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赶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实验室的张炜军自行翻译了John Boyer的《约翰自传》,希望与大家分享这位视力及听力双重障碍者,在盲文读物匮乏的时代下,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软件工程师,并且让视听障碍者能够在信息无障碍方面获益的故事。
图:博伊尔在办公,他的导盲犬在旁边陪伴
约翰·J·博伊尔
美国软件工程师,视听双障(deafblind),计算机盲文翻译器Liblouis的原作者。
目前,Liblouis项目在Github上开源,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屏幕阅读器和盲文翻译软件都从该项目中获益,包括但不限于Windows平台的NVDA、JAWS、讲述人,Linux的ORCA,Android的BrailleBack,苹果的盲文点显器支持,以及BrailleBlaster和DAISY Pipeline等。
John Boyer于2023年的2月去世,炜军在NVDA邮件讨论组上看到了Joseph发表的一篇深切悼念 John Boyer 的帖子:
https://nvda.groups.io/g/nvda/topic/96541170#102935
随后又在网上找到了John Boyer的自传:
http://www.abilitiessoft.org/founders-autobiography.html
惋惜有之,敬佩有之,从John Boyer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技术人的坚韧和不屈——没有轮子就自己造轮子。
愿逝者安息!
小科普:
NVDA(NonVisual Desktop Access)由澳大利亚的非盈利性组织NV Access发起,是一款完全开源且免费的屏幕阅读器,已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55种语言,成为了多达175个国家视障用户使用个人电脑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约翰自传》
约翰·J·博伊尔
1.掌握盲文阅读,让我获益匪浅
我于1936年出生在明尼苏达州瓦德纳县的一个农场。我的父母双方都是德国血统。他们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我的父母先后育有12个孩子。我最小的弟弟患有唐氏综合症。
母亲后来告诉我,她当时就知道我的眼睛出了问题,因为其他孩子的眼睛里面都是黑色的,但我的却是白色的。她带我去看了医生,医生告诉她,我失明了。我的一个姐姐说,母亲在怀我的时候可能患有风疹,因为孩子们大约就在那个时候出了麻疹。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明尼苏达州盲人学校。其实我和父母都并不是很想去,但那个时候,这是一个盲童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我在那里学会盲文,熟练地掌握了盲文的阅读,这个技能对我来说一直都挺有用的。然而,7岁那年,我的右耳发生感染,失去了大部分的听力,一年后,左耳也感染了,只剩一点残余听力,跟我说话的时候必须离我特别近,我才能听明白。
之后那几年无非都是在校内外度过的。不过我对阅读的喜爱变得更加狂热了,尤其是科学方面的书籍。尽管当时好的盲文科学读物比现在要少得多,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对于科学的热爱。而正是这类读物的匮乏,促使我在许多年后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做了一些事情。我还在地下室建立了一个实验室,梦想成为另一个爱迪生。
13岁时,我转学到了纽约盲人教育学院,那儿有一个聋盲系。我在那里的头三年过得并不开心,部分原因在于和家人的长期分离(十个月)。这使得我对家庭生活更加重视起来。我的父母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不过,有一位服务于聋盲学生的牧师,为我的信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成为盲人计算机程序员
上高中之后就好多了。我于1956年高中毕业,并且作为班级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致辞。我对科学的热情依然不减,选修了一位非常出色的盲人老师开设的无线电和电子课程,那时我就想成为一名电子工程师。
接下来,我入读了位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圣托马斯学院(现在的圣托马斯大学)。我主修数学,并选修了许多心理学课程。数学专业为我成为一名计算机程序员打下了基础。那时候,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科学系。1961年,我以班级第二的成绩毕业。
我在大学期间的某个时候阅读了亨利·维斯卡迪(Henry Viscardi)的《给力》(Give Us the Tools)。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无腿人如何创办一家公司并雇佣残障员工的故事。读完之后,我萌生了同样的想法,多年以后,这个想法得以实现。
当时并没有合适的工作可供选择。我的听力已经恶化到除非别人直接对着麦克风说话,否则我无法听懂的程度。我学会了独自生活在一间公寓里,独立完成购物,以及独立乘坐公共汽车去从事流水线工作。我在业余时间设计并制作了一台助听器。这是一个很大的盒子,但它的功能比我能买得起的任何辅具都要好。在此期间,我还变成了一个不可知论者,信仰开始动摇,主要原因是我无法与我的高中恋人结婚。
1964年,我参加了辛辛那提大学举办的第一批培训盲人计算机程序员的课程之一。完成这个课程之后,我在不同的地方担任了多年的程序员。
1972年,我在威斯康星大学帕克塞德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Parkside)找到了一份工作。几个月后,我自己训练了一只“导盲犬”,因为当时导盲犬学校不接受聋盲学生。在这段时间,我遇到了海泽尔,她在1973年成为了我的妻子。我们幸福地生活了几年,但后来她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又称卢伽雷病。她在之前的婚姻中有一个儿子,后来也被诊断出患有类似的病症。海泽尔在1977年去世。(2001年,她的儿子也去世了。)
