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特别关注 | 流动儿童社区服务规模化:梳理模式,构建议题生态
来源: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作者: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023-06-01
350



5月27日下午,“2023年流动儿童友好社区论坛暨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边会”分论坛之二在西安召开,讨论议题是“流动儿童社区服务的规模化探讨”。



开场致辞·南都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的陈淑静通过影响力的规模化如何解决社会化问题为切入点进行主旨发言,进而为社会组织提供资源,扶持更多人群,推动行业组织规模化发展,引发一线伙伴对规模化发展路径的实践和思考,共同探讨去实现规模化服务路径。


随后,来自社会组织、基金会、企业的嘉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各自在机构规模化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北京三知

流动人口子女的社区服务




北京三知困难儿童救助服务中心的总干事魏佳羽以“流动人口子女的社区服务”为主题进行主旨分享。通过对全国及陕西流动人口未成年人数据分析,阐述生活在我们身边但往往被忽略的流动人口这一群体。从数量规模上来看,流动人口子女能够获得的社区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以西安市的扬善村(流动儿童聚居地)的现状为例,社区环境对于儿童来讲并不够友好,综合周边的学校、商业机构等多种服务提供方(且不考虑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儿童的真实需要),能够提供给儿童的服务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另外,魏佳羽还专门提到,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群体很难准确界定,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孩子能够和父母在一起。



乐高集团

让更多伙伴拥有玩乐的力量




乐高集团中国区社会影响与公益合作部张文琦分享了乐高集团乐乐箱困境儿童关爱计划——让不同儿童群体在玩乐中成长和发展,通过对乐乐箱计划2019-2023年的发展脉络梳理,来阐述项目规模化方面的实践经验。从最初的邀请制参与,到现在的每年有一百多家机构申请,走通了项目规模化的一条成功路径。


另外在分享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团队的儿童友好视角,从项目设计之初就从孩子视角出发看到他们的需求,让孩子们在玩乐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相应能力。在项目过程中给予服务儿童社会组织标准化支持,赋能一线伙伴机构,从而给予了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更多的玩乐服务机会。



千禾基金会

如何通过规模化构建议题生态




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梁海荣以“如何通过规模化构建议题生态”为题,重点分享了使用轻量的公益产品实现规模化的经验,并探讨了从量的规模化到影响力规模化的模式。


梁海荣指出,通过研发轻量的、标准化的公益产品来推动规模化的发生,同时在规模化的过程中有效识别到了公益伙伴,发现社区机构和教育行动者,构建议题网络,推动议题生态建设,实现从量的规模化到影响力的规模化。



北京常青藤

常青藤流动儿童服务的规模化路径




北京常青藤总干事李方方以“常青藤流动儿童服务的规模化路径”为主旨进行分享,从2016年开始探索规模化发展,在城长生活馆如何从9年前的第一个场馆到现今已落地全国8个省市,从产品模式梳理、合作方式探索、机构管理和发展等角度展示常青藤流动儿童服务的规模化路径,从而推动全国各地多个省市在本地开展规模化流动儿童服务的场馆。



圆桌谈论

流动儿童公益服务规模化的路径和经验



圆桌谈论参与者:主旨发言人魏佳羽、张文琦、梁海荣,以及来自广州火把社区的李小凤、合肥庐阳常青藤的琚辉娟、青岛青藤的王欣欣。



魏佳羽:我们要把对儿童社区教育的重视度提起来,现在大家对这方面还没有认知,这是很可怕的。


张文琦:社会组织需要更多机会面向公众传递更多的议题认知,表现更多的专业价值,公众会逐渐的不被表面的东西所吸引。


梁海荣:城市中流动人口的数量非常大,但他们面临的是政策的盲区,对每个个体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外界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王欣欣:规模化的倡导能够带来更多的影响力,打破偏见,让我们的工作也会少一些阻碍。


琚辉娟:从家长志愿者到馆长,场馆里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价值,这样的故事社区里还有很多。



流动儿童社区的规模化是当务之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在城市中生活和学习,为了满足这些孩子的需求,流动儿童社区的规模化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最后的圆桌论坛中,几位专家就流动儿童社区服务的这个急迫性的问题分别从不同的实践角度和理论角度分享了规模化发展可以覆盖更多的流动儿童,在规模化影响力下,营造儿童友好的社区环境,匹配更多的服务实践者。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