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媒体报道,11日上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举行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下午,壹基金在深圳市民中心举办新闻发布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正式启动。
今年9月,李连杰在做客央视时曾表示,他旗下的慈善机构“壹基金”是一个已经出生了的孩子,但是没有身份证,身份和法律结构模糊,面临中断的“严重问题”。言语之间颇有隐退之意。一时引起舆论强烈反响,“壹基金”的命运走向也颇令人关注。所幸峰回路转,仅仅3个月之后,便传来了“壹基金”成功转型的好消息。
“壹基金”的成功转型让人看到了民间慈善组织获得制度认可的一线曙光。按照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民间机构若想转型为公募性基金会,必须找到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但在现实中,出于规避政治风险的考虑,极少有主管部门愿意承担这一责任,事实上这也成为民间组织和慈善事业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赫赫有名如“壹基金”,尽管已成为国内慈善业的一面旗帜,但成立三年来,也只能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名义下艰难求生。此次“壹基金”成功转型,至少说明民间组织获得合法身份并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但另一方面,公众也不免会疑虑:“壹基金”之所以能成功转型,究竟是制度上的一次破例,还是意味着慈善体制改革已经悄然启动?“壹基金”的成功到底能不能广泛复制?
2007年,李连杰发起“李连杰壹基金计划”。由于强大的名人效应,“壹基金”甫一问世,便具备了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在“壹基金”传出可能解散的消息后,指向现行慈善管理体制的批评质疑之声如潮般涌来。在此背景下,“壹基金”能在去年9月申请公募基金会受阻后迅速获得审批,看似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由此而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这是不是相关部门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妥协?
从“壹基金”第一届理事会的成员结构也大致可以说明一些问题。11名理事会成员当中,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出任理事长,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担任副理事长,另外,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壹基金执行主席周惟彦等人都在理事名单之中。这些著名学者和企业家,不仅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并且对公共事务都具有相当的话语权。当他们所有人的力量都集合在一起的时候,毫无疑问会对公共决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壹基金”的成功让人欣慰,但如果它的成功无法复制,那么意义将非常有限。毕竟,光靠一个“壹基金”,撑不起中国慈善的未来。
(转载时标题经过本站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