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 | 助推乡村振兴中的浙江慈善力量
来源:新善君
作者:新善君
2024-07-11
401
领域 乡村振兴



导读



在擘画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如何汇聚社会各界的温暖力量,特别是激活公益慈善的潜能,使之成为推动农村繁荣发展的强劲引擎?



浙江,这个走在时代前列的省份,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答案。浙江的公益慈善力量如同一股暖流,从赋能教育到改善民生,从促进文明到共筑宜居,为乡村注入能量和活力。



本文是基于日前由浙江公益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出具的一份《浙江公益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分析与研究报告》为蓝本,编辑提炼,以期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为其他地区提供一个观察慈善事业如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的窗口。




f446f324ebfba2f0ad5e550709eba2c4.jpg



浙江的公益慈善力量有多大?



报告显示,据统计,浙江有1856家正式注册的慈善组织活跃在各个层面,它们之中既有引领方向的社会团体,也有深耕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还有专注于资源聚合的基金会,特别是社区发展基金会的增长,显示了慈善力量向基层下沉的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全省社会组织数已达 71795 家,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县域社会组织数量已悄然超越城市,这些组织将关注点聚焦于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相关领域,带动城市的社会资源向乡村流动,助力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报告还显示,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公益慈善力量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领域。2020 年度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统计范围的慈善组织投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捐赠资金3.76亿元,2021年度投向乡村振兴公益慈善资金合计3.98亿元,2022年度投入合计4.90亿元。据浙江省乡村振兴局的不完全统计,2021年,各社会组织聚焦山区重点领域、重点群体,落实帮扶项目254个,开展慈善帮扶386次,促成投资超310亿元。



浙江的公益慈善组织如同一张生命力旺盛的网络,正茁壮成长并紧密织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近年来,这张网络不仅规模日益扩大,结构也更加科学合理,从高层级的基金会到接地气的基层慈善小组,各类组织协同发力,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支持系统。这张网络是慈善力量能在乡村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




公益慈善力量通过什么路径去助力乡村?



浙江的慈善力量如何参与乡村振兴?报告指出了实践中摸索出的六条主要路径。这六大路径,如同六色笔触,绘就了乡村焕新的多彩画卷,每一条路径都饱含亮点与成效,见证了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蓬勃活力。



导入资源,增强乡村振兴动能。如敦和慈善基金会与金融机构合作,精准帮扶农村青年创业,累计提供贷款逾3900万元。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以慈善信托形式,累计资助超4640万元,推动乡村振兴新尝试。滨江集团在乡村探索实施“淳安县胡家坪村公益改造项目”,这是省内目前单一项目投入资金最大以公益属性为标志的乡村振兴公益改造项目。




发现价值,助力乡村产业兴旺。诸如新湖慈善基金会通过特色农业项目“中华蜂养殖、金丝皇菊种植”等,深挖乡村自然与文化宝藏,通过“一乡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余杭青山乡村志愿者服务中心通过生态项目,吸引投资,促进乡村转型,年均访客增长超万人,生动展示了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吸引了人才回流,激活了乡村经济,成为生态价值转换的范例。



链接市场,提升乡村竞争能力。上城区慈善总会的“开化清水鱼公益”项目,借助媒体力量提升农产品知名度,拓宽市场渠道。雅莹公益基金会与企业合作,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山货出山,让慈善与商业有效结合。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深入挖掘高山老茶树稀缺资源优势,帮助茶农打造优质红茶品牌,促进传统产业提升。通过市场桥梁走的路径,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路,更树立了乡村品牌的市场地位,让乡村产品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512fe61c9032645a3904a600d861e645.jpg


