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疫情爆发后,“宅”家上网课的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动态均受影响:特殊需要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网课的学习、因为智力障碍而无法跟上全市统一的网络教学,以及特殊需要学生因为情绪问题不听家长的管教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社工为服务对象量身打造了专属的居家任务单并链接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特殊需要儿童进行线上的一对一助学伙伴活动。
线上助学伙伴活动帮助特殊需要儿童适应、完成线上学习,同时通过助学伙伴促进亲子交流,和谐亲子关系。助学伙伴工作探索了非接触式服务中的线上工作中如何更好的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01 背景介绍
自疫情爆发以来,学校社工在本机构和学校的指挥和统筹协调下,积极配合开展疫情科普、防控宣传、心理咨询等工作。通过微信、短信和电话等方式向个案及其家庭宣传和科普疫情29次,直接辐射近300人次。这些工作让社工了解了案主及其家庭在疫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舒缓了案主及其家庭因疫情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引导案主及其家庭学会了正确的居家自我防护和假期学习及亲子互动等。
随着疫情的遏制,特殊需要学生的家长陆续返工,学校也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开设全年级统一的网课,让全校学生在家进行线上学习。社工在与特殊需要学生的家长线上沟通时发现:
因特殊需要学生自律性不高,独自在家上网课时不专心或偷偷看电视、玩电脑;
因特殊需要学生的障碍问题,无法跟上全年级统一网课的进度;
因特殊需要学生的情绪问题,亲子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困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关于线上学习困难分析的评估
学校社工向特殊需要学生家长发放线上问卷进行关于特殊需要学生线上学习困难的调查,了解服务对象是否独自在家学习、家长们在日常辅导孩子时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服务等。
问卷反馈显示7名特殊需要学生中有2名学生白天是独自在家进行学习和生活,家长反馈孩子独自在家会看电视、玩电脑,等家长回家时发现孩子作业一点都没做。特殊需要学生需要有人能够监督其完成学习任务。因为特殊需要学生注意力缺陷、基础差等原因导致他们很难跟上网课进度,他们需要额外的一对一辅导。因为疫情只能宅家,特殊需要学生们普遍存在着情绪问题,而缺乏专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家长们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更好的相处,常常产生亲子问题。特殊需要学生及其家长需要外部支持来缓和亲子矛盾,促进亲子沟通。
特殊需要学生需要外部支持:可以监督特殊需要学生学习,提供学业辅导和促进亲子关系的陪伴者。
03 服务方案设计
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学校社工联合学校资源老师、心理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每周给特殊需要儿童设计个别化任务单;同时招募特殊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助学伙伴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线上陪伴。
志愿者们都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且疫情期间她们也是线上网课学习,故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有时间、有能力做为助学伙伴来陪伴特殊需要学生。同时为了志愿者们能够胜任助学伙伴这一工作,在助学活动开始前我们为志愿者提供了培训,在助学活动实施中我们对助学伙伴进行督导。
(一)助学伙伴能力提升培训
助学伙伴虽然有时间、有热情,但对助学伙伴是什么,需要做些什么还并不十分清楚;助学伙伴虽然有相关专业能力,但并无实际教学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对助学伙伴进行能力提升培训。
为加强志愿者们对助学伙伴的理解,我们进行《线上助学伙伴的意义与工作伦理》的培训。从目前疫情形式的特殊性、同伴助学的必要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来讲目前在线上助学伙伴的意义。为提高助学伙伴们的业务水平,我们提供《线上助学伙伴的工作流程以及专业运用》。向大家介绍工作内容及流程,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和正向教养的观念,鼓励助学伙伴在助学过程中积极发现特殊需要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鼓励,在与家长沟通时注意正向教养的观念输出,和谐亲子关系。
(二)助学伙伴督导工作
助学活动实施前,社工会将个案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助学伙伴,包括案主的障碍特点、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目前面临的学习和生活困难,亲子关系等等。同时会将个案家长目前的需求和困难告知给助学伙伴。
助学活动实施时,社工每日收集助学伙伴填报的当日助学反馈信息表,并就助学伙伴填写的助学过程和困难进行交流,对助学伙伴助学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对助学伙伴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进行讨论和解答。
每周末进行多方联席会谈,让助学伙伴与特殊需要学生的家长、资源老师和班主任一起就本周助学工作的成效、问题和建议进行交流,并对下周的助学工作进行规划和调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
04 实施服务方案
(一)线上助学伙伴关系的搭建
1.招募服务对象和助学伙伴
学校社工先是向家长们进行活动说明,通过《助学伙伴计划家长信息收集表》收集家长们的困难、需求和联系方式。通过《助学伙伴计划志愿者信息收集表》,我们从四川师范大学和成都大学特教专业招募了22名志愿者。我们收集到了志愿者学习特教专业年限、擅长哪类特殊需要学生的哪项教育,可提供的线上工作时间段等信息。
