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浪潮中,有色金属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5年,众多有色金属的价格水涨船高,并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波浪潮。其中,锂、钴、稀土等资源不仅仅是新能源电池和储能等能源技术的关键原料,也是未来产业链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矿产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高度关注,ESG(环境、社会与治理)评价逐渐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准。从拉美锂矿到非洲钴矿,再到东南亚稀土项目,环境保护、社区关系和治理透明度已成为跨国矿业投资中必须回应的核心风险性议题,因此掌握更多国际话语体系并了解如何应对相关风险变得至关重要。
在国际矿业投资与开发过程中,既有项目层面的评估工具,也有企业层面的披露框架。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ESIA)通常被视为最基本的前置合规要求。它不仅覆盖矿山从勘探、开发到关闭的全过程,还强调了“避免-减缓-修复-补偿”的风险管理路径,要求企业在保护生态的同时积极回应社区关切。而在企业层面,全球报告倡议(GRI)与国际可持续性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则提供了系统化的信息披露框架:前者强调全面性,要求企业向社会、员工、社区和投资人等各方公开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影响;后者则聚焦资本市场,强调ESG因素如何影响财务表现和投资决策。
与此同时,在项目的融资和供应链环节,国际金融公司(IFC)提出的《绩效标准》则成为跨国金融机构和多边开发银行普遍采用的投资门槛。这一框架包括八项标准,从环境风险管理、污染防治到劳工权益和社区安全,都提出了明确的合规要求,为矿企获得国际融资提供了保障。在供应链层面,OECD的《负责任矿产供应链尽责管理指南》则聚焦于锂、钴、稀土等关键金属的可追溯与风险评估,推动企业建立系统的尽责管理机制,避免卷入“冲突矿产”争议。总体而言,这些框架共同构成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矿业ESG评价基准。
在矿业和有色金属产业链中,除了通用的ESG框架,不同机构还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披露评价标准。其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ICMM)和负责任采矿保证倡议(IRMA),它们共同推进了行业在环境、社会治与治理方面的高标准发展。ICMM《采矿原则》是面向矿业的行业标准,致力于加强采矿和金属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采矿和金属行业制定ESG相关准则提供了良好参考依据,同时其也具有更强的操作性。ICMM提出了10项原则,涵盖环境管理、职业安全、社区关系和治理透明度,要求成员企业将ESG管理纳入日常运营,并定期接受独立验证。此外,IRMA提供了一个更为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框架,将可持续发展、道德性开采、原住民权利和社区参与的原则纳入采矿公司的运营结构中。其评价指标极为细致,被认为是矿业领域最严格的ESG审核体系之一。两者在矿业ESG实践中形成互补,一方面提供了原则性方向,另一方面也为项目层面提供了可验证的操作标准。
图:负责任采矿保证倡议工作流程图;来源:IRMA
对于不同种类的有色金属,存在ESG合规上主要挑战和关键侧重点的差异性,大体如下:
Ø 钴:社会风险相对最为突出,尤其在是刚果等地的小规模采矿中,童工和劳工权益问题频繁出现。因此国际上对钴供应链的尽责管理要求非常严格(如OECD指南、IRMA认证等)。
Ø 铝:该有色金属冶炼环节能耗和碳排放很高,仅次于钢铁,是典型的高能耗行业。所以国际合规重点在于使用清洁能源(如水电)、提升能效,以及推动再生铝循环利用。
Ø 铜/镍:生产过程中碳排和水资源压力显著,尤其在干旱地区的矿山,ESG评价往往要求企业强化减排和水资源管理。
总结来说,不同有色金属的ESG风险确实各有侧重:钴重在社会责任,铝重在碳与能耗,铜/镍则兼顾碳和水资源压力。因此在实践中,国际标准(GRI、ISSB、ICMM)会有通用部分,但在合规审查与尽责管理时会针对不同金属特点设定差异化重点。
在矿业ESG实践中,ICMM的《采矿原则》不仅提供了方向性框架,也在大部分矿山中得到了具体应用。智力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旗下的El Teniente铜矿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地下铜矿,El Teniente不仅是智利经济的重要支柱,也为全球电气化、可再生能源和科技行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铜原材料,而该项目更是积极地将ICMM的理念和标准融入运营中的方方面面。
在环境保护方面,El Teniente推行了多项减排与循环利用措施。例如,矿区运营电动巴士和自动列车,每年可以减少约3000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采用热解技术回收废旧轮胎与金属部件,用于矿区再利用。更重要的是,该矿引入再制造研磨球的循环供应链,预计可在其生命周期内减少约40000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8500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此外,矿区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生态绿化带和仙人掌苗圃,用于尾矿库复垦与景观改善。这不仅增强了土地的稳定性,也体现了企业在社区层面的责任。同时,企业通过就业和供应链合作,强化了与当地社区的互信关系。Codelco每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并附带ESG数据手册,采用GRI和ICMM标准进行披露,确保信息透明度和可比性。该报告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Scope 1与Scope 2排放减少70%,并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这些承诺和行动展示了企业在治理与战略层面对ESG的高度重视。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矿业企业在有色金属开发中面临的ESG要求日益严格。无论是ESIA、GRI与ISSB提供的普遍框架,还是IFC与OECD的投融资与供应链硬性门槛,抑或ICMM与IRMA在矿业领域的专门化实践,均共同塑造了行业的高标准发展趋势。而通过Codelco El Teniente等案例可以看出,这些原则并非仅仅停留于倡议层面,而是能够转化为具体的环保、循环利用、社区合作和透明治理举措。这些经验足以说明,国际ESG框架正日益成为矿业企业赢得社会信任和资本支持的重要条件。加速与国际话语体系的对接,可以有助于矿业企业在所在国和国际社会赢得更多关键的社会许可,保障矿业海外投资行稳致远。
(作者系Diinsider研究员、Diinsider联合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