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一年一度的【简报论坛】在北京日坛宾馆如约拉开帷幕!自2017年以来,简报论坛已成功举办七届。历届论坛旨在通过多元化、多视角的交流平台,促进INGO与本土NGO在新形势下的合作与共进。
2024年,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紧迫的背景下,时逢COP29落幕之际,北京益行公益信息交流服务中心/中国发展简报遂将【简报论坛2024】的主题确定为“直面挑战 抓住机遇” 公益组织如何参与气候行动。本次论坛由福特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提供资助,并特邀北京境外非政府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环境资助者网络五家机构作为支持单位。
论坛现场
论坛汇聚了国内外公益组织、学术团体、企业代表等130多名公益伙伴,共同探讨公益组织在气候行动中的新角色与合作前景。议程包括嘉宾致辞、主题分享、圆桌论坛等多个环节,旨在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交流互动,推动中国社会组织在气候领域中的深度参与,促进国际NGO与国内组织共同应对气候挑战。
在开幕式上,福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项目官员李艾和北京益行公益信息交流服务中心理事长张耿瑞分别发表了致辞,表达了对论坛的支持与期待。
福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项目官员李艾
李艾首先介绍了福特基金会的历史,并特别强调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管理是福特基金会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希望与中国公益伙伴合作,协助社会组织走出去参与国际倡导平台,目前在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正在开展一些工作,同时也面临诸多不确定与挑战,希望未来能与各位伙伴共同参与气候行动。
北京益行公益信息交流服务中心理事长张耿瑞
张耿瑞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他阐述了选择气候变化作为本次论坛主题的三个原因:一是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紧迫性极强的议题,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行动;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吸引更多非环境类的NGO关注气候议题。二是气候变化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促进国内外NGO的交流互动,经验分享、相互借鉴。三是社会组织在气候议题中的贡献;无论在气候谈判、气候传播、伙伴网络、生态建设、人才培养还是气候适应等领域,中国社会组织都做了很多尝试。本次论坛邀请了部分领先机构代表,期待NGO伙伴在思想碰撞、资源共享中,更好地识别挑战,抓住机遇,从而推动全领域NGO采取气候行动。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滕飞教授
在主题分享环节,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滕飞教授为论坛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气候视角。从COP29的会前背景,到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资金问题,以及COP29的成果与评估。他强调了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和全球性,以及国际合作在解决这一问题中的关键作用。对于气候治理未来的展望,他认为我们需要关注全球盘点问题和国家自主贡献(NDC)的更新;探讨如何实现资金和减排目标之间的正向反馈,以及公正转型和生物经济问题。
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执行主任杨培丹
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执行主任杨培丹、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项目总监卢之遥等嘉宾,分别就UNFCCC进程NGO观察员机构的现状,中国社会组织参与COP29回顾与COP30展望;以及民间气候行动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的调研结果等话题,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视角和层面,多元呈现了社会组织参与气候行动的发展现状。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项目总监卢之遥
圆桌论坛一嘉宾现场讨论(左起:卢之遥、王瑞、叶菲、荆卉、陈琳、张瑞英、张伯驹)
三个圆桌论坛环节更是干货满满。圆桌论坛一围绕“气候同行”——多元支持公益组织参与气候行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来自儿童投资基金会传播和战略合作经理叶菲 、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项目高级主任荆卉、 全球赠与基金会(美国)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及亚洲项目顾问王瑞、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伯驹、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环境资助者网络执行主任张瑞英等机构代表,分别发表了各自对于气候行动中的资源共享、融合共建、相互支持、彼此成就的价值与意义。
圆桌论坛二现场嘉宾(左起:钟丽锦、余冲、王利民、吴昊亮 、余惠玲、束俊松)
圆桌论坛三现场嘉宾(左起:汪燕辉、张烨霞、刘铭 、刘熙、李涛、申顶芳、韩旭)
在论坛下半场,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香奕发表了主题分享,探讨了气候变化领域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她强调,中国社会组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