我辞掉了威斯康星大学帕克塞德分校的工作,搬到麦迪逊继续学习计算机科学。彼时,我的目标变成了将计算机知识用于上帝的事业。说得具体些,也就是将其用于造福他人。1982年,我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辅修电子工程,并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我的博士论文将会研究一种机器人导盲犬。
1981年,我创建了一个名为“助人计算机公司”( Computers to Help People, Inc., CHPI)的非营利公司。这个公司旨在为残障人士提供计算机领域的就业机会。逐渐地,这个组织变得比完成我的博士学位更为重要。最后,我并没有完成我的博士论文。
3.满足群体的特殊需求,找到人生使命
大约在1983年,我陷入了抑郁,显然是因为没有找到另一个婚姻伴侣而导致的。这对我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然而,CHPI还是在慢慢成长。1994年,我们搬到了一栋有更多办公空间的新大楼,并在楼上为我安排了一套公寓。
1989年,我接受了一次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那时,我的听力已经恶化到在没有强大助听器的情况下完全失聪的程度。植入人工耳蜗大大提高了我听到环境声音的能力,但听懂言语还是不行。
1996年,我开始考虑成为天主教会的执事。多年来,我逐渐喜欢上了独处和沉思,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想为传播福音做一些更直接的事情。我还意识到,早在我的幼年时期,我就受到了特别召唤。我对执事职务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但最终似乎上帝对我的旨意是继续做我正在做的事——将计算机技术用于祂的事业——只是要做得更好。
几年后,这个“更好”的具体含义变得明朗起来。
就在同一年,我还寻求了抑郁症的心理咨询。这一举动对我助力不小。
1998年,我在CHPI成立了技术盲文中心(Technical Braille Center)。我开发了用于MegaDots盲文翻译器的数学翻译软件。前文提到我小时候就意识到优质盲文科学书籍的匮乏,而这款软件的开发使得创建一个中心以改善这种匮乏现象变得更为可行。
图:1997年,博伊尔从西华盛顿大道搬到麦迪逊的东华盛顿大道。博伊尔非常独立,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生活。
1997年,我参加了莫林·兰顿修女(Sister Maureen Langton)为天主教成年聋人设立的事工培训项目。这使我对自己的信仰有了更坚定的把握,并与其他聋人有了互动经验。这段经历还让我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接受了事工辅导培训,这也进而促成了同年晚些时候神触网络事工的成立。
4.liblouis的由来,让更多人获益
2002年,我开始与视加科技(ViewPlus Technologies, Inc.)进行长期合作。他们生产的压印机(盲文打印机)不仅能打印文本,还能制作高质量的触觉图形。最初,他们请我编写一个盲文翻译程序,以便更好地操控他们的软件。这个程序还应该是开源的,免费向所有人提供。这就是liblouis的由来。多年来,我们为这个程序添加了许多功能,包括反向翻译和处理数学问题的特殊功能。
但是简单的翻译还不够。盲文还需要格式化,成行、成段、成页等。数学功能也需要加强。所以我编写了另一个套件成员,liblouisxml。它可以从纯文本文件或html和xml语言文件中生成良好的盲文文档,还可以用多种不同的盲文代码表示数学公式。
然而,CHPI遇到了困难。我们始终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2004年,公司出售了办公室,搬入了一个商业办公楼的套房。而我本人搬进了一处老年公寓,并在那里设立了一个家庭办公室。
与视加合作的下一步是开发UTDML(通用触觉文档标记语言),这种语言除了盲文文本和数学之外,还可以表现触觉图形。我实现了这个功能,并将成果命名为liblouisutdml。你也可以在liblouis网站上找到相关信息。(ww.liblouis.org)
图:博伊尔开发了Liblouis,这是一款在世界各地使用的开源盲文翻译软件
那时,liblouis软件套件已引起广泛关注。Bookshare(一个面向视力障碍者的在线图书馆)利用该软件进行盲文翻译。欧洲的一些盲文印刷厂也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该套件。此外,一些屏幕阅读程序也在使用liblouis,帮助视障人士了解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其他程序员也为其贡献了新功能和改进。
与此同时,CHPI仍然面临着困难。2006年,CHPI停业,我创立了多能软件公司(Abilitiessoft, Inc.)。这个公司的使命是为残障人士开发免费的软件。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开发了用以增加盲文可用性的软件,但我们还在寻找机会来帮助除视障者之外的其他群体。
2010年,视加推出了一款新的软件应用。这款软件可以呈现和编辑文本与图形,并创建新文档。此外,软件拥有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可以在 Windows、Mac OSX 和 Linux 上运行。Java 成为实现该软件的编程语言。我将这个软件起名为“BrailleBlaster”,意味着它旨在为那些像我中小学时候那样因缺乏优质阅读材料而感到窒息的人们提供盲文支持,释放出一股盲文的“热浪”。这个名字得到了认可。我与一群热心的志愿者共同完成了 BrailleBlaster 的初始版本。如今,BrailleBlaster 的开发仍在继续,主要由美国盲人印刷厂负责。
现在(2014年),我已经年届78岁,从编程工作的一线退了下来。不过,让更年轻、更有知识和更有活力的人接手也是时候了。他们负责维护liblouis和brailleblaster网站。liblouis和BrailleBlaster的工作仍在进行中。
由于早期感染对我的耳朵造成的损伤,我现在出现了严重的平衡问题,所以很少外出。我现在的目标是通过多能软件公司鼓励他人为残障人士开发软件,同时,我还会撰写基督教科幻小说,并通过祈祷和沉思与上帝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特别感谢:罗文聪-独立开发者,开源屏幕阅读器 NVDA 中文社区负责人,大陆首位持有 NVDA Expert 证书的屏幕阅读器培训师,Bookworm、NVDA、Liblouis 等开源项目的代码贡献者。
(本文略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