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简称北京协作者)举办“看见身边的骑手——骑手交通安全关爱行动公益论坛”。论坛现场,协作者“用骑手的眼睛关注骑手”摄影作品展拉开活动序幕,北京协作者中心主任李涛以“新就业形态群体社会工作服务探索——基于骑手关爱行动的实践反思”为主题,详细分享了协作者三年来开展骑手关爱服务中,如何在“助人自助”理念下构建骑手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
骑手代表、社会工作者代表以及专家代表分享对于骑手交通安全关爱行动的心声和建议,呼吁各界加强对骑手群体的认识和理解,共同关注和支持骑手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本次论坛通过协作者云社工微信视频号、协作者抖音号、协作者微博号、中国电信星播客、社会与公益微信视频号、中国发展简报微信视频号进行线上直播,共计有18768人次观看本次活动。
多元服务情暖骑手心
论坛开始,协作者李涛主任在主题分享中指出:“协作者骑手交通安全关爱服务以骑手为中心,开展系统性的助人服务,即在为期三年的项目中,一是开展骑手需求评估,结合需求为骑手群体开展多元试服务;二是整合多方资源,开发适用于骑手群体的交通安全课程;三是培育骑手志愿者,带动和鼓励骑手参与自我服务,丰富交通安全知识。”此外,李涛主任还分享了协作者在助人自助中构建新就业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的经验和反思:“一是创新社会工作服务理念,还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主体角色;二是创新“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服务策略,持续推动新就业形态群体的问题解决;三是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方式,构建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多元化社会支持系统;四是创新政策倡导模式,加强新就业形态群体与正式部门的联结对话。”
2020年12月2日,协作者与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壳牌中国)联合发起“骑手关爱行动”公益服务项目,2021-2023年,项目组聚焦“骑手的交通安全”主题,持续实施开展三期项目。项目期间,协作者完成了《骑手生存与发展需求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协作者研究 | 骑手生存与发展需求报告),了解骑手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干预建议,开展综合性服务;聚焦交通安全需求,产出了整合骑手智慧和专家经验的交通安全课程知识,形成了短视频和《一堂骑手讲给骑手的安全课——骑手交通安全知识手册》;项目期间举办了三届“骑手交通安全关爱论坛”;通过“骑手讲给骑手的一堂安全课”推广骑手交通安全知识。项目通过系列综合式服务系统性提升骑手的交通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
三年共开展骑手健康支持、同伴支持网络建设、子女综合服务等关爱服务272次,累计服务骑手2554人次;开展法律咨询、急救自救、道路安全救援等主题活动150次,辐射23个骑手站点,服务3173人次;建立并持续运营了 23 个线上骑手社群,服务超过2452名骑手,通过线上社群及时发布及引导骑手互动分享有关交通安全、工作等相关信息,彼此分享支持;链接资累计为7020 名骑手发放安全防护物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回应骑手最急迫的需求;培育骨干骑手志愿者 36 名,257人次骑手参与各类志愿服务。
影像记录生活,“用骑手的眼睛关注骑手”
活动现场,“用骑手的眼睛关注骑手”公益摄影作品展吸引了现场参与活动的骑手和嘉宾的关注。在摄影作品《新人骑手的一天》的介绍中,正在读大学曾在暑期兼职骑手工作的何宇成, 呼吁社会公众友善对待每一位骑手:“我是新人骑手,认真跑了半个月,今天有一位客人把这瓶饮料送给我,我觉得比较有意义,暖心。还有就是感慨,如果客人对骑手的态度稍微好一点,多关心一下骑手,不要催促骑手快点送单什么的,我们骑手的环境会好很多。”
“我们在高峰期其实时间很紧张,那次一下接十几单,虽然累,但是还是很开心的”,《累并快乐着》的摄影作品作者刘震来到论坛现场,与大家分享了他拍摄照片背后的故事。协作者邀请《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社长兼主编于志宏老师,北京协作者中心主任李涛为荣获优秀、创意摄影作品的骑手代表颁发了纪念相框和实用的冬季保暖用品。
协作者相信“每个‘弱者’都有力量,每个生命都有尊严。”每个群体都有助人自助的能力,骑手也是如此。2023年,协作者骑手交通安全关爱行动项目组面向全国骑手伙伴,发起“用骑手的眼睛关注骑手”公益摄影作品征集活动,鼓励骑手自己用相机记录自己的生活及工作状态,向社会传递这一群体的真实声音,倡导社会对骑手群体的理解、接纳,以及对骑手交通安全的关注,共建可持续的共享经济。本次活动共收到6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骑手伙伴报名,106幅摄影作品投稿,经过初选、网络投票及专家组评选后,最终在27幅入围作品中评出3幅优秀摄影作品和6幅创意摄影作品。
骑手的摄影作品也吸引了社会公众的积极反馈,有网友留言说:“外卖骑手这个职业会让我心生怜悯,因为他们不管是在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都会有人在坚守。他们穿梭在高楼林立的大街小巷和车水马龙之间,为了生活,辛苦的挥洒汗水”,“照片中这位骑手身残志坚,为了生活更是努力打拼,真心希望他们平时骑车注意安全,也希望全社会的人对他们能多些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安全平安送达每一份外卖。”
助人自助,用骑手的力量帮助骑手
在“骑手交通安全关爱行动公益论坛”环节,骑手代表苏小俊、刘闯,协作者社会工作者代表刘倩、王肖,中国农业大学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系主任陈龙共同参与,进行互动交流,《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社长兼主编于志宏主持论坛。
