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互联网行业黑话》推文,感觉是这样的:“哦……啊?……嗯……哈哈哈哈哈~”。
在黄磊主演的《张卫国的夏天》电视剧里,也出现过这一幕:
有点意思。
今天,借着这种感觉,也尝试整理一下社会工作行业的“黑话”(注意:这里有个双引号,这该死的求生欲~)。仅供大家茶余饭后,轻松一下。
1.价值观、原则篇
尊重:人,生而平等
接纳: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非批判:好吧,我不能批评你
个别化:你是独一无二的
保密:对不起,我是社工,不能说
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我所说的,供你参考
职业化:做得像一份正式的工作
专业化:很厉害的样子本土化:本地人做本地事
伦理困境:这不行,那也不行,太难了~
职业操守:那些工作上不能做的事情
2.理论篇
心理动力理论: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影响很大
生态理论:环境对一个人影响很大
系统理论:你和这个世界环环相扣
认知行为理论:在A和C中间有个B
人本主义:好像没做什么,但是好像又做了很多
存在主义:我思故我在
增能理论:不是人的问题,是环境的问题
叙事治疗:重新讲一个故事
寻解导向:直接解决问题,别整那些有的没的
优势视角:每个人都有闪光点
女性主义视角:男女平等
社会发展视角:以社会为服务对象,共建美好社会
3.个案工作篇
个案工作:一对一服务的工作方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心理压力大,社会压力也大?双管齐下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想要他戒烟,先要他认识到吸烟的危害,还有戒烟的好处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在A和C中间有个B,改变从B开始
任务中心模式:时间紧,任务重,直接开干
危机介入模式:要出事了,赶紧介入
人本治疗模式: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家庭治疗模式:调整一下家庭地位和关系接案:开始聊正事儿了会谈:正式地聊聊
记录:把刚才聊的内容记录一下
评估:看看是否有疗效
结案:不聊正事儿了
4.小组工作篇
小组工作:一对多服务的工作方式
社会目标模式:模拟一下社会生活
治疗模式:一个人戒烟没动力,几个人一起戒看看
互动模式:一起玩耍
发展模式:一起向未来
破冰:我们玩个游戏吧
小组游戏:重温一下童年的美好
离别情绪:活动结束了,大家开心点
5.社区工作篇
社区工作:多对多服务的工作方式
社会策划模式:专家叫大家做啥就做啥
地区发展模式:大家想做啥?自己定
社区照顾模式:大家互相做点啥
社区漫步:在社区里逛逛
扫楼:在居民楼里,逐一拜访居民
外展:外出摆摊,发传单,找人聊聊
社会组织孵化:比如,组建一支广场舞大妈队伍
社会组织培育:比如,广场舞大妈可以开开心心地跳舞
三社联动:在社区搞活动混得开的三剑客
五社联动:在社区搞活动混得开的三剑客PLUS
6.项目工作篇
项目调研:用各种方式论证这是个真事
项目设计:写方案书
项目路演:讲PPT
项目资助:给钱
项目管理:开会
项目产出:做了哪些事情,做出哪些东西
项目成效:这些事情和这些东西发挥了多大作用?
项目结项:整理资料,还有…
项目评估:查阅资料,还有…
7.其他
社工元素:不明觉厉。说不清楚是什么,好像又觉得很厉害的东西
助人自助:相信你,可以的。萌萌,站起来,站起来~
移情:服务对象过分热情
反移情:工作员过分热情
贴标签:形容词很多
文书工作:把所做的用文字记录一下
整合资源:这搞来一点,那搞来一些,整一整,把事搞成
评估:评一评这事儿对不对,估一估这事儿做得好不好。
督导:督促教导你做事儿的那个家伙。
个别督导:督导安排时间,单独教你做事
团体督导:一个个讲有点费劲儿,一起跟大家讲吧
同辈督导:大家都是督导
跨界合作:互相串下门,认识些新朋友
马斯洛需求层次:社工最熟悉的陌生人的需要
专业敏感度:职业病的另一个描述
案主自决: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包括下面这句)
最后一句。专业术语的主要作用是提炼专业知识,它只是专业的工具,但不是专业的目的。不要把工具当目的。有时,说点人话,更接地气,大家更容易听得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