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丨“假慈善 真行骗”常见模式与应对建议
来源:基金会论坛
作者:基金会论坛
2023-07-20
608




近年来,不法分子借助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不了解或天然信任,频繁以虚假组织身份,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诈骗和非法金融活动。其中,基金会(慈善组织)具有筹集社会资金的基本功能和公开捐赠途径、登记证书等信息公开特点,且普遍具有一定的社会公信力,更易被不法分子冒用。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注册机构为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结合公益慈善组织和专家学者意见,整理了《“假慈善 真行骗”常见模式与应对建议》,点击文末链接可进入CFF资源库,下载完整版pdf文件。这些“假慈善、真行骗”模式已像病毒一样在不法团队间快速传播、复制,公益慈善组织和相关方亦需了解相关情况,从预防开始构筑安全防线,以免捐赠人和社会公共利益遭遇进一步损失。

以下图文为核心内容展示,欢迎广大公益慈善组织阅读。如有更正或补充,欢迎在文末留言告诉我们!

注:本文/图所称“慈善组织”是指民政部门认定为“慈善组织”的社会组织,通常登记注册为基金会、社会团体。部分慈善组织具有公开募捐资格,依法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向社会公众募集善款。“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全称“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是民政部指定的为慈善组织提供募捐信息发布服务的平台。





CFF资源库:http://www.cfforum.org.cn/category/19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