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互联网为终端的一整套技术,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和人们沟通的方式,并且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层次的变化,对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冲击。它席卷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层面,终将带来一场传播革命。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也为公众参与公益带来重要机遇。在这一点上,腾讯公益不断演进迭代,做出行业示范。
2007年6月26日,经民政部批准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成立的公益基金会。同时,由腾讯公司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的腾讯公益网上线,腾讯公益平台诞生。15年来腾讯公益平台连接起亿万用户和公益机构及公益项目,成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筹款平台和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2年99公益日在配捐机制、公益透明化建设、行为公益、公益互动新模式等方面继续创新,以数字化技术为社会各界和公益架起桥梁,进一步提升了网友的参与度和项目透明度。
不同于以往更偏重于鼓励用户捐款,2022年99公益日在小红花上玩法更丰富多元,用户用小红花即可参与公益,支持自己心中的公益梦想。腾讯公益面向爱心网友征集和筛选的16个公益梦想,吸引了5954万人次参与,捐赠小红花1.07亿朵,且全部达到可执行的标准——这正是腾讯公益“一花一梦想”创新形式带来的巨大影响力——让捐赠人完成身份的转变,他们不仅可以是公益行动的支持者,同时也能成为公益梦想的发起人。
不仅是外部力量,腾讯公益还联动腾讯旗下QQ浏览器、腾讯新闻等平台上线精品专题与互动玩法,仅QQ浏览器一个平台用户的捐花量就达到1600万朵。
腾讯公益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正在成为互联网公益领域的新样本。
一是低门槛化。“一花一梦想”活动除了做公益可以获得小红花之外,每日参与答题、捐步活动也可以获得小红花,让每一份微小善行都能被看见和激励。助力爱心流转和接力,让参与门槛可以低到每一位普通人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低门槛、互动性、参与性的特点使得它在推动公益的公众参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调动起每个个体的积极性,汇集民众的力量,将来自民间的、广泛的公益热情和诉求展露无遗。在快速汇集公众公益意愿和捐赠的同时,也让全民公益的理念和文化得到了最广泛的自动传播。
二是全场景化。小红花用户不仅在腾讯公益平台捐款、捐步、走路、阅读、答题等善行可被小红花一一记录,在QQ浏览器、腾讯视频等场景下的小小善行也能被小红花记录下来。这意味着在腾讯的平台生态系统中,小红花成为一种可以“通兑货币”,将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善行进行汇聚和数据化并形成闭环,也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粘性和留存。
三是社交驱动。社交是腾讯的基因。“一花一梦想”既以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产生内容)为逻辑,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为节点连接公众,又以事件和时间节点性话题营销成为网络热点,同时吸引社交媒体关注和传统媒体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多用户跨平台之间信息互动,线上线下传播交互影响,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互设置议程,共同推动形成资源对接与流量整合,实现多圈层“破圈”传播。
四是跨界协同。腾讯公益的小红花用有趣的公益社交玩法与各行各业一块打开公益边界,以平台携手政府、企业、慈善组织和公众共同践行公益文化,促进多元主体跨界协同。通过更大范围连接用户更深层智能化社交化需求,在PC端、移动端、多终端,成为互联网连接器,一端连接合作伙伴,一端连接海量用户,共同打造出健康活跃的互联网公益生态。
移动互联网使得每个人的力量都变得很重要,每一分钱、每一天的“微公益”,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微不足道”,世界已从“少数人做很多”变为“每个人都做一点点”。网络高效的互联互动,给无助的人们构筑了一个寻求帮助的新平台,给善良热心的人们提供了帮助他人的新途径,使得公益变得更为简单、直接和有力。
更为重要的是,面对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时代背景,腾讯公益在迭代、创新中不断完善。众所周知,公益项目的透明度及进展反馈,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1月12日举行的小红花梦想发布会直播中,腾讯公益对99公益日16个公益梦想进行了全方位的进展反馈,让公众不仅知道是谁在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也让公众看到受助人的切实改变。
互联网给公益提供了广阔发展的天地,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为公益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公益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局面。腾讯公益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连接万千用户,让每个微小善行都更有力量。
未来改变公益的新技术力量将是什么?是移动支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模拟仿真,还是区块链、元宇宙、人机交互,抑或是另外一些我们未知的领域?无论科技如何日新月异,但人类发展征途永远是星辰大海。正如腾讯的使命愿景“用户为本,科技向善”所表达的,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持续推进数实融合发展,持续践行科技向善,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数字科技企业的责任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