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资讯 > 资讯详情
终结自带桌椅 中国数百亿填教育鸿沟


领域
教育公平

破旧阴冷的教室、大通铺宿舍、冷硬的米饭、自带板凳上课的学生……在中西部一些贫困农村,类似场景依然常见。这些期望以知识改变命运的学童,与“爸爸去那儿”影视剧中的城市孩子相比,简直是生活在两个世界。
为改善薄弱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14年,中国政府将新增数百亿元投资,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童不用再自带桌椅板凳上学,在安全的教室内学习,吃上标准的营养午餐,在标准的操场上活动锻炼,更重要的是确保有足够、合格的老师。
2月13日上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如此介绍。他还透露,2013年,中央财政已投资200亿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2014年,中央财政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补上农村教育“短板”,投入“要比200亿多得多”。
他没有透露2014年中央此次新增投资的额度。据财新记者了解,具体的投入数字已大体确定,预计在数百亿元,2014年3月“两会”将公之于众。刘利民说,自3月起,教育部将组织督导各地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凡是桌椅板凳没有配齐的学校,“一定要问责”。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财政投入不断加大。2012年,中国财政性教育投资已达GDP的4.28%。2013年底,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署印发《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决心补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短板”。
据刘利民介绍,上述文件确定贫困地区包括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投资范围包括了1100个县。在这1100个县中,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占到40%,义务教育学生数占到全国的33%。
据财新记者了解,此次投资计划,既有中央财政新增的资金,也整合了原有的投资项目。今天的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透露说,首先“要盘活存量”,整合现有“薄弱学校改造、校安工程、初中建设工程等项目”,“由中央和地方分项目、共同分担”。
就硬件投资而言,主要目标是用三到五年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合格的课桌椅,保障学生活动锻炼的空间和条件,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和条件,厕所要有足够厕位等。
就师资队伍而言,将通过特岗教师计划等,逐步补充农村教师;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培训资源向基层教师倾斜;保证农村教师职称晋升比例应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等。此外,对贫困地区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建设周转宿舍等,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
2010年,中国就决定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而此次新增投资相当于投资的“升级版”。据刘利民介绍,2010年至今,中央财政在校舍改造方面投入了399亿,仪器设备投入了219亿。再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贫困中小学的软硬件已有所改观。
举例而言,2012年,中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生均住宿面积,小学增至3.1平方米,初中达到4.2平方米,但依然未能达到国家标准的4.5平方米和5.5平方米。同时,2011年下半年启动的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计划,目前已覆盖669个贫困县的3000万中小学生。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