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 《中国数字公益发展研究报告(2022)》核心内容导读
来源: Tech4Good
作者:Tech4Good
2022-09-06
277



9月2日,《中国数字公益发展研究报告(2022)》正式发布,据悉,该报告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指导,浙江省互联网公益慈善基地、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杭州候马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由浙江省现代互联网研究院执行院长裘涵博士领衔,组织了哲学、技术、公益慈善、品牌等方面专家共同撰稿。




该报告主要从核心观点、发展背景、现状分析、洞察及蓝图和倡议 5 大板块出发,分成十个章节对数字公益和数字公益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据了解,通过该报告对国内外数字公益发展的历史演进的归纳总结,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数字公益发轫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大数据、人工智能、IoT、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以及国家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备中,公益场景越来越丰富、公益创新越来越多元,行业越来越规范。




以下为该报告的核心观点:



(一)数字公益历史演进:发展趋成熟、“疫下”迎机遇、行业更规范



在过去二十多年,伴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我国数字公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科技行业加速进入数字公益领域,公益融入用户生活的各种场景之中,变得更加触手可及,新技术、新模式促进数字公益良性有序发展,中国数字公益进入融合创新的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数字经济及其延伸的生产、生活服务乘势崛起,数字公益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英、美等西方传统公益慈善发达国家在疫情期间的在线捐赠占比大幅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互联网公益和慈善提出更多规范和监管要求,使得互联网公益进入新时期,数字公益也将在规则和监管下不断提高其标准和规范,增强社会公信力,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二)数字公益发展现状:参与人数广、整体增速快、平台募资少



数字公益的快速发展促使公益全民化、常态化,公众通过蚂蚁森林、运动捐步、蚂蚁庄园、集小红花等形式参与公益,日渐成为社会文明的一种新风尚。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公益,互联网筹款额五年间从25亿发展到近100亿,增长了近四倍,但公益机构通过互联网募捐平台募集的资金总额相对较低,不足全年全国社会捐赠总量的十分之一。



(三)数字公益发展痛点:机构差异大、认知不充分、预算投入低



目前国内数字公益发展仍面临公益组织对于“数字化”理解与认知不充分等难题,在此影响下,不同公益机构之间数字化程度不一。互联网捐赠“马太效应”持续加强,资金向头部机构集中情况明显,数据显示,2021年参与腾讯99公益日的336家公募机构中,数量仅占1.49%的前五位豪揽高达47%的筹款额。此外,有调研数据显示,超七成公益机构对投入数字化预算热情不高。目前,构建行业共建的互联网公益治理体系越来越成为普遍共识,头部平台正通过共创、共建、共益,合力推动公益慈善加速数字化转型,逐步从公益项目的发起者变成平台服务的搭建者。



(四)数字公益传播特点:时间段集中、曝光量较少、传播形式多



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数字公益传播声量较高。其中9月份为传播高峰,中华慈善日、95公益周、99公益日等公益节日期间,公益传播与公益活动联动,在各个平台内形成了流量高峰,但全年数字公益曝光率相对较低,仅占全网公益声量的6%。调研数据亦显示,公众对于公益、数字公益、公益品牌的认知程度并不乐观。同时,短视频助力数字公益传播进入新赛道,创意设计让善意倍增,多渠道出圈互动助力公益传播。



(五)数字公益发展蓝图:新技术赋能、多元化创新、未来更可期



大数据、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数字公益领域的运用,为公益发展提质增效,提升了信息透明度,拓宽了公益的表现和参与形式,延伸公益慈善更多可能。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各种创新的公益形式将不断涌现,关注的领域也从人类自身延展到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多领域多维度,公益视野将会更加开阔。跨界的技术与方法论不断涌入数字公益领域,数字公益让我们看到数字技术赋能公益的全新生命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十年,数字公益将助力公益行业在数字社会创造更大更广和更为创新可持续的社会价值。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