骑手代表在论坛中分享了在项目参与中是如何看见骑手同伴的需求,如何看待社会工作者的支持,以及参与项目的收获和呼吁。骑手刘闯说:“我们都是外地的,子女也跟着我们生活,孩子上学,我们看病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对我们骑手来说希望能够上社保。在这里,协作者给骑手开展了很多交通安全课程,这些都是我们骑手自己讨论出来的,更实用,没参加这个项目活动之前我没有想那么多,就是想着多送单子挣钱,参加之后我就会更多关注交通安全了,我也经常会参加协作者的活动,做志愿者,我们站有四五十人,每次开会我都把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分享给其他骑手。我想对大家说就是希望大家能更多理解我们骑手,送单晚其实有很多因素,比如恶劣天气、交通管制、店家出餐慢等等。”
骑手代表小俊说:“我和很多女性骑手一样,自身学历不高,想有一个好的收入,还需要时间方便照顾孩子,所以骑手职业也成为许多女性的选择。我希望大家可以更多关注女性骑手的身心健康,因为她们承担的责任也更多一些,工作、家庭、孩子,压力比较大。和协作者从不了解不信任,到他们协助我处理法律纠纷,孩子参与协作者童缘服务,让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学习系统的知识去帮助别人。现在我是协作者学堂二期学员之一,通过学习,我知道帮助别人是不难的,但是接受系统的学习,用专业的方法帮助别人是比较难的。在工作开展中,印象最深的是在骑手站点讲交通安全知识,一些女性也会和我分享她们遇到的困难,我也会结合我的经历和她们分享、分析解决问题。”
协作者项目总监刘倩分享协作者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经验,她说:“协作者一直以来秉承‘团结协作助人自助’理念,让骑手在系统多元的服务中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协作者成立早期,我们就通过参与式方法,带领农民工自编了一本农民工写给农民工的《农民工城市新生活自助手册》,被出版界誉为‘第一本打工者写给打工者看的实用指导手册’。在骑手交通安全关爱服务中,社会工作者是协作者、使能者。除了开展各类骑手关爱服务,还特别注重通过社会工作系列小组鼓励骑手互相交流、讨论、学习,培育骑手志愿者,共同参与。这个过程不仅是社会工作服务过程的体现,也是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社会组织加入关爱骑手的行动中,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部门大家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相互协作。”
协作者社会工作者王肖分享了在骑手交通安全关爱行动服务中的感受和发现:“我们在做骑手需求评估时,看到骑手跟其他打工者一样到这个城市谋生,他们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骑手群体本身也有助人的意识,很多的骑手有能力也愿意出来去帮助别人。许多骑手都成为了志愿者或交通安全的辅导员,与我们一起行动,用骑手的力量帮助骑手。所以这个群体能量是非常强大的,看见骑手非常重要,他们也是协作者骑手交通安全项目的同行者,因为他们最了解自身的需求,而且有他们的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系主任陈龙从自身经验领域的角度分享了对骑手交通安全关爱行动项目的感受,以及如何让相关部门、组织和公众更多地看见身边的骑手,支持关心骑手:“我跟很多外卖小哥聊天时,他们好像不太看得起自己这个职业,觉得这个工作没什么技能,门槛很低,我曾经在2018年亲自做骑手半年时间,亲身经历后,我觉得不是这样。一个外卖交到顾客手上很简单,但是在从取餐到送餐的过程中,骑手要经历很多,从等待取餐,可能出餐慢了,骑手要为等待你的一份餐而影响其他订单,每个骑手都想的是尽快地将餐送到顾客手中。这其中是有很多智慧、技巧和方法的,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到二十分钟把餐送到顾客手中的。所以骑手不是一个单纯依靠经验的行业,而是确实能形成职业技能。从个人的角度,我觉得关爱骑手要发自内心的尊重骑手,让宽容的态度越来越多,互相尊重,正向循环,会更好更和谐;也希望大家可以关注骑手的亲子教育、夫妻关系、身心健康等问题。”
在论坛上,《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社长兼主编于志宏分享道:“对于协作者团队,我有两点特别深刻的感受,一个是同理心,我们能够看到刚才李涛老师介绍骑手需要什么,其实是我们正常人需要什么,骑手就需要什么,这是强烈的同理心,也可能是协作者走到今天这么长时间,一直在专业的服务上能够有所贡献的非常重要的根基;第二个是专业性,我们原来觉得好像社会工作者挺简单的一个事情,帮助人、关爱人,但听到李涛老师的介绍,看到社会工作本身的专业性很强,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专业性才能将好事用同理心去做好。这些年来我们也看到李涛老师的协作者团队在专业性上去辅助一些社会特殊群体,这让我非常敬佩和感动。”
骑手交通安全关爱行动获得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民政部、农业部、妇联和全国工商联等部门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报道了项目工作,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专门邀请项目组做年会主旨发言,介绍项目经验。项目案例被收录到《中国社会工作学刊》《中国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慈善蓝皮书》等多个权威媒介。协作者期待通过各类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搭建骑手与骑手、骑手与不同群体的交流对话平台,期待各界对骑手群体有更多的关爱与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