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协作者”(Facilitators)创始人
北京协作者中心主任
高级社会工作师
首批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李涛
“协作者”(Facilitators)创始人
北京协作者中心主任
高级社会工作师
首批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当前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各个领域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我曾经说过,越是艰难的时刻,越需要加强社会福利投入,加强公益慈善的力量,这一点在历史上被多次证明过。当下的社会组织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资助,尤其是扎根在社区服务特殊困难人群的组织,但目前无论是来自政府的购买,企业的赞助还是基金会的资助,都在萎缩。在此背景下,公益1+1之溢彩星光项目(简称:溢彩星光)尤其彰显它的意义:它让大家看到一种责任、希望和力量。
资助需要钱,更需要责任
目前,全国能够面向社会服务机构招募资助的公益项目屈指可数,溢彩星光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持续地、开放地资助社会服务机构。我在两年前公益1+1的启动会上说过,社会组织之所以分为基金会、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是因为三类组织的功能优势不同,社会分工不同。这些功能必须互补推动,才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公益生态链条。在良性发展的公益生态中,基金会定位为资源供给者,筹措配置资源;社会服务机构定位为服务供给者,为社区提供专业的服务。遗憾的是,我们目前并没有形成良性的公益生态,资助型基金会占比不到1%,而发达国家是96%。
【协作者视线 | 公益生态的困境——“公益1+1”资助行动的实践研究报告(一)】
那么,为什么溢彩星光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持续资助呢?
首先是责任。我们和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设计该项目时,做了科学细致的分析,北京 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 465.1 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 20.18%。但到2022 年末,北京市养老机构 58 家,年末在院人数 41644 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占 0.89%,也就是说全市 99%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老年人的需求包括身体照料的需要、精神慰藉的需要和社会支持的需要,要回应如此庞大而多元的老年人居家照顾的需要,必须构建宏大而专业的社区为老服务队伍。然而,我们现在社会组织数量严重不足,平均每万人6家,与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60家差了10倍,面向社区的服务机构就更少。对此,我们和泰康溢彩基金会认为,我们有责任回应这个问题。泰康溢彩基金会并不是一个资金体量很大的基金会,但此举证明这是一个高度负责任的基金会。所以说,资助需要钱,更需要责任。
让困难老人看到希望,也让公益事业看到希望
公益的本质不是免费,而是有效地识别出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难以覆盖的困难群众,让他们得的基本的保障,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公益1+1的资助原则是“一个前提,两明确,两不限,两鼓励”,其中两个明确为“明确服务方向,明确服务对象”,我们在二期资助的时候专门强调了服务对象必须为在经济、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陷入困境的特殊困难老人。数据显示,社区居家老人中有三成存在生活自理困难,这些困难老人的社区照顾与服务需求突出,但因为身体机能限制或心理精神障碍等原因限制,主动寻求支持的能力很弱,容易被忽视。为困难人群服务,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和精力,且更不容易被看见,因为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溢彩星光二期资助的10家社会服务机构为北京和雄安新区的52个社区的高龄老人、重症肌无力老人、心智障碍老人及其照护者、囤积症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独居老人、残疾老人、回迁社区特殊困难老人等服务对象输送了专业服务,这些服务不仅让身处困境的老人和家属看到了希望,也让公益事业看到了希望。
公益组织有力量,老年人才能获得有力量的服务
尽管社会服务机构是服务困境老人的重要力量,但是因为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其自身也面临资源短缺、人才流失等难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结合溢彩星光两期项目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导致社会服务机构面临的困境:
一是资源限制;尤其是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难以支撑需要长时间服务、陪伴支持才能带来改变的问题和需求;
二是能力限制;大部分社会服务机构为了基本生存而疲于应对各类与使命定位无关的事务,难以获得足够的专业支持和经验沉淀,导致服务难以深入,难以切实回应困境老人需求,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其资源限制;
三是传播限制;没有资金或专门人力开展项目服务的宣传传播,导致大量具有特色成效的服务项目和经验难以推广;
四是协作限制;社区为老服务资源需要整合,公益组织之间、公益组织与政府、社区之间需要协同,但协同需要成本和途径,这是单个公益组织难以完成的。
对此,溢彩星光坚持资助+赋能的策略,系统而持续地培育支持为老服务公益组织,推动公益组织与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合作,因为只有这些扎根基层的公益组织有力量了,社区的老年人才能获得有力量的服务。对于溢彩星光三期资助行动,我们将在前两期基础上联合溢彩星光一期和二期的伙伴,打造“社区为老服务社会组织行动网络”,建立起信息可共享、服务可转介、资源可联动的合作机制,让草根组织更有力量,公益事业更有希望,老年人得到更好的保障。
最后,我呼吁大家携起手来,为建立政府提供政策指导、基金会提供资源支持、支持性组织提供专业支持、社会服务机构专注于服务行动的资助模式,携手构建资源共享、伙伴共生、价值共创的公益新生态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