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公益节丨“海豹博士”庄鸿飞,海上“萌”主的守护者
来源:SEE基金会
作者:SEE基金会
2025-09-09
1057
领域 环境保护


微信图片_20250909093324 图1.png



长岛海域的礁石上,斑海豹慵懒躺着晒太阳,而庄鸿飞和团队在风浪中默默守护这些“海上大熊猫”。




在山东长岛海域,若你乘船经过一些偏远的岛礁,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幕:几只身上长着不规则斑点的海豹,正慵懒地躺在礁石上晒太阳。它们时而蠕动圆润的身体,时而警觉地抬头张望——这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斑海豹。




而在这些可爱生物的背后,是一群科研保护工作者长年的默默守护。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博士后、副研究员庄鸿飞就是其中一员。




一起沉浸式体验海豹博士的日常吧!



01 从陆地到海洋,他与“海上大熊猫”结缘




庄鸿飞与斑海豹的缘分始于一场“巧合”。



博士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他,原本主要研究陆地自然保护地的规划设计,研究对象是大熊猫。回到家乡青岛,他加入了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海洋保护地研究团队。




“结果特别巧,遇到了被称为‘海上大熊猫’的斑海豹。”庄鸿飞在采访中说道。相比大熊猫这类备受关注的旗舰物种,斑海豹虽然同样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需求,但当时的研究投入和社会关注要少得多。




在长岛调查时亲眼见到那些憨态可掬的斑海豹后,庄鸿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就是它了!”从此,他开始了与这种海洋珍稀动物相伴的研究生涯。




02 萌物背后,斑海豹生存现状堪忧



斑海豹是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体长1.5-2米左右,与成人身高差不多,体重约100公斤。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身上分布着不规则的斑点,这些斑点在幼体时并不明显,随着成长逐渐显现。




斑海豹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的沿岸海域,包括中国的渤海、黄海区域。它们喜欢栖息在浅海区域,以鱼类和头足类为食,通常单独或小群体活动。




然而,这种可爱生物的生存正面临严重威胁。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斑海豹的种群数量有一个急剧减少的过程。”庄鸿飞解释道。上世纪50年代,渤海湾曾有约8000头斑海豹,而现在仅存约2000头。




数量锐减的原因有多方面:建国初期的猎捕行为(因斑海豹的皮毛、海豹油和经济价值高)、栖息地破坏、食物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斑海豹在繁殖时需要依靠冰川,而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减少以及航道破冰行为,都直接影响它们的繁殖栖息地。




03 海上“点灯”,寻找斑海豹的隐秘栖息地



2024年,SEE基金会联合科研团队以及当地社会组织,在长岛、辽东湾海域开展了斑海豹保护行动。其中,“长岛国家公园候选区斑海豹活动岛礁调研”项目由庄鸿飞负责。




传统的科研监测方法成本高且效率有限。“不管我们每月调查还是按季度调查,海上的调查成本都是非常高的。”庄鸿飞说,“其实我们都不如当地老百姓出海见到海豹的机会多。”




基于这一认识,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岛礁调查”方法——通过出海监测和社区调查,定位斑海豹栖息地。




团队走访了长岛的各个岛屿,与当地渔民、村民、守岛人交流,向他们了解斑海豹的目击情况。“我们通过这次岛礁调查,跟当地的渔民、村民、守岛人包括船长交流,向他们问斑海豹的这些情况,确实发现了之前我们没有注意过,或者说我们忽视掉的斑海豹重要的保护区域。”




调查结果令人惊喜:除了已知的“海豹礁”外,团队在长岛的南隍城岛、北隍城岛、大钦岛、砣矶岛、高山岛、猴矶岛、车由岛、大竹山岛和小竹山岛等都发现了斑海豹活动的痕迹。




庄鸿飞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描述这项工作:“对于长岛斑海豹的保护来说,之前好像只有一个岛上亮了一盏灯。其实长岛有很多其他的灯,通过我们这次调查也被点亮了。”




04  保护斑海豹,也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




斑海豹保护的意义远不止于保护单一物种。斑海豹的保护对整个生态系统有很强的“伞护效应”




“伞护效应”是指通过对旗舰物种的保护,间接保护了其他物种和整个生态系统。斑海豹作为黄渤海的伞物种,保护它们就意味着保护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庄鸿飞团队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斑海豹岛礁栖息地分布,还为长岛国家公园候选区的选划设计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这些科研成果已经被编制成斑海豹活动岛礁调研报告,为国家公园差别化保护策略提供了依据。




05 科研与科普并重,搭建学界与公众的桥梁




庄鸿飞不仅致力于科学研究,还积极通过科普讲座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向公众传播。




他坦言:“我们做科普讲座,不管小孩子还是成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我感觉最得益于的并不是我们研究做得多好,而是斑海豹本身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旗舰物种。




06 普通人如何参与斑海豹保护?




对于普通人如何参与斑海豹保护,庄鸿飞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是通过SEE基金会参与到斑海豹保护项目中;



二是在3月中到5月之间去长岛观赏斑海豹,这段时间斑海豹会到那里休息,用望远镜就能看到它们趴在礁石上的样子;



三是参观“长岛海洋保护科普小站”,那里有斑海豹的标本和科普介绍;



四是遵守观察规范,保持至少50米距离,不穿鲜艳衣服,不抹香气过重的化妆品,避免打扰斑海豹。




“斑海豹敏感而胆小,人类过多干扰会让它们逐渐抛弃原来的栖息地。”庄鸿飞强调道。




庄鸿飞办公室里,斑海豹玩偶和照片随处可见。每次出海调查,他和团队成员都会兴奋不已——即使只是找到斑海豹的粪便,也足以让他们高兴半天。




“让斑海豹能一直快乐摸鱼,也让更多人认识这群‘海上萌主’,这班上的,那才叫有意思!”庄鸿飞笑着说道。在他手中,更多的礁石保护地被一一点亮,斑海豹的未来也因此更加光明。





来源:SEE基金会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