2.助学伙伴能力提升培训
第一次线上培训为《线上助学伙伴的意义与工作伦理》。从目前疫情形式的特殊性、同伴助学的必要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来讲目前在线上助学伙伴的意义。助学伙伴工作伦理方面,重点强调了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特殊需要儿童的线上助学比普通儿童的线上助学难很多。助学伙伴工作伦理的总原则:本职优先,力所能及,助人自助。
第二次线上培训为《线上助学伙伴的工作流程以及专业运用》。主要向大家介绍了助学伙伴工作中助学伙伴、资源老师、班主任主科老师、学校社工、家长的分工及工作流程,在介绍工作流程中穿插了自己对特殊需要学生的工作经验,第一次与特殊需要学生见面时如何打招呼,如何进行自我介绍,沟通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等等。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和正向教养的观念,鼓励助学伙伴在助学过程中积极发现特殊需要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鼓励,在与家长沟通时注意正向教养的观念输出,和谐亲子关系。
3.建立助学伙伴群
以特殊需要学生为中心,建立线上助学伙伴群,群内包括特殊需要学生家长、班主任、资源老师、学校社工和助学伙伴。资源教师每周一在群内发布本周特殊需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任务单,助学伙伴根据资源教室制定的个别化学习任务单与特殊需要儿童每日进行线上视频或语音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分享自己在今天学到了什么,促进孩子的自我获得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志愿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提供学习方法指导,通过正向的积极鼓励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二)线上助学伙伴的服务
1.助学伙伴是特殊需要学生学习的督促者
助学伙伴每天都会为需要督促其进行网课学习的特殊需要学生进行线上提醒,督促特殊需要学生准时学习网课,按时完成作业。
2.助学伙伴是特殊需要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助学伙伴每天都会为特殊需要学生进行线上的课业辅导,针对其资源室任务单的课程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弥补特殊需要学生知识薄弱问题。
3.助学伙伴是特殊需要学生情绪的疏导者
助学伙伴在通话中若觉察到特殊需要学生情绪问题时,会及时进行疏导。助学活动结束后会回顾通话内容,挖掘特殊需要学生及其家长的闪光点。在群里正向鼓励特殊需要学生及其家长,给他们正向行为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被肯定、被鼓励。这样既能激发特殊需要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促进助学伙伴和服务的亲子家庭建立更好的相互接纳欣赏、积极的氛围。
(三)线上助学伙伴的督导
1.及时对助学伙伴进行情绪支持与疏导
学校社工每日都会收集助学伙伴填写的《助学反馈表》并及时给助学伙伴进行反馈和鼓励。当助学伙伴在群内对特殊需要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正向鼓励时,社工也会对特殊需要学生和助学伙伴进行鼓励。对助学伙伴提交的反馈表中提出的困难进行答惑解疑。
在刚开始进行助学活动的时候,助学伙伴很难找到吸引特殊需要学生的方法,小浩的助学伙伴在第一次和小浩进行线上助学活动后感觉十分挫败,因为小浩全程都没有和助学伙伴进行对话,一直在玩手里的玩具。社工及时对助学伙伴进行情绪疏导和方法指导,让志愿者重拾信心。在接下来的助学活动中尝试了更多的方法吸引小浩的注意力,包括与小浩玩互动游戏,聊小浩感兴趣的话题等方法,从而和小浩建立了良好的互动,顺利进行线上助学活动。
2.多方联席会谈
一周的助学活动结束后,社工会分别与每一位特殊需要学生的家长、助学伙伴和资源老师一起召开多方联席会谈,沟通助学情况,了解特殊需要学生的变化、新的需求和困难,了解助学伙伴的需求和困难。在多方联席会谈中,及时发现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收集大家的需求,满足大家的需要;厘清助学目标,调整助学方法和手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
05 评估总结
(一)成效评估
助学伙伴活动对特殊需要学生的线上学习是有帮助的,它帮助特殊需要学生更自律,能够按时完成网课的学习;它帮助特殊需要学生查漏补缺,促进学习进步;它帮助特殊需要学生舒缓疫期的负面情绪,和谐亲子关系。
小浩从一开始隔着屏幕自说自话,不理助学伙伴到五一节假日也想要和助学伙伴见面,这其中离不开助学伙伴的爱与关怀。社工与特殊需要学生小浩妈妈交流的时候,小浩妈妈表示“助学活动效果非常棒,助学伙伴很能对症下药,自己从助学伙伴那里也学到了好几个让小浩听话学习的小技巧。”
(二)满意度评估
根据回收的20份有效满意度问卷调查来看,在认为助学活动是否对服务对象产生积极作用上,56.3%的助学伙伴认为比较能产生积极作用,31.3%认为非常满意,能产生积极作用;75%的服务对象家长认为比较能产生积极作用,25%的服务对象家长认为非常满意,能产生积极作用。87.5%的助学伙伴愿意等疫情结束后参加线下的助学活动,100%的服务对象家长愿意参加线下的助学活动。
(三)其他成效
参与助学伙伴活动的各方也都很满意,学校教导处从一开始的顾虑满满到后来将助学伙伴活动简报推送给中国网报道《春风送暖,线上“递”爱成都盐小锦馨助学活动进行中》。学校资源老师就《培养助学伙伴帮助特殊孩子适应线上学习》在锦江区特殊教育研讨会上进行发言分享。助学伙伴也在期末的时候就助学伙伴活动进行课程论文的撰写。
06 专业反思
(一)助学伙伴是重要的人力补充
疫期中学校社工面对众多的特殊需要学生需求,一个人力量是有限的,而助学伙伴很好的进行了人力补充,让助学工作顺利开展。特教专业出身的助学伙伴让助学工作更高效,更专业。
(二)助学伙伴工作在非接触式服务应用的探索
受疫情影响,线上工作得以大量开展,发展迅猛。助学伙伴工作受益于网络,也势必会被探索到更多的领域。例如山区牵手计划,线上家长助手等等。
(三)线上助学活动的局限性
隔着屏幕助学伙伴们常常能感受到线上服务的局限性。特殊需要学生受障碍的影响很难集中注意力,助学伙伴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存在困难。尤其是其中一位服务对象的障碍是自闭症,助学伙伴们均很难吸引到服务对象的注意力,线上助学服务只能中断,我们期待疫情结束后的线下助学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