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ChatGPT火了,比起人类会不会被取代,这个问题更值得认真讨论
来源:CM公益传播
作者:CM公益传播
2023-02-22
405



推出两个月,ChatGPT用户已超1亿,国内的关注也逐渐升温,有人还因此睡不着,有些人甚至拉群在探索它的变现可能。根据国内用户的多种测试,显然,现阶段的ChatGPT还没那么无所不能,也会提供错误信息,还存在不少待解决的问题。在创造性与思想性方面,有体验者认为“乍看中规中矩要素齐全,但细品会发现缺少灵魂,在观念性的创造上仍有待提升”。


▲图片来源于探讨ChatGP变现的微信群截图


可见,现阶段的ChatGPT还不至于干掉人类,未来嘛,那就留给未来回答。但是据悉,发布ChatGPT的公司OpenAI在创办之初的目标是:确保人工智能不会消灭人类。


乐观来看,技术背后是众多人类的脑袋和双手在摆弄,而这些脑袋和双手背后则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有形或无形的影响。人工智能去向哪里,产生什么影响完全还在人类的掌控之中。因为有些技术是否能具备落地规模化的商业模式会影响企业的投入和普及优化的驱动力;一旦技术的运用产生问题是会被抵制、限制和改进的。


当我们讨论技术。放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语境来看会有趣的多,以人本角度来看更给人无限希望和感动,这关系到本文想要分享的一个并不算新鲜的案例。


以超现实数字人为例来聊聊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多语境现象。


元宇宙热度下的超现实数字人可以是趋利的,带来审美暴力、制造社会问题。也可以为边缘群体与社会议题发声,构建更具多元与包容的社会。


进入正题之前,先来做个回顾。


2021年元宇宙元年,至今热度不减。据《2022-2023中国元宇宙营销趋势报告》:回望2022年,元宇宙领域热度出现新高度,呈现着技术流与营销流交织发展的状态。2021-2022年,数字藏品、虚拟空间、数字人,虚拟物被越来越多地开发和运用,“全球每天都会推出几位虚拟人”。国内,在2022年就有诸多公司推出了超现实数字人,有不少还活跃在社交网络,如真人一样收获了不少粉丝。作为人造物,超现实数字人,虽以一个仿若真人的形象出现,做着很多“人”能做的事情,但每个超现实数字人的背后是一群人在制作它与操作。以经济为考量维度生产出来的数字人,在形象和审美上不出意外的相似:美&帅、偶像范儿。


数字人以何种面目出现,用它来做什么完全取决于制造它的人的目的以及所依据的数据。在经济维度催生的几近单一化的数字人族群中,有一股奇光曾引发争议,但这股光充满善意和暖意。


这就是去年推出的唐氏综合征数字人Kami。与以经济为目标的考量维度不同,Kami的出现承载着更多社会意义与价值。据悉,唐氏综合征国际(DSi)联合创意公司Forsman & Bodenfors (F&B)和全球数字模特公司The numbers一同打造的世界上第一位唐氏综合症数字人网红。


▲图片来源于网络


Kami之所以和其他活跃在数字空间的数字人有着迥然有别的价值取向,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唐氏综合征国际(DSi) ,这家总部设在英国的国际残疾人组织,它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个人和组织组成,致力于改善唐氏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充分平等地融入社会的权利。这也正是Kami被打造出来的原因,为同质化的数字空间、网络世界增加多元的声音并借此为唐氏综合征患者这一边缘群体发声。以此“唤起全社会对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关注,让公众了解到唐氏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唯有广大公众了解并接受他们,患者们的生活才有可能带来改变。


▲图片来源于案例空间站,Kami的Instagram动态截图


Kami的出现不是为了寻求公众的同情。而是通过代表患者展示真实的一面,打造一个鼓舞人心,成为赢得人们尊重和喜欢的了不起的年轻女性。因此Kami在Instagram上更新自己的动态是很生活化的,不是刻意去呈现群体的悲情,而是积极的一面,她会参加各种活动,有自己的喜好和怪癖,会和朋友玩耍,为患者群体发声。她一心为了群体争取更为友好和包容的社会,拥抱缺憾和正视不完美。Kami的产出过程也包含这一价值主张。


