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岁时,纳西族少年和志刚因高压电电击失去双臂。意外发生后,他没有自暴自弃,因缘际会中,他踏上了一条与书法有关的修身养性路。
书法一开始帮他寻回了自信,后来,书法成为了他谋生的手段。他还因为书法,接触到了更加丰富的世界,也为别人带来了些许力量。
经年累月中,一些人放弃了,一些人上路了,他一直在书法的路上,昼夜不止。
唐诗宋词、哲言警句,在他口下,化成水墨,晕染出柔软又坚硬的力量。
▲和志刚在创作书法
面对时代转折,市场低迷,他也有过迷茫。但过了几年,他坦然接受了市场变化,也习惯了用视频分享书法作品。
人到中年,甩掉环境枷锁,摊开纸,摆上墨,咬住笔,在书法的世界里,和志刚运筹帷幄,与世界对话,与自己对话。
▲2008年,和志刚是当届奥运昆明站火炬手一员
失去双臂后,父亲鼓励他写“口书”
CDB:书法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和志刚:书法对于我来说,是我生命的延续,价值观的反映。所以我必须坚持、坚守。
书法成为了我生活中的日常习惯。我要一直写到老,不单是为了钱而写,而是为了我的人生价值在创作。
小时候调皮,发生意外也只能怪自己。父亲就跟我说,意外已经发生了,现在能改变的,就是好好读书。他说,你的字不错,能不能写点书法?一开始我也没个目标,就是为了证明我能写得好。所以就开始练习书法了。
我父亲还带我去拜师,但人家不肯收,问我写字是为了什么?人家有手的靠写字都吃不饱饭,何况我又没有手。
虽然被拒绝了,但那时候心里有一股志气,想证明自己能够写好。不服输的精神支撑着自己,我就自己跟着字帖临摹。
我发现努力是属于“个人”的事情,但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群体社会,我的努力也慢慢被别人看到了。
我遇到除家人之外的第一个贵人,是一名丽江的美术老师,叫郭树木。
有家长询问我对小孩学书法的建议。我的建议就是,要找个好老师。这个“好”,不单单是写得好,更得是人品好。字如其人,这话是有道理的。
在收我之前,郭老师已经有了2个徒弟。但他们不太上心,而我每天坚持在郭老师工作室练字。他让我写2篇,我就写5篇,他让我写5篇,我就写10篇。
高中三年这么练过来,等毕业的时候已经进步了很多。因为郭老师的教导,我才真正对书法入门。
因为自己没能拥有一样东西,一旦有机会就会更加珍惜,更加努力。当下我必须付出的比别人多一点,才能有所收获。
▲书法家和志刚作品
但那个阶段虽然一直在练,对于书法我其实是没想明白的。
当个人意识开始觉醒,我就想,我写书法到底是为了什么?又不能养活我自己,那写了干什么?为了证明自己行吗?这个也不是我的目标。
我还记得是1986年春节期间,我去丽江古城大水车那里摆摊,给大家写春联。没想到,来找我写春联的人还特多,几天下来我居然赚了100多块钱。那时候100多真的很多了,我记得那时候我读书一个月要16元,可以说这几天就赚了我一年的生活费。
就是那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练书法是没错的!原来我也可以靠书法来养活自己!我在心里还暗暗想到了以后成家立业。
▲和志刚 书法家
笔下之法,抒于生活
CDB:写了几十年,您如何看待自己的创作与风格?
和志刚:书法需要厚积薄发,也需要灵感突至。行书、楷书、草书各种书法我们都懂一点,然后来练自己的功夫。
现在写四个字会多一些,有时候有灵感,下笔如有神。有时候反反复复写了多少次,但回过头发现,还是第一幅字写得最让我满意。可能这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现在我在尊重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尽量发挥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思想。但不论怎样,字的笔画一定要交代清楚。
我认为书法首先是“书法”,之后才是“艺术”。这可能和我长久和市场、客人打交道有关系。
有一些字或许很美、很抽象,但远离了市场,不被客人喜欢。我要生存嘛,首先写的字得让顾客满意、喜欢。
我比较能察言观色。我记得有一名客人,当时第一幅字写出来的时候,他没表示什么,但感觉也没那么惊喜。我就注意到他多看了一幅字体比较浑厚的书法几眼,我立马重写了一幅,那个客人看到第二幅,特别满意,特别开心。
可能是我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导致我更多考虑的是别人。所以我写的东西不是我一个人欣赏,我还要想别人会不会认可,别人会不会喜欢。我在丽江古城有自己店, 30多年的时间,每天面对那么多游客,写出来让客人要满意,人家才会花这笔钱。因此我哪怕现在创作也离不开别人的认可。
▲和志刚在运动
写字如做人,不必过于追求完美
CDB:您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天赋的人吗?
