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零慧:乡村振兴既要与市场接轨,也要挖掘内生力
来源: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
作者:友成君
2022-12-07
148
领域 乡村振兴



导读



日前,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社会价值投资联盟(社投盟)联合主办的首届大湾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峰会,在深圳圆满落幕。峰会以“绿色助力大湾区建设,金融创造可持续未来”为主题,聚焦大湾区绿色金融新发展、影响力投资在中国的实践以及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等可持续金融议题。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零慧在资本向“善”分论坛“影响力投资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国样本”圆桌论坛环节中,与主持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集团董事长何伟,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发展副总裁、社会价值金融探索负责人张越,凤凰龙行天下董事总经理张晓文,围绕影响力投资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价值和经验总结展开讨论,为影响力投资提供参考方向和前瞻思路。


本文为零慧秘书长的发言摘录(有删减)。



圆桌讨论:影响力投资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国样本



01  公益与商业并行


探索可持续发展精准扶贫新模式



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重点难点都是在乡村地区。经过8年的脱贫攻坚战,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史无前例地在现行标准上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成就,由无数个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组成。


俞建拖:请分享一下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领域所做的工作。


零慧: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从2007年成立至今,非常关注社会价值评价、社会价值投资这一系列研究性工作,同时也特别关注社会企业家的成长。社会影响力的创造,需要社会企业家找到社会目标和创新的方法,并将它付诸行动,放在脱贫攻坚的语境下才能带动更多农民一起创造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有更加美好的图景。


友成基金会有两个抓手。其一,我们把社会创新的理念用在乡村的人才发展项目上,特别关注人,也相信人的发展是最大的公益。在过去,我们通过互联网培训和陪伴了13万乡村青年教师、12万以上乡村致富带头人。


其中,“香橙妈妈——乡村女性综合发展项目”通过“线上MOOC学习+进阶式创业赋能体系+陪伴式创业孵化”的创新模式,采用“学习”、“练习”、“实践”合一的赋能教学体系,带领乡村女性完成一学年的创业学习,从电商技能、非遗设计、女性心理、女性领导力、家庭教育、财务金融等多个领域,帮助乡村女性建立成长与自立的意识,掌握在乡村创业的技术技能,思维升级、视野拓展,从内生动力到外在能力全方位提升,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全国17000多名乡村妇女找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助力她们有能力、有机会,更有勇气和信心去拥抱美好生活。


从2015年至今,项目在贵州省、甘肃省、四川省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7个县市开展,累计有17,705余名学员参与,培训结业率达88%,通过项目间接受益的人数更是多达90,000人。经过培训后,67%的受益人通过电商领域的创就业改善了经济收入,人均增收500-3000元不等。


在贵州黔东南雷山县,经过五六年时间,我们的学员在雷山本地建设方面发挥了特别大的作用。


对人的投资回报周期非常长,而且很可能不是经济回报,更多的是在社会层面成为一个区域发展的动力。


其二,我们引入了商业力量来带动产业和就业。我国东部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潜力向西部转移。以发制品行业市场为例,发制品产业是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一个。该产业早年从日本韩国等地转移到我国山东河南一带。在鼎盛时期,我国有300多万人在该行业中就业。近年来,由于东中部劳动成本快速上升,我国的假发业也正逐渐失去竞争力,很多企业在向孟加拉、朝鲜、非洲转移。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仅这个产业已经流失了120万个就业机会。但这次疫情期间,大量的国外假发加工厂都停工了,只有国内的工厂还在生产。大量的假发订单得不到满足,因此发制品行业的市场前景良好。因此,友成基金会通过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共同发起倡议,倡导发制品企业扩大向西部贫困地区转移。这不但能解决异地搬迁人口的脱贫和就业,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在国内健康发展。


我们基金会把“假发帮扶车间”带到黔东南雷山,还有新疆和田洛浦、贵州毕节赫章、甘肃通渭等地。我们在雷山带动了一百多名妇女稳定就业,让当地稳定就业2个月以上的劳动力达到月工资收入2500-3000元以上。以雷山试点经验为例估算,政府和企业一共投入不到300万的资金,预计就可带动500名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雷山的经验表明,经过6个月时间,熟练工人的计件收入最高可达4000元以上。即使是按照每人每月最低2500元工资计算,对500名妇女增收的经济效益一年就可以达到1500万元。更不用说还助力解决当地留守儿童、老人的问题,还有地区发展活力、社区治理的问题。该项目投入不大、就业灵活、能很快增加搬迁群众收入,较好地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


所以从公益和商业的角度,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有很大的机会可以创造很好的综合效益。



02  与市场接轨


撬动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我们的目标不断扩展,实现标准更具挑战性。


俞建拖:在新的背景框架里,如何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让影响力投资能够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上发挥它的作用?


零慧:现阶段乡村振兴面向全部乡村地区,我们既要注重市场力量接轨,又要强调挖掘内生发展动力。内生发展动力既包括个人层面,也包括企业层面和区域层面,要更加地可持续,不是简单地兜底、帮扶、捐赠甚至拨款。在乡村要全面地实现五大振兴,包括: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


在乡村振兴的评价目标层面设定要广泛一点,尤其需要建立综合性的社会价值评估体系,例如未来“三A三力”模型的乡村振兴版等。这个过程中需要标准,需要项目的投资平台。现在政府端的地方项目库,如果能够一定程度跟市场分享,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这些项目的投资,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引入资本、共享项目的渠道。


同时,小额信贷、乡村振兴贷等由不同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都能够更好地去引导产业的发展,激发贫困户或者脱贫户发展的动力,也能改善贫困脱贫地区的金融生态。金融服务的可及性这方面也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


很多政府和各界的帮扶资金形成的扶贫资产都在万亿以上级,这么大的资产量如何跟市场结合继续发挥更好的综合效益?所有的市场投资,尤其是影响力投资要与村集体来合作,从投资前的项目筛选、价值的引导都可以参与其中,包括合资后股权怎么定价?当地人力资源的投入怎么定价?未来的利润分配机制等等都值得去试验。


如今各地也有很多已经成型的经验,但还可以做更多地研究和推动,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大家一起来参与其中。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