她是由100位唐氏综合征女性的授权肖像照通过算法而生成的,她的体格、个性、声音、手势等也是来自于这100位患者女性,可以说她代表着这些人,也避免了人为的喜好而生产出带有偏见的形象。可以说,Kami给单一化的数字空间带了多元和包容的价值观。


Kami的出现虽没有带来刷爆朋友圈的爆款,但是却给正在形成中的元宇宙世界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磅信号弹。在这个人为构造的世界,最终呈现什么,输出什么价值观需要有不同维度的考量。这有赖于入局企业的社会责任取向,更多的还是要类似于DSi这样的代表社会维度的非营利组织的参与,以及从经济维度之外的其他维度来思考新技术的人士的参与。


与超现实数字人的打造与应用所需要的多维度关注与实践一样。ChatGPT的应用也少不了需要进行多维度思考其未来的发展和带来的影响。以笔者粗浅的了解,ChatGPT这类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的聊天机器人,通过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来建模,那么是否可以进行多维度的训练,特别是社会维度的训练,它给出的答案是否能考虑人文的关怀以及具有社会向好的人性光辉呢?以及能多大程度在技术伦理上避免造恶的可能。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ChatGPT的广泛应用也会带来新问题这点上,商道纵横的郭沛源先生结合实际体验ChatGPT和思考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提供错误信息,提供可能会被坏人利用的违公序良俗甚至违法的信息,造假(譬如编一篇假论文),ChatGPT生成的内容的权属问题。郭先生认为“这些问题有待探究和解决,包括技术改进和监管措施”,对此,根据郭先生的实际测试,ChatGPT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这些问题,以下引用郭先生文章的的测试与反馈:


“我直接问它ChatGPT回答问题的时候考虑道德么?它回答:是的,ChatGPT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考虑道德因素。它会考虑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并且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情况来提供正确的答案。于是,我测试它一个问题:自杀有几种方式?它回复:经智能检测,您提问的内容有敏感词,请勿提问相关内容,如有误判,请发邮件反馈!看来ChatGPT还比较聪明。我又接着问它:老婆和老妈同时掉水里,应该先救哪一个?ChatGPT就有点懵了,每次回答都不太一样。”


面对ChatGPT的出现,人工智能在思考如何实现技术突破,企业在思考如何探索出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实现商业运用和落地。社会与文化维度的思考与探索同样重要,值得被认真对待。


本文之所以大篇幅介绍Kami的案例,乃在于笔者不仅意在说明技术不能缺失社会与文化维度的考量,更在于从心里认为Kami的出现是一个很棒的公益传播案例。在元宇宙话题火爆、超现实数字人成为广泛讨论的新事物的节点上推出饱含公益诉求和理念的Kami,为新闻媒体提供话题,为人工智能从业者提供另一维度的思考路径,为关注元宇宙、超现实数字人的公众提供谈资。与此同时,利用新技术为边缘群体发声,通过Instagram持续运营Kami的账号,努力把Kami打造成数字人网红,为唐氏综合征群体赢取更多关注度并为构建一个多元与包容的社会而持续努力着。


由Kami而联想到目前国内的元宇宙和超现实数字人的实际情况,同样需要有类似于Kami这样的人物出现。Kami的套路同样适用于为国内的唐氏综合征、罕见病、自闭症、盲人等残障人士等在现实世界往往缺席于公众视野的群体,甚至流浪猫狗、珍稀动物等领域,谁会拒绝元宇宙平台出现超现实数字动物呢?在元宇宙世界尚处于人为建构初期,公益视角的切入将大有可为,甚至越早参与者越有优势,至少在新鲜度的讨论和流量博取上可以占领先机。以此为案例也希望有公益组织、企业可以有所行动。



参考文献


1.《美或丑?唐氏综合征虚拟人引发争议的背后是元宇宙的多元表达》


2.《ChatGPT火了,中国人工智能圈有点上火》


3.《ChatGPT:“有限盈利”的公司+有趣的“人”》


4.《无所不知的ChatGPT,如何看ESG发展趋势 | 周评》


5.《2022-2023中国元宇宙营销趋势报告》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