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親基金”教育基金概况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親基金”教育基金(以下简称“親基金”)是以课程(项目、活动)推动中国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公益机构,2016年4月成立于上海。“親基金”在乡村学校建设“未来教室”(一个学生学习中心),开展国家课程的教学,推动乡村教师和志愿者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截至 2022 年 12 月,我们累计在全国十五省一市的 40 个区县下的 107 个乡村学校建设了“未来教室”,捐赠了超过 152800 册图书,培训了 4600 名以上乡村教师,累计超过 1500 名城市教育志愿者参加了课程研发、教学支持和课程督导等志愿服务,累计受益的乡村学校师生超过 76000 人。这些具体的国家课程教学中,阅读是我们重点支持的一项课程。六年来,每一个“未来教室”的图书在学校都成为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全国 107 所学校有超过 600 个班级使用“未来教室”开展阅读教学等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親基金”开展阅读活动的具体做法
2022 年,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颁布,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的新的探索和实践又掀起了新的高潮。“親基金”课程中心自 2019 年开始,以阅读教学作为抓手,在中国乡村小学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和新课标的目标不谋而合,我们以云南勐宋小学的语文教学实践为例,简要介绍一些我们的具体做法。
1. 建设阅读空间
“親基金”在调研过乡村学校阅读困境后采取的一个直观做法就是建设一间优美明亮的阅读教室,我们叫它“未来教室”。它以学习功能设计为中心,但布满了书籍,所以很多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图书馆一样的阅读中心。我们一直认为,一个学校最好的空间一定是图书馆,大学是这样的,为什么小学就不能这样;城市是这样的,为什么农村学校就不能这样?今天,参观过我们“未来教室”的人都赞叹,这些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不落后的阅读教室真是孩子们最美好的童年记忆。这间阅读教室主要有线上教学投屏和互联网网络系统,图书系统,阅读桌椅(如懒人沙发、桌椅等),灯光系统和基础工程(地板、手写墙面)等。有学者研究表明,合适的教学空间对教学绩效有改善作用,影响学习绩效的比例超过 20% 以上,这对很多传统学校不重视教室建设是一个重要提示。
“未来教室”内景图,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书籍
2. 选择优质书目
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目,在阅读教学中是一个关键环节,它涉及儿童阅读兴趣、习惯和审美,每一条书目的选择,背后都是一个大的思考。在“親基金”,我们使用了自己独立研发的小学生阅读书单。我们研究了十多年来全球最重要的国家图书馆每年优选的图画书和故事书,在此积累的基础上筛选书目。我们征求头部学校的老师的意见,寻求家长的支持,咨询专家团队的筛选建议,最终为孩子们研制出一份优质书单。
3. 研究阅读需求,设计阅读活动
对阅读需求的研究,是我们最重要的思考。“親基金”课程和教师发展中心的老师来自一线教师和商学院的发起人。我们深知,今天农村学校开展阅读最大的困境源自教育者的认知,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以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自发地设计阅读教学,而鲜少从儿童需求出发开展阅读教学,这是最大的悖论。
我们在小学阶段,根据儿童阅读需求划分了不同的阅读教学功能:二年级以前,以图画书的领读和自由阅读为主,我们叫“有趣的阅读”。这个阶段孩子们的阅读基于自发的需求,就像喜欢奔跑一样,所以我们觉得大量的阅读时间的安排,大量的教师领读和学生自由默读是最重要的需求,学校要设计满足没有目的的阅读活动,保证阅读时间,改善阅读空间以及阅读体验。
三年级以后,随着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开始活跃,阅读,尤其是传统学校安排的阅读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多元的需求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巨大的困境,“親基金”在这个阶段设计了“有用的阅读”部分,聚焦管理阅读是如何发生的这个核心问题,我们使用阅读工具、开展“阅读+ 科学”、项目式阅读活动等,将阅读需求转化为其他“有用的需求”。
所谓有用,就是以其他教学目标来驱动阅读发生,我们称之为“有用的阅读”。比如我们的科学课,每一个孩子对科学实验的知识感兴趣,我们的课前阅读需要寻找这些知识的答案,每一名学生都会认真阅读教师推荐的关于这节科学课的那些书籍,以便知道和理解科学课堂上的实验记录,回答课堂提问。再比如,我们设计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需要孩子们在项目中去调研,寻找答案,这需要很多阅读材料作准备。每一位同学围绕这些课程目标开展“有用的阅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促进了阅读的有效发生。
