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0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水滴大病研究院在京联合发布国内首份《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平台研究报告(2022)》。
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9月至2021年底,已有逾500万人次大病患者通过水滴筹、轻松筹、360大病筹等大病求助平台发布求助信息,筹款规模超过800亿元,超过20亿人次通过大病求助平台捐赠资金。报告认为,大病求助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大病帮扶模式,面向的人群相较于传统慈善医疗救助项目更为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大病家庭的需求空缺,在提高资金筹措效率、对接多样化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传统美德、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助力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社会价值。
△发布会现场
平台筹款效率逐步提升
报告以水滴筹提供的数据为例对大病求助平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底,累计超过251.1万人次通过水滴筹发起筹款,筹款总额484亿元;近三年,水滴筹年均筹款额为117.3亿元、年均筹款人数为63.3万人次。
数据显示,近四成求助人最终筹得1万元-5万元医疗资金,近2%的求助人实际筹款金额超过10万元;2016至2019年间,达成25%、25-50%、50-75%和75%以上筹款目标的平均用时逐年缩短,分别从2016年的22天、15天、15天和10天,缩短至2019年的17天、14天、14天和9天,筹款效率逐步提升。
近四成求助人负债超过10万元
面向水滴筹求助患者的分析显示,2019至2021年,40岁以下年龄段的求助人占比逐年下降,从44.9%下降到38%,4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求助人占比从55.1%提高到62%。八成以上求助人家庭收入低于5万元,38.3%的求助人在发起求助信息时家庭已负债超过10万元,其中,负债50万元以上的占到5.3%,仅有12.6%的求助人表示无负债。
从地区分布来看,2019年至2021年,水滴筹累计筹款总额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湖南、四川、河南、广西;累计发起求助人数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河南、广东、四川、湖南、广西;人次均筹款金额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上海、北京、福建、天津、西藏。
脑出血求助患者人数和筹款金额均为最多
报告显示,2019至2021年,水滴筹平台筹款人数最多的前十个病种分别是脑出血、肺癌、急性白血病、尿毒症、乳腺癌、非急性脑梗死、肠癌、肝癌、肾功能衰竭和冠心病。
在具体病种中,累计筹款金额最高的是脑出血,达到35.8亿元,此外,急性白血病、肺癌和肝癌的累计筹款金额都超过10亿元;而从疾病大类来看,癌症的累计筹款金额最高,约94.1亿元;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和意外伤害。
值得关注的是,在不同年龄段,求助人病种分布区别较大。5岁以下儿童患者中,求助人数最多的是急性白血病、烧伤、重症肺炎、发育迟缓和神经母细胞瘤;6岁至17岁的青少年人群是急性白血病、脑出血、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脑膜炎;18至59岁的成年人群则是脑出血、肺癌、乳腺癌、肝癌、尿毒症和肾功能衰竭。
报告认为,大病求助平台已发展出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并逐渐成为一些大病患者寻求社会支援的重要途径,在大病救助的多个领域展现出强烈的参与意愿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大病求助平台与政府、慈善组织联合开展了多种形式、各具特点的多层次医疗救助项目和许多有益的实践。例如浙江省缙云县“缙情帮”项目,平顶山市慈善总会与水滴公司共同发起的“爱在鹰城·大病援助”项目。
△发布会现场
构建多方协同的多元化医疗救助体系
是未来趋势
民政部、国家医保局、中华慈善总会等相关单位对本次报告发布的成果给予了肯定。重庆市慈善总会副会长认为,该报告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建议每年都要发布一次报告,并经常性地组织大病救助相关方进行交流互动,继续引导社会参与和支持大病患者家庭。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目前重庆市慈善总会已与水滴、中华慈善总会达成“善济病困·水滴——重庆站”项目合作,希望多方协同的多层次医疗救助模式能在重庆等西部区域落地,惠及更多大病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