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联稚博最新报告聚焦亚洲童工流行现象,以及童工预防和补救方面的差距
作者:CCR CSR
2016-06-15
635

2016615日,香港  – 瑞联稚博儿童权利和企业社会责任中心(CCR CSR)日前发布最新报告,从审核员的视角关注亚洲制造业中童工的预防和补救的差距和挑战,指出童工仍是亚洲供应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多数有关童工的应对措施中没有体现“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题为“最佳应对:审核员对亚洲童工现象的见解” 的报告指出:64%的亚洲审核员在过去的两年内发现过童工,仅有1/3的童工案例中,审核员确认童工被带离工作岗位以确保其安全。

2016年初,9个亚洲国家的557位审核员参与了瑞联稚博的一项有关童工的问卷调查,其中的40位审核员接受了深度访谈。

在中国,63%的受访审核员表示,辍学是中国儿童工作的主要因素。而在其他亚洲国家,贫困则是儿童工作的首因。

尽管目前的法律法规和众多国际品牌对童工的“零容忍 ” 的政策,儿童进入工厂工作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原因包括缺乏年龄验证程序(如越南),伪造、借用他人身份证件(如中国)等。 71%的审核员指出,多数童工从事简单的生产工艺,例如整理和包装。

某位受访的越南审核员说:“ 工厂选择雇佣童工出于两个主要原因:(1)劳动力短缺;(2)廉价劳动力,童工的工资只有普通成年工人的一半

报告还发现,59%的中国审核员认为,中国工厂对劳动力的过度需求致使它们“忽视”审核工人的年龄,而中国以外的国家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进行年龄核实”。 这两个发现都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工厂的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存在严重的能力不足,从而削弱了童工的预防和反应机制。

瑞联稚博执行董事康莹女士指出:“ 虽然我们没有看到亚洲制造业中存在大量童工现象,但是审核员所发现的案例数量仍然很高,而且调研结果显示在童工补救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儿童的最大利益。”

调研结果显示,缺乏后续跟进和儿童的“ 失联”是补救计划不成功的两大最常见因素,这也说明工厂对被发现的童工缺乏支持。邀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例如:社会服务和儿童保护的非盈利组织)的有效参与,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然而,在实践中,邀请第三方参与童工补救的案例少之又少,惯常做法只是保证儿童离开工作场所,而忽略了对儿童的保护和考虑到她/他的最佳利益。

工厂审核员往往是审核巡查中发现童工的第一人,也是和他们交谈从而了解其背景和工作经历的第一人。因此,本报告提供了独特的数据和以前不为人们所了解的有关童工的新见解。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敬请与我们联系:

康莹女士,执行董事:ines.kaempfer@ccrcsr.com 电话 +852 5220 7324 或

艾伦,传播经理:ellen.schliebitz@ccrcsr.com 电话 +86 10 8440 002

报告全文及摘要(英文),可从瑞联稚博网站http://ccrcsr.com/resource/548下载

关于报告发布会:

报告发布会邀请了来自BSCI、三星中国、逸岸咨询、H&M、宜家家居、C&A、开景咨询、香港救助儿童会、香港司法中心和澳门大学等业界领袖、法律专家和学者参与讨论和分享报告结果和发现。

感谢三星中国对6月15日香港报告发布会的赞助支持!

关于瑞联稚博:

自2009年以来,瑞联稚博(CCR CSR)就率先在中国为企业提供儿童权益方面的咨询。我们分别在北京和香港设立了办公室,通过提供服务和技术,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可持续性策略、项目和计划,从而永久性地改善儿童、未成年工、青年工人和打工父母工人的生活。瑞联稚博通过自己开发的工具、培训和多方合作倡议项目,在帮助国际品牌提升供应链中儿童权利相关问题的同时,协助企业取得长期收益。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