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社会企业激发商业力量,让藏区可持续发展
来源:远行客
作者:杨沁朗
2023-05-05
363
领域 乡村振兴



藏区,即川滇青甘藏一带藏族居民的生活区。过去,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原因,藏区普遍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滞后。有很多组织曾尝试想改变藏区的这种情况,也做起来了一些社区项目,但因为缺乏长效管理和专业的人士跟进,导致项目无法持续。而当今,有大量的资源被投入到了支持藏区发展当中。为了更好地助力当地发展,社会企业使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被证实是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商业力量助力手工艺传承



首先,商业力量有助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例如,尼西黑陶就是借助着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得以延续、发扬。黑陶制品作为藏族群众家中常用的生活用具,已有上千年历史。尼西黑陶是黑陶的一种,由云南香格里拉所特有的红土与白土混合制作而成,有“黑如漆、光如玉”的特点,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尼西黑陶传统工艺 图源:云南网


解放前,香格里拉汤堆村的村民世代以制作黑陶制品为生计。然而随着更轻便、更耐高温的不锈钢、铝制品的侵入,加上村民们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有限,尼西黑陶的的价值在逐渐被替代。


为了让传统手工艺能够继续传承,同时打开销路,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是汤堆村第一家将黑陶作为产业,以市场化经营的公司。其主要展开了两方面行动:


一方面,公司通过不断改善黑陶的泥土材料配比方案,使原本易碎的黑陶更加耐用;使用电窑进行烧制,让本是低温陶器的尼西黑陶耐热温度提升了300摄氏度,更加适应现代生活高温烹制的要求。这样批量生产出来的黑陶日用品更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高端黑陶艺术品仍然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能够更好地让这份技艺传承下去。拉茸肖巴是家族制作黑陶的第八代手艺传承人,也是香格里拉尼西黑陶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员。他认为:“从选土到制胚,从磨光到烧陶,十道技艺工序要守住,这是尼西黑陶的生命所在。”


随着市场打开,尼西黑陶除了在其他藏族聚居区畅销,甚至远销海外。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尼西黑陶的制作工作中来。省级非遗传承人当珍批初说,20世纪60年代,汤堆村做黑陶的师傅只有6人;现如今,汤堆村90多户人家中已有100多人从事黑陶烧制。


除了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迦入同样在为藏族特色手工艺传承贡献力量。迦入是一家传播藏族文化、销售藏区手工艺产品的公司。迦入的微店中有黑陶马克杯、花瓶、香插等产品销售。


根据迦入的市场负责人描述,想要通过商业化的模式帮助传统黑陶技艺传承并非易事,其中也面临着种种困难。


比如,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手艺人和设计师对于艺术的看法常有偏差。因此,产品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因为带有手艺人自己的想法,往往会与设计师希望表达的理念存在差异。


此外,当地一些手艺人性格比较“佛系”,有时会因为一些琐事——比如家里人生病了,帮邻居刷房子,挖松茸等原因而无法按时交付产品。


黑陶烧制过程中也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例如烧制时间不够,烧制过程中产品破裂,又或者烧制颜色不均匀等,导致产品不符合验收标准。即便手艺人做出残次品,迦入仍然需要给予手艺人费用。


不过总体来说,这些困难还是能够克服并带来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结果。顾客反而更喜欢有部分瑕疵,非批量化生产的产品。因为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陶器上特殊的纹路能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以及老手艺人精心雕琢的气息。



商业力量提供新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



其次,一些社会企业在利用商业模式创造就业岗位或者增加藏族居民的收入。


坐落在青海省玉树州海拔4600米的三江源保护区核心区域的措池,在藏语中意为“万湖”,是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十多年前,一些中老年牧民响应生态保护政策,离开了世代放牧的草原,迁至格尔木市措池村生态移民区集中居住。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一部分牧民因为要照顾在格尔木上学孙辈们,孩子读书期间需要留在格尔木,只有放假时才会带着孩子们回到草原;还有部分老人因年龄过大、身患残疾或家里有残疾人需要照顾,长期居住在移民村。这些过去生活在草原以放牧为生的牧民,需要新的收入来源。


为了将游牧文化传承下去并且解决移民村居民就业问题,在措池村政府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推动下,措池合作社成立。三江源设计师联盟的设计师们定期对合作社的牧民进行手工培训,利用牧民们掌握的编制技艺,设计制作成现代生活能够使用的产品。这些作品的灵感或来自马具,或来自腰带,或来自曾经草原带着日常余温的一天,又甚至来自老牧人的酥油味……