甘肃武山县干扎九年制学校安装了智慧黑板。“数智教室”项目由锦江公益发起。




培强根基,充实乡村发展续航能量。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浙江公益慈善力量不遗余力发力之地。如嘉行慈善基金会的“乡村教育振兴综合实践区”与锦江公益基金会的“数智教室”项目,通过资金与资源的双重注入,不仅改善了硬件设施,更提升了软件实力,为乡村教育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为孩子们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改造环境,共建乡村宜居家园。从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实施的“善居工程”,到正泰公益基金会实施的“光暖万家”,这些项目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仅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更让村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温馨与尊严。乡村不再是落后与闭塞的代名词,而是美丽与和谐的象征。



聚焦民生,守护乡村“共富同行”。  无论是针对儿童健康的“小鹿灯”项目,还是关注老年人福祉的“圣奥老年之家”,公益慈善始终将目光投向乡村中最需要帮助的群体,确保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无人掉队,共同迈进共富的大门。



公益慈善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资源的链接者,也是产业的推动者,更是文化与生态的守护者,以及民生福祉的保障者。这六大路径的实践,不仅是对乡村旧貌换新颜的生动诠释,更是对社会力量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刻注解。





公益慈善力量在实践中如何创新?



在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浙江的慈善力量凭借其独特的联动协作机制、深度的基层渗透、前瞻的人才培养策略、领先的数字化应用,以及标志性的品牌项目与慈善基地建设,正在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满满的创新活力。



合纵连横,均衡力量布局出新招。浙江慈善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构建强大的协作网络上。以“共富同行”慈善计划为例,20家头部基金会在26个山区县与6个海岛县实施结对帮扶,聚焦慈善人才、资源融合等五大突破,为地方慈善机构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如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深入县域基层,发挥政府、基金会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发起“向善龙游助跑计划”, 已培训超 100 家社会组织。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等创立"大下姜富民基金",运用慈善信托与影响力投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形成可持续富民机制。



民宿管家们学习插花。“数字木兰”就业培训计划已助力1.5万名欠发达县域女性。




2606966f34887eea0b4c19beff5ba587.jpg

民宿管家们学习插花。“数字木兰”就业培训计划已助力1.5万名欠发达县域女性。



重心下移,村社组织化创新接地气。如在丽水庆元县,慈善的种子已深深植根于每一个角落。106个村级慈善爱心基金如同细流汇成江海,累计帮助超过2.8万人次。村社组织化创新,公益骨干是关键。蚂蚁基金会发起的“数字木兰”社工培训计划,对数千名基层社工进行了专业赋能,不仅提升了他们的专业能力,更为慈善组织的未来发展蓄积了关键的人才储备。




数智慈善,互联网赋能争先行。“推动互联网慈善,打造智慧慈善”被正式写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传统慈善”转向 “现代慈善”,数字化赋能公益慈善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浙江公益慈善的重要创新特色。从“百县百品”助农项目到“AI豆计划”,再到“新农基金”,利用数字技术为农产品品牌升级提速,同时为乡村女性开辟数字就业新途径,是科技与慈善深度融合的创新样本。




模式创新,品牌项目运作增效能。浙江慈善力量也坚持长期主义,通过打造品牌项目,扩大乡村振兴公益慈善行动社会效能,提高了机构识别度与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现了公益慈善组织对于乡村的社会价值。如“传化·安心卫生室”、“热土计划2022”、 “焕新乐园”等品牌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乡村的迫切需求,更成为了撬动社会资源、凝聚广泛共识的杠杆,展现了慈善行动的深远社会价值。




异军突起,公益慈善基地呈新态。公益慈善基地改变碎片化的慈善服务为慈善 “聚宝盆”,更好整合慈善资源,逐步实现慈善项目高效专业运营。诸如百丈镇公益小镇的打造,不仅吸引了40%的本地居民参与公益服务,也吸引大批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达人、企业深度介入,与百丈镇形成链接。




在浙江这片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土地上,从东部的繁华都市到偏远的山区海岛,浙江的慈善力量犹如一张温暖的织锦,细腻而坚韧地包裹着每一个乡村的梦与想。浙江的探索让我们看到,当慈善之心与时代脉搏同跳,乡村振兴的愿景便不再遥远,而是一个个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