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8日,第60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瑞士日内瓦开幕。作为具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的北京市光明慈善基金会,携各方代表并联合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人道救援专委会、北京益行公益信息交流服务中心,参与多场边会与互动对话。代表团成员与各方参会者深入交流,分享了中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了解与认知。
图为代表团成员左起: 窦文国、谭红、薛葵阳、李林、张虎、张菊芳
本次代表团由基金会理事长李林女士率领,代表成员涵盖慈善、农业、影视、公益评估、国际金融及特殊群体关怀等多个领域。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60届会议上,理事长李林分享了"星星工程"在孤独症青年发展权保护的实践;代表张虎展示了“中医阳气农业”改善孤独症的创新实践;代表谭红强调了文化在人权传播与落地中的作用;副会长薛葵阳介绍了"天人合一"理念下的文化权守护及特殊群体关怀行动。会议期间,代表团成员还参加了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和全球人权组织联合主办的关于中国人权状况的边会。除此之外,基金会还向大会提交了四篇书面发言,全面呈现中国民间公益在人权、文化权、健康权、以及发展权等领域的成果与愿景。
孤独症青年发展权保护的中国经验
在青年与人权双年度小组讨论会上,光明慈善基金会李林理事长以《点亮“星”途:从“星星工程”看中国孤独症青年发展权保护路径》为题发表演讲。她介绍了中国社会组织通过“能力提升-社会融合-就业支持”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孤独症青年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的创新实践。以基金会“星星工程”为例,该项目联合多方力量,为孤独症青年提供音乐治疗、非遗体验等课程,并帮助部分学员实现经济自立。李林强调,孤独症青年的发展权保护需要全球共识与行动,中国社会组织愿与各国分享经验,共同构建包容世界。
“天人合一”智慧下的文化权守护与特殊群体关怀
在经济、社会、文化互动对话会上,光明慈善基金会副会长国际部总干事薛葵阳女士发表题为《从家庭出发:“天人合一”智慧下的文化权守护与特殊群体关怀》的专题发言。她详细介绍了基金会基于“天人合一”教育经验构建的“认知-实践-传承-帮扶”体系,包括智慧家庭工作坊、社区领航师计划、特殊群体支持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帮助家庭重拾传统文化智慧,还为孤独症家庭提供了中医与脑科学结合的亲子课程,促进社会融合。薛葵阳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家庭在文化传承中的基础作用,共同构建包容性文化生态。
文化赋能人权,推动理念传播与落地
在“促进和保护所有人权”一般性辩论中,知名影视制片人、基金会代表谭红发表题为《以文化为纽带,推动人权理念传播与落地》的演讲,引发国际社会对文化与人权协同发展的广泛关注。她强调,人权保障需兼顾公民政治权利与经济文化权利的协同发展,而文化作为“软性载体”,能够跨越国界传递人权价值。通过影视、文学和艺术,各国的人权实践得以交流互鉴,既尊重多样性,又丰富了人权内涵。谭红还呼吁利用数字平台扩大人权理念的传播效能,以优质文化内容结合新媒体技术,让人权理念更易引发共鸣。
中医赋能农业,守护特殊群体健康权
在农民权益互动对话会上,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常务理事张虎先生以《中国中医理论赋能农业生态村守护孤独症群体健康权》为题发表专题发言。他介绍了基金会将中医阴阳平衡理念深度融入生态农事管理,创立“中医阳气农业”新理论体系的创新实践。通过这一模式,培育出具有强健抗逆性的农作物与健康禽畜,为孤独症群体提供了优质生态食材。孤独症群体在生态村中,身体机能与情绪状态得到显著改善,这一“环境疗愈+阳气食疗”的创新模式,为孤独症群体提供了非药物干预的健康解决方案,契合《世界人权宣言》中关于健康权的精神。
除现场发言外,基金会还成功提交了四篇书面发言,向国际社会生动展示了中国民间公益组织在文化权、人权增进、国际救援及全球发展权实现等方面的卓越实践与美好愿景。这些发言包括《中医“天人合一”理念与文化权的守护》《民间力量助力全球发展权实现》《中国中医理论赋能农业生态村,护航孤独症群体健康权》以及《民间公益力量在人权增进与国际救援中的实践与愿景》,全面展示了基金会在多个领域的积极贡献。
以人为本,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此次参会,不仅是基金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展现中国慈善组织在国际人权舞台上积极作用与贡献的宝贵机会。北京市光明慈善基金会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宗旨,致力于通过慈善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未来,基金会将继续携手国内外伙伴,共同推动人权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我们期待北京市光明慈善基金会代表团在第60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供稿:北京市光明慈善基金会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