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4月22日地球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了环保NGO蓝皮书。这一发布引起人们重视的除了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了2768家民间环保组织以外,还有用当下时髦的话说更吸引人们眼球的是:76.1%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有4成的全职人员不领薪酬,超过一半的全职人员没有任何福利保障。
看到这个消息后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得到了不同的答复。占多数的人认为,难怪今春黄尘猖獗,国家对民间环境保护如此之不重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看来还是一句口号。
在我的调查中,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从这个数字看更应该呼吁:“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第三次分配’方式。”在国外,民间组织的经费很多是来源于社会捐赠。今天,有75%的美国人向慈善事业捐献,2002年,美国的民间捐赠占美国GDP的2.1%,人均约400多美元。而中国2002年人均捐赠仅为0.92元人民币,占GDP的万分之一。
是什么造成了中美之间在公益捐赠方面的巨大差距呢?一般人都将之归结到税收上。在美国个人向公益事业捐赠可以扣免个人所得税,扣免的比例最多可达当年应纳税收入的50%。不过也有人认为,在我国,税收并非是影响人们捐赠热情的全部原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捐赠后的"黑洞"影响了人们捐赠的积极性。
美国规定,公益性组织的财产,只能用于符合该组织宗旨的公益目的,不能用于其他的目的。高度透明的运作机制,以及政府监督、自我监督、法律监督等系统的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可以确保捐赠用于公益事业。美国非常著名的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都是富豪用个人名义创办的私人基金会。而中国由于不存在遗产税,所以很多富豪就愿意积累财富,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富人、富裕阶层回报社会的途径很多,而慈善事业可以说是富人、富裕阶层回报社会的广阔平台”。
其实我自己看到以“逾7成环保NGO无固定经费来源”为题的这篇报道后,除了希望我们国家对待环境保护和公益事业的态度及做法有待改进以外,也还有一份欣喜。那就是志愿精神在中国的成长。在那么多干着没有固定经费的民间环保人士中,固定有的是什么,是志愿精神。
这些年来,在荒山上种树、保护野生动物、回收再生能源、鼓励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等领域中无不活跃着志愿者矫健的身影。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1996年成立,十年来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数超过5万;资助了近200名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靠捐赠和义卖图书,已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并流”中的怒江沿江小学建立了30个阅览室。一伙热爱背包旅游的人提倡出行时多背一公斤。这一公斤是什么?是文具和书,是要带给贫困地区的孩子。
随着志愿者们全心投入到这一参与性的公益活动中,每一个志愿者也不断更新着对自己基本智力和能力的信念,体会着公民参与的好处,这好处中还包括了这些服务带来的个人满足。就是这些信念和满足,鼓励着众多无固定经费来源的环保民间组织里的志愿者们,坚定地为保护地球的安康和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辛勤地工作着。
在我自己加入到这一行列的十年中,从自身和周围的人中我看到,这一事业可以不断地增强我们的创造力,激活我们的社区,培养个人责任感,激励社会基层的生活,并提醒大家为这个世界的美好,而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志愿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
志愿者通常携手共事,以扩大力所能及的范围和增强工作效果。美国的一位政府官员曾声称“美国社会几乎所有的重大突破都植根于志愿事业。曾获普利策奖的历史学家默尔·科蒂说:志愿主动性有助塑造美国国民性格。
应该说,我们国家的志愿精神和美国还有着相当的距离。在美国,13岁以上人口中的一半,每周平均志愿服务4个小时;公园、博物馆80%的工作人员是志愿者;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一年志愿服务的时间有多少,我们问过自己吗?
志愿事业的活力源自良好的土壤。良好的土壤,包括制度、规则、公民自豪感、同情心、慈善传统和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愿以及对齐心改进我们的生活这一伟大的共同任务无法抑制的责任。2002年在美国,无偿劳动对经济的贡献高达1600亿美元。有人说那是因为美国人有钱。不过也有人统计过,在美国,较低收入的捐款者往往比较富有者更为慷慨。欧洲人也有钱,但每三个德国公民、每五个英国公民中,才有一个人从事义工劳动,这个数字远远低于美国。在我们为怒江小学阅览室义卖捐赠的项目中,解囊的大多也都是工薪阶层。
有一个白人女孩出生在美国一个富裕到她一辈子不工作也能衣食无忧的家庭里。她的学习一般,因为她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去做志愿工作了。她暑期打工赚到的钱不是攒学费,而是捐给了拉丁美洲两个穷苦的孩子上学。结果她以1300多分的SAT成绩被哈佛录取(2005年满分为1600分)。在美国,每做20个小时义工可以算1个学分,而且学校还给学生介绍做义工的机会。表面上看以做义工来挣学分似乎有点功利,其实不然。它清楚地表明了美国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
目前在美国,志愿者组织起来,为所能想到的人类所需的各方面服务,也愿意对几乎所有的公共事务公开表明立场。如改进垃圾收集、揭露漫天要价、推行平等权力、抗议战争;组织起来对待妇女权益、资源管理与保护、拉美裔文化与权益、老年人口、环境、土著美国人、实验戏剧、国际沟通、邻里权力、消费者权益等等诸多问题。志愿者的利益和影响覆盖了从社区到臭氧层以至宇宙空间的各方各面基金会和商业公司固然重要。
哈佛和耶鲁这样的美国名牌大学,如今在选择学生时有一条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们录取的是将要贡献社会,贡献世界的人。从这个角度思考,目前逾7成的环保NGO无固定经费来源,4成多的全职人员不领薪酬,不仅是另类思考,更是对一个国家社会性格的拷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