和影响力,这是通过商业手段无法达到或是要付出数倍的资金才能达到的。”

李真老师在总结时指出:“三位老师的分享让我有两点特别重要的启发,一个是在当下AI时代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个是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可以看到可以切入的点在哪里。原来思考更多的是目前企业都已经面临了这么多的困难和挑战了,我们如何再和企业去谈公益?今天的交流让我豁然开朗,认识到,其实我们和企业和资源方是一起在面临困难,我们的专业与服务成效、影响力是在帮助他们在度过危机,找到可行动的方面。我们是一个共同体,是需要一起去面对的。”

在渐入深秋的这个周日,五地协作者社会工作者与张东梅老师的这次交流,不仅回顾了与公益组织协作者相知相伴走过 21 年的风雨历程,也通过她和朋友们多元的视角为协作者的社会工作者们带来了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为协作者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虽未经常见面,但张东梅老师对协作者的关注和支持一直都在,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不断发展壮大,张东梅老师见证了协作者在公益道路上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如张东梅老师所说,这些共同走过的日子,是“相互支持、互相陪伴”,感谢有长期伙伴的相遇相知。

协作者感恩每一位捐赠人和服务对象,邀请大家常回家看看。(点击点击加入“协作者之友”和我们一起,让改变持续发生)

张东梅老师与协作者相伴21年

2003年,打工子弟小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几度想放弃,这位农民工的女儿想起在工地上卖苦力的父亲就想哭。张东梅,一位在国外从底层打工拼搏起来的跨国公司的高管,通过协作者知道了千里之外的小玲的故事。2003年9月,张东梅寄出了第一笔学费。如今,大学期间曾在协作者实习,并为农民工朋友提供咨询志愿服务的小玲已成为一名律师。

2006年,为了让更多的“张东梅”与“小玲”可以牵手,协作者正式建立流动儿童助学计划。如今,助学计划已从单纯的帮助适龄流动儿童完成义务教育,拓展为面向整个打工群体文化建设的流动儿童助学计划系列活动。18年来,协作者流动书桌助学计划已为2875人次的困境儿童提供资助,并持续开展各类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现在,这些孩子已长大,成为爱的传递者。图片

2006年8月6日,张东梅老师参加协作者“公益之心——志愿精神纳凉分享会”。

2007年,张东梅老师对接高盛支持协作者申请到“社区探访快车——边缘流动人口社区教育服务与流动探访快车服务项目”。该项目于2008年推广到南京协作者,并荣获由世界银行、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项目最高额资助,被世界银行誉为“中国最具创新性的100个扶贫项目”之一,并荣获民政部“首届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image.png

2007年6月15日,张东梅老师参加高盛菜农生活体验活动,准备饭菜、沟通交 流摘 西 红 柿、在菜农家里体验生活,我们在菜农张告军大哥家的炕头上分享生活,共话公益。自2006年开始,高盛高华携手协作者,组织员工持续开展CTW项目,为包括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社区孤寡老人等开展促进社区互助,不同群体互相融合的公益服务,用爱陪伴流动儿童畅想童年梦想,分享生命故事,开展健康体检、趣味运动会、艺术活动、社区交流等活动,还陪伴困境儿童走游览参观天安门、人们大会堂、公园、海洋馆、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场地,点亮一批又一批流动儿童的梦想。 图片

2018年5月28日,张东梅老师和李群梅老师来访,参观协作者承接运营的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

2023年2月28日,协作者迎来了她20周岁的生日,张东梅老师在线分享“我与协作者的故事。

2024年9月8日,张东梅老师寄语协作者学堂开学典礼。

image.png

延伸阅读:

协作者20年 | 我们的故事

协作者20年 | 张东梅:这是相互支持互相陪伴的20年

协作者学堂| 公益的本质不仅是帮助别人,也要使社会向善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
NGO发声热度榜
榜单说明
我要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