由牧民制作的产品均上线措池社区的公益微店,销售收入都归村民所有。


甘孜州藏族居民则通过天然的食品销售增加了收入。


在甘孜州道孚县木茹乡,每年秋天,采摘制作苹果干的活动都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过去,这里的居民主要靠种青稞、小麦和土豆生活,收成仅够当年全家人的口粮。有时候他们也会去挖虫草、捡菌子赚点生活费,但其实在当地挖不到多少虫草,而且大家都很辛苦。



木茹乡手捧苹果干的村民 图源:CHARU /秋笔摄


多年前,在外地林场工人指导下,几个村子的居民在门前种下了苹果树。当地的僧人达吉希望通过这些苹果为当地开拓出一条致富的道路。达吉与迦入在经过各种尝试后发现,将高原苹果去皮经过自然晾晒制作成的苹果干,口感丰富。


于是,迦入购买机器,并培训当地妇女制作苹果干,等大家采摘晾晒完毕再帮助销售,至今已有5年时间。


苹果干让当地人真正能够实现增收,当地村民也对制作苹果干充满了热情。一位当地藏族妇女说,她的婆婆经常是一到季节就舍下照顾孙子的活儿,去林里工作了。


2022年,迦入在木茹乡总共收购了1000斤左右的苹果干。靠着苹果干,每家的年平均收入能达到约七八千元,最高收入可以达到上万元。



商业力量保障环境可持续



最后,一些社会企业在商业化的运作过程中,也在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迦入微店中销售的蜂蜜,产自四川阿坝州黑水县。蜂蜜一年采收期为五月到九月,长达五个月,而当地养蜂人会只采四个月的蜜,将一部分蜜留给蜜蜂过冬。此外,养蜂人也不会给蜜蜂喂白糖等不属于蜜蜂的食物,而是让其用自然的方式采蜜。同时,当地蜂箱经过改良,不会伤害蜜蜂。这样顺其自然,不打破自然规律的生产方式,能够在提高养蜂人收入的同时,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自然中的木质蜂箱 图源:CHARU


除此之外,其他的社会企业也在践行着环境保护。央珂玛是一家生产天然手工皂的社会企业。其产品的一大亮点是配料不含任何化学添加,主要以藏区天然绿色牧场的白牦牛奶、藏区植物和澳洲精油作为原料。


更重要的,奶皂基本是由油脂做成,这些油脂达到了可食用级别。奶皂的整个制作过程到清洗工具,对当地环境和水源没有任何污染。


央珂玛产品的包装会尽量使用环保、可回收的包装纸。如必须使用塑料或包装盒时,就用从快递站回收来的材料,通过二次使用来减少环境污染和浪费。


此外,用纸包装手工皂也是生产环节之一。央珂玛会将其交由不会制作手工皂或者不方便到工作坊的妇女,为她们提供一个居家工作的机会。


这样的商业模式带来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且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当地的藏族妇女无需外出打工,在家乡有了工作机会;手工皂工作坊设立在牧区,离员工的住处都很近,这样既不耽误妇女操持家务、放牧,同时也兼顾了工作坊的工作;其他牧民可以继续放牧,以提供白牦牛奶。整个社区在环境和经济方面都能实现可持续。


不难发现,良性的商业模式能够在维持商业利益的同时,为藏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的社会企业使用商业力量助力藏区,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https://yn.yunnan.cn/system/2019/10/31/030508785.shtml

http://m.xinhuanet.com/2017-08/08/c_136508581.htm

https://mp.weixin.qq.com/s/EP1fbmvqJGncFKDg1DyyBA

https://chinadialogue.net/zh/6/43428/

https://mp.weixin.qq.com/s/n-QzKlVFrRAE1k78Quwmjg

https://www.zuczug.com/page/klee%20klee%20YAKMA%EF%BC%9A%E9%AB%98%E5%8E%9F%E3%80%81%E7%99%BD%E7%89%A6%E7%89%9B%E5%92%8C%E5%90%91%E5%BE%80%E7%9A%84%E7%94%9F%E6%B4%BB?group=news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74969837634208292/?&source=m_redirect

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60d14565c9527b66c21b7b6d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