和志刚:我的天赋,来自于他人对我的赞美。因为大家的称赞,给了我自信、动力。
我现在觉得我的字是漂亮的,但过去不太行。
小时候我的字被认可,很大原因是我的特殊身份。在别人眼中,残障人士不容易,我的付出就更难能可贵。若是别人用手写出这样的字,大家就不会有特别的感觉。
残障人士还是得走出去,只要走出去了,你就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我们这个路就自然而然越走越宽。
其实残障不能绝对地认为就是劣势。但或许是跟我个人性格有关,我是一个有激情的纳西族,我很容易满足,通过他人的肯定,我就会更加有动力。
年轻的时候,我每天都要坚持练毛笔字练上个把小时,有时候练四五小时是正常的,但现在慢慢体力跟不上了,练得不会那么勤。
这几年我更多是看帖,精读字帖里的字美在哪里,是怎么运笔的。现在我更多的是动脑、动眼、动心,去琢磨书法大家的谋篇布局、疏密、风格等。
其实不管是用手,还是用口,借用笔墨纸砚工具,最终呈现出来的是心中的那个字。看多了,就自然而然发挥了出来。
有时候写了十多遍,写到后面越写越不对劲,怎么看还是第一幅最好看。但有时候写了很多遍写不好,放下它,第二天起来再写,突然发现还不错。其实平常就一直在下功夫,才会“妙手偶得”。
有一次,我在很不耐烦的情况下,随意写了几个字,没想到,结果出乎意料的漂亮。
其实写字和做人一样,不必过于追求完美主义。
坦白说,写书法还是难的,要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也难。字的多少,字体本身的笔画对这幅书法的美观都会有影响,字的内容也决定了这幅字的好坏。
▲年轻时的和志刚
坦然面对高峰与低潮
CDB:口书会对您的创作有什么限制吗?
和志刚:有时候我看人家拿手写字,会突然很羡慕。我写毛笔将近四十年了,一些写法用嘴是无法达到的。比如转动,用嘴巴就很难灵活达到。用嘴写书法,对于创作还是有些局限。
另外,口书的话,眼睛跟着毛笔是一条线,不像用手写,手走到哪里,眼睛跟到哪里。所以用嘴写字,有时候是不可控的。
不知道发挥得对不对,这样的感觉是否可靠。
我用的毛笔喜欢用兼毫。狼毫软一些,羊毫硬一些,我要用软硬适中的兼毫。
因为我是用嘴巴写,写久了嘴巴会特别酸,后来习惯了才好一点。刚开始用嘴巴写毛笔字的时候,时间一长,嘴巴酸得张不开,而且脸特别痛,牙齿也疼,口水直流。
我当时也想过放弃,但是放弃的话,我又能做什么呢?还不是要坚持要继续写。
后来练得久了,嘴巴也还是会酸,但不像一开始半小时都张不开嘴了。
我爸曾经跟我说过,一生选择三条路不为多,我选择了两条:书法、健身,我也觉得够了。
▲和志刚打乒乓球旧照
我的生活还是蛮简单的,我这么多年的生活基本是三点一线:练字、上班、生活。
其实踏踏实实去做一件事,做好了,对自己和家庭都有好处。比如我现在起床穿袜子,大概要花5分钟,但不花这5分钟,就会有更麻烦的事。
有一段时间我还是蛮迷茫的,觉得大家不太喜欢书法了。有时候一个月都做不了几单生意。丽江的店房租虽然有优惠,但毕竟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压力。
但是后来我想明白了,什么都需要机遇,不是说自己多厉害,其实和市场需求有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高峰、低潮。碰上了这个机遇,只要有心去做了,总会有发展的机会的。
这两天我刚去了宁蒗县,给学生们带去了我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为了鼓舞大家写的书《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希望通过我自己的经历,鼓舞到学生。