根据学生需求来做阅读活动设计,结合国家课程的新课标综合学习变革,是“親基金”最有益的探索,这是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设计开展的融合课程的创新。
学生每日坚持SSR(持续默读)
4. 开展阅读活动
这部分实践的核心是阅读活动的运营和组织。第一,在我们项目学校,阅读作为课程管理,占用语文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课时,每周至少保证 2 课时的阅读活动,这是首要的保证。第二,我们要求有专门负责阅读课程的主管教师(教研主任或者校长),设计阅读活动,组织阅读教研,开展阅读培训,以确保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第三,就是阅读活动的设计,这是一个十分专业的工作,“親基金”课程与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阅读教研组一道,开展阅读项目设计。这是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新课标和项目学习有深刻的理解,这也是我们开展阅读教学的关键点。第四,开展教师的阅读教学培训,每年“親基金”会联合国内一些专业阅读机构,如沃岭、满天星公益等开展阅读培训,指导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同时,我们采用线上培训、线下区域课程设计培训,指导教师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并将阅读设计在其中。
教师培训活动
5. 推动阅读督导
阅读督导是“親基金”课程和教师发展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初期的督导比较简单:首先,确保每周的阅读课程按时开展,我们要求每所项目学校按照培训的内容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开展阅读活动完毕后要按照我们的课程回顾上报开课情况。第二,我们收集教师的课程回顾,分析教学活动的教学感受和课堂质量,以便和项目学校共同改进阅读活动的设计。第三,我们也推动部分志愿者开展现场的课程督导。很多阅读关注者经常会在一个学校住上一段时间,和老师们一起推动阅读活动。2020 年,沃岭的一位阅读志愿者老师在凉山州大山里的项目学校住了一个月,帮助学校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这所学校经过一年半的坚持,全校六个学习班级的语文成绩从全乡倒数,一举实现四个第一、两个第二,震动了当地教育系统。
推动阅读督导
6. 开放校园,推动家校共读
在“親基金”的项目学校里,无论是云南边陲的勐宋小学,还是山东曲阜的杏坛小学,都不约而同地大胆开放校园,把“未来教室”作为家校阅读的公共空间,允许家长来到校园,参与自主阅读,带动学生回家后的阅读。这项举措,在项目学校当地也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后续举办阅读嘉年华等活动创造了条件,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家长和学校共同创建的阅读氛围成为当地美谈。
我们在设计这个项目时,主要考虑的是低龄儿童需要领读和陪读。没有家长的参与,会使低龄儿童在阅读的最佳发展期失去对阅读、对书籍的感受。我们和家长讨论这个道理,令家长提升了对阅读的理解,愿意配合学校实现让孩子多读书、自由读书和多接触书的目标。
开放校园,推动家校共读
7. 阅读成果分享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记录他们的阅读成果,每一个孩子一学期阅读了多少本书,每本书阅读了多少遍,让孩子们自己在阅读墙上画出来,直观展示了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进度。在阅读嘉年华上,让孩子和家长共同表演书籍里的场景,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研究报告,班级同学搬出自己读过的书、做过的笔记,校长表彰阅读突出的班级、同学和小组。老师们可以设计阅读视频,展示每一个精彩瞬间,发布在学校公众号上。学校可以出版印刷版的校刊杂志,让孩子们的作品变成铅字发表出来等等,通过这些成果展示,让学校成为阅读活动的最佳载体。
三、几点反思
1. 不是阅读多重要,而是要研究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我们在全国多地的学情调研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学校的阅读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而是关注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强制将阅读和语文学习目标建立联系,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出现了孩子们不喜欢阅读的情况,这是我们很多学校老师面对的最大困境。
我们划分低龄段和高龄段学生,就是为了区分阅读需求的不同,培养低龄段学生的基础阅读素养,建立他们和 书籍的关系,持续开展阅读,养阅读习惯。
2. 阅读活动设计是新学案设计,需要教师掌握综合学习的一些基本技术
阅读活动设计本质是综合学习设计,它不是单学科的内容设计,需要教师拓宽视野,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今后教学设计的变革方向,需要教师快速学习。
3. 只有持续地开展阅读活动,才能取得绩效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持续阅读,就没有绩效。所以学校需要良好的阅读活动设计,确保产生绩效,如果总体教学设计不当,会造成师生不能坚持,无法取得预期绩效,挫败阅读积极性,这是很多学校没